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农历不是阴历是“阴阳历”,清明节为什么不按农历算?

为什么清明节不按农历算,而是固定在每年阳历4月4/5/6日。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农历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我们都知道历法有分为阳历跟阴历。心急的你肯定会抢答说:“我知道农历是阴历!”

错了!农历既不是阳历也不是阴历,它是第三种,叫“阴阳历”。

作者:Iris求漫

农历不是阴历。

以及为什么清明节不按农历算,而是固定在每年阳历4月4/5/6日。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农历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我们都知道历法有分为阳历跟阴历。心急的你肯定会抢答说:“我知道农历是阴历!”

错了!农历既不是阳历也不是阴历,它是第三种,叫“阴阳历”。

地球公转太阳一周的时间为约365.24日,而月球从新月(朔)到满月(望)再到月末(晦)一个周期的时间是约29.53日。很方便地就可以算出,一“年”的时间差不多就是12个“月”,而这就也是大部分历法的模式。

然而这种“1年差不多是12个月”真的就只是“差不多”而已。实际历法中,是无法同时确保“年”和“月”的精确性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种取舍便是“阳历”和“阴历”的根本差别。

阳历,以我们的西历为例,就是以“一年保证有365-366日”为前提的历法。通常而言,西历一年中,当然不是365日就是366日。但这便牺牲了“月”的精确性。因此,西历的“月”和实际的月球月相的“月”是无法一一对应的。我们无法想当然地说“15号就一定是月圆”、“1号就一定是新月”这种话。

阴历,以伊斯兰的回历为例,则相应地牺牲了“年”的精确性。为了确保“每个月的第一日就是新月”,12个月下来一年平均居然只有约354天,换句话说每隔2.7年就和阳历相差了一个月。所以回历是不设季节的,因为毫无意义。

而我们的“农历”就是奇葩中的奇葩(作褒义用)了,它是一门“阴阳历”。换而言之,它在一方面满足了“每个月第一日是新月、第十五日是满月”的同时,居然实现了“一年有365-366日”……要不要那么贪心!

当然,这种历法的制定不是制来玩的,其背后是农业社会的深刻需求。然而,这种“好处都让你给占了”的好事当然是有代价的啦,其代价就是极其复杂的置闰系统

怎么个复杂法呢,就是复杂到答主现在都还没搞懂……开玩笑了啦~(其实不是开玩笑)。

正如前文所述,一个“回归年”的天数是约365.24天,一个“朔望月”的天数是约29.53天,所以古人推算出,19个“回归年”的时间和235个“朔望月”的天数几乎相同。而19年总共有19*12=228个月,与实际相差了大约7个月。

因此,每一年的历法编制只有古代专门的历法学家才有能力编撰。粗略来讲,现在大概每3年左右就会有一个“闰月”,例如2017年的六月之后就是“闰六月”。

总而言之,农历是一部奇葩到不是专家的话根本搞不懂怎么算日子的历法。当然,老百姓也根本不需要去搞懂,只要知道每年一定跟春夏秋冬相吻合,以及每个月的十五一定是满月,就已经很幸福啦。历法这种东西,每年买一本老皇历回来就可以了。

言归正传,那到底“为什么清明按西历算”呢?这其实也跟农历的“阴阳历”属性有关。由于农历这部“阴阳历”过于复杂,不是很适合农民伯伯跟阿姨们的日常运用。所以我们伟大的古代劳动人民又发明了一套指导农业生产专用的补充历法(历注),这套补充历法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与农历不同的是,它是一套纯粹的“阳历”。正如前文所说,这是一套纯粹依据地球公转所制定的“历法”。

简单来说,节气的判定依据的是太阳直射的角度。从古人的视角,每年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天最长、日影最短)的那天便是“夏至”;而每年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白天最短、日影最长)的那天便是“冬至”。二十四节气便是以此平均分配在每一年当中。

而“清明”,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因此它不是按身为阴阳历的农历,而是按阳历计算的。

而当同为阳历的西洋历引进至中国时,人们发现二十四节气和西洋历“居然”高度吻合。于是乎,我们今天的清明节,永远都会在每年西洋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