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读书笔记:通过提问,掌握批判性思维(输入篇)

《学会提问》原著名称:《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我觉得中文书名起得不太妥。

一开始以为是教我怎么提问题,一些提问的框架,提问的技巧,从哪些方面提问题等。

但原来,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提问题,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思考。

图:《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封面

《学会提问》原著名称:《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我觉得中文书名起得不太妥。

一开始以为是教我怎么提问题,一些提问的框架,提问的技巧,从哪些方面提问题等。

但原来,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提问题,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思考。

确实,这对我的输入和输出的模式和思维,冲击比较大,非常有意义。

我觉得,更有意义的,可能是这本书,改变了我什么,对我有什么真正的影响。这个对我有用,那我相信,对别人也有用。

篇幅有限,分两篇,这篇说关于信息输入的:

输入指的是观点和知识的吸收。

1 - 对我吸收观点的帮助

阅读时,我们要保持什么心态呢?

摘录:我们看到和听到的都是我们愿意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对于一次经历,我们挑选和记住的,都是和以往的经历和背景最一致的那些侧面。

我们心里装着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所以其实单纯的看书看文章,更多的是巩固我们本身的带着的想法。

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如果不谈怎么『保持开放』心态,其实是在耍流氓。

我认为保持开放的做法,是心里一直装着疑问,那么要装着什么问题,什么情况下要发问呢?

2 - 对我关于提问的帮助

什么情况下应该提问?

是内容,就会有论点,接着就有连接的理由,以及支撑理由的依据。

我们分析什么呢?分析理由和论点的连接,是否坚固,分析证据对理由的支撑,是否牢固。

作者一般不会把所有的关键连接呈现出来,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发问,进一步地发掘。

这些进一步发出的问题,就是批判性的问题,是我们要深究的点。

摘录:我们把这些没有明说出来的想法称为假设(assumptions)。要全面理解一个论证,你就得找出这些假设。

首先,不能假设作者的所有观点都是对的,当遇到我们听不明白的观点,理由或者结论时,是有一些作者认『常识性』的『假设』没有抛出,主动找到这些『假设』,就是我们提问的方向。

做代码评审,阅读别人的代码时,一直遵守一个原则:『我看不明白的代码,都是因为写得太烂』。细想,我看不懂时,可能是因为作者的一些『常识』,我没有 Get 到。主动问清楚,将隐藏起来『常识』浮现出来,这就是可读的优秀代码了,这也是一个较真的过程。

有什么提问的策略?

摘录:很多人并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思考过程逐一提问,他们常把别人的提问当成不怀好意,没事找碴。

所谓批判性问题,就是寻找观点与理由与证据的连接。

批判性提问就是对一个观点的思考过程进行逐一提问,对一个观点产生的来龙去脉进行分析。

书中有一些提问策略可以参考,我认为对我帮助较大的是:

  1. 确认对方的观点,可以用『你是不是说』;
  2. 让对方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观点,可以问『有什么其他证据可以改变你的想法』,有点唐突,虽然能让对方重新审视自己观点,但如果自己没有新的想法,就会有种束手无策、无可奈何的感觉;
  3. 完善或者补充我的观点可以用『是什么让你觉得我的证据薄弱呢』;
  4. 双方无法信服,可以找另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找到分歧的起点。

另外,在好奇的过程中,我们是虚心学习,不是杠精,『表情和动作都要表现出谦恭的样子,不要摆出一副全知全能、目空一切的架势』。

3 - 对我决策判断的帮助

怎么判断结论可信(没有漏洞)?

摘录:一旦立论者出现下列任一行为,你就应该拒绝接受他的论证:

  • 对人不对事 -混淆故事与现实
  • 使用滑坡论证 ·表现出寻找完美解决方案的倾向
  • 不恰当地诉诸公众意见
  • 诉诸可疑的权威
  • 诉诸情感
  • 攻击稻草人呈现虚假的两难选择
  • 通过乱扣帽子来解释
  • 将注意力从论题上转移开 -通过粉饰来分散注意力 -循环论证 引入另一个话题来转移注意力

批判性分析,在找到理由和证据后,就是判断这中间是否有 BUG(漏洞),检查 BUG 自然是有方法的,我们可以形成一个表单,进行逐一对比。见上面的摘录。

批判性思维和提问,还能干些什么(关于价值观的话题)?

通过对作者或者发言者理由的举例分析,可以判断作者关心什么,进而判断其价值观。

判断出价值观,有什么用呢?

有了这个判断,就能预测和影响对方的一些决策和判断,这也是分析的意义。

做价值判断有什么用呢?这会影响我们的采纳。因为外面的新结论,是要我们表态,要我们做出判断和决策的。

那怎么分析呢?价值观藏在文章和对话的哪儿呢?

在结论和理由之间,那些假设,那些作者一直认同的理念,一直深信不疑的,就是他的价值观,可能他也没发现的。

这里有一些价值观的例子,其实有些价值观是对立的,通过价值观的对比,可以分析出观点或者理由是否存在漏洞,也是我们可以进攻,或者完善的地方。

是什么,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和决策?

摘录:价值观指的是人们认为较有价值的观念(常常不曾言明)。它们树立了一定的行为准则,我们据此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品质高下。

决策或者观点,是屋顶,价值观是支撑屋顶的几个柱子。要改变决策,或者观点,我们可以想办法改变或者破坏这些柱子。对价值观产生质疑,就是动摇观点的关键途径。书中提到了几个价值观模型,可以罗列出来做实验和运用。

相对应的,我们的观点,都不是真理,随时都有可能是有完善的观点。提出观点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磨炼观点,带着『还有没有更好的结论、有没有可能那个地方漏掉了,可能出错的地方在哪里?』这些心态,其实就能让我们的观点,我们的思维一直升级。

这是常说的,保持开放的心态的具体方法和原因。

转自:世华实说 微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