双减政策让教育回归初心,学科和非学科如何区分?

双减政策是指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

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舆论持续关注的焦点,除了应试教育弊端、学生课业压力这些问题以外,还存在着课外补习班、培训机构等问题。“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尤其突出,家长、老师、学生的焦虑都与日俱增。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心理负担过重,严重冲击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反响强烈。所以想要改革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些问题都是绕不过的一个关键环节。

双减政策是指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7月24日这一天,“双减”出台,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必定是载入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行业震荡,企业惊慌,股市暴跌。众多的教育股应声暴跌,一些公司跌浮70、80%,乃至跌停。

很多人认为,来势凶猛的双减政策是为了将培训机构赶尽杀绝,不留一丝余地。所以,除了培训机构焦虑,家长们也很焦虑。且随着最近各大机构对“双减”的不同“解读”,出台了花样百出的告知书,迷茫的家长越来越多,在双减政策下,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双减的政策有许多,其中三点尤为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 教师要知道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要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2.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喝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

3.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类运作。

学科和非学科如何区分?
ENJOY THE SUMMER

因为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学科和非学科的问题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为此,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专门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

1,根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

2,在开展校外培训时,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因此,但凡符合国家对学科类规定的培训机构,无论机构自己如何力证身份,都属于本次双减的范畴,不用质疑。

双减政策让教育回归初心
ENJOY THE SUMMER

全民“鸡娃”时代、社会内卷严重,孩子从小就背负着巨大的学业压力,教育的成果仿佛只剩下“分数”,孩子的兴趣爱好显得没那么重要。

双减政策的落地,体现了中国对素质教育的决心,中国的未来更加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考试机器和唯分数论。

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指出: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

《纲要》还特别针对青少年提出:要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