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填报志愿,会有一些朋友问我给孩子报什么专业。实话实说,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感到特别为难。
高考如何填报选择专业 | 这是目前你能见到的最好回答01 两个前导结论每年高考填报志愿,会有一些朋友问我给孩子报什么专业。实话实说,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感到特别为难。因为,在我的内心深处,这属于很没来由的问题。我找不出一劳永逸的专业,而你,其实就是想要这么个答案。为了把这个没来由的问题弄清楚,我们首先需要把大学里的专业,按照理论性(或实践性)强弱的维度进行一个简单的考察:我们可以把大学里的专业划分为:偏重实践的专业(A)、偏重理论的专业(B)、理论和实践兼重的专业(C),共三种类型。为便于理解和说明,我们分别给上述A、B、C找出两个相对典型的代表性专业:A-工程管理(造价方向)、会计学;B-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C-产业经济、教育管理。因为我对理工医农等学科不很了解,本文一般以管经类专业来举例说明,但理工农医等方面的专业,道理也是一样的,大家可以按照下文的思路套一下。
我们首先提出如下两个结论。结论1:一个专业的理论性(或实践性)强弱程度,是考虑深造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偏重理论的专业(B),深造的必要性大;偏重实践的专业(A),深造的必要性小;理论和实践兼重的专业(C),深造的必要性居间。这个结论人人都能很容地理解,因而不需要进行阐述。结论1提示:报考专业的时候,要与孩子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如果希望孩子将来进一步深造,而不是止步于大学本科的话,那么就应该考虑选择偏重理论的专业。但是,受实用主义功利观的影响,很多人一看是偏理论的专业,就不考虑了,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实际上,偏理论的专业,后劲很大。比如“*****”这个专业,如果真的学好了,在中国可以无往而不胜,对个人的素质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提升。你应当意识到,在中国,“*****”这个专业,是居于“上层”的显学,它的用武之地其实是很宽广的,教育、宣传、政工、文秘等都对口,除了私营企业,几乎没有单位不需要这个专业。你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待它,当然连看都不会看它一眼。仔细想想,那些真正有学问的人,本科阶段几乎都学的是那些偏重理论的专业,比如百家讲坛上的老师们,他们不是学历史的,就是学文学的。所以,如果孩子是学习的料,请你不要给他选择那些很实用的专业,这样选择的局限性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显现出来。结论2:一个专业的实践性(或理论性)强弱程度,是就业容易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偏重实践的专业(A),就业比较容易;偏重理论的专业(B),就业困难;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C),就业或然性大,一般也不易。
结论2提示:如果希望孩子将来大学毕业直接就业,那么要侧重考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就是要让孩子在大学期间学得一技之长。这个道理,正好能解释,为什么很多高职院校不设置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并且,高职院校的就业率要高于本科院校。因为高职院校,直接就是把学生当做技术人才进行培养的,并且高职是大专,就业要求低,用人成本地,所以不少单位愿意招聘高职院校的学生。
一定要考虑清楚,专业的选择,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很多实际问题,家长要放长远眼光,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慎重决定,切忌把就业作为唯一的考虑因素。比如说,分数达到重点大学了,这说明你的孩子将来完全具备攻读硕博士的条件。如果你为了就业,给孩子报了个工程造价专业,这就选的不好。这个专业,将来想上研究生、博士,但**招收的很少,因为这是一个实用性的专业,本来就没多大必要读硕博士。C类专业,不管你将来怎么发展,通常都不建议大家选择。这类专业既缺乏理论性,又没有足够的实践性。C类专业是真正最差的专业,因为这种专业没有性格!理工科类的专业,也基本是我上面提到过的这个规律。比如数学和物理,这两个专业的大学本科生,要想从事对口专业的相关工作,除了在中小学从教等之外,其他的就业机会很少,一般的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对数学、物理这样的专业需求几乎是零。所以相当一部分学习数学和物理专业的学生,选择了考研究生,其中一部分继续选择本专业深造,还有很大一部分数学和物理专业的学生,在考研究生的时候转专业了,这是因为,即使是数学和物理这样理论性很强的专业,也仅需要很少的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人在这个领域从事**次研究工作。所以,专业学到最后,圈子会越来越小,就像武侠小说中的独孤求败一样,那是一种真实的境界。但是,你不能忽视数学这个专业,它是各门科学的基础,甚至和哲学逻辑学等学科的关系也非常紧密,很多数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从实用的角度看,数学也是最基础的一门学科,比如经济和社会科学中广泛运用到的统计、现在流行的大数据、金融保险中的精算,计算机领域中的编程,都广泛地运用到数学的知识。02 专业的专业性维度上面,结论2提到:一个专业的理论性(或实践性)强弱程度,是就业容易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偏重实践的专业(A),就业比较容易;偏重理论的专业(B),就业困难。
对这个结论,有的家长可能会问:有些专业比如说行政管理、市场营销(D),这类专业不是实践性也很强吗,为什么这类专业也同样不好就业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维度——专业的专业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专业的专业性,意味着该专业对其他专业的排他性。就是说,只有系统学习过这个专业的人,才能从事相对应的工作,没有系统学习过这个专业的人很难被录用。
需要明确,专业的实践性和专业的专业性不是一回事。专业的实践性,侧重于实际运用的程度;专业的专业性,侧重于该专业的领域性。拿A-工程管理(造价方向)、会计学这两个专业与上面提到的D-市场营销、行政管理这两个专业做一个比较,不难发现:A-工程管理(造价方向)、会计学专业,既有很强的实践性,又有很强的专业性,而D-市场营销、行政管理专业,虽然实践性很强,但其专业的专业性相对A类专业明显要差很多。也正因为上述A类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们才能够在就业竞争中有效排他。例如:用人单位如果想要招聘账务工作的人员,那就非得招聘财务会计类专业不可,否则招聘回来也用不上。而如果用人单位想要招聘搞内勤文秘岗,可选择的专业范围就很广泛了,比如说文秘专业、中文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甚至历史专业、哲学专业都可以招聘进来,再经过必要的培训,基本能上手工作。究其原因,是这一类专业虽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但它们的排他性很弱。排他性弱意味着,尽管这是你的专业,尽管你最有发言权,但还有很多人也可以很容易地进来,也就是说专业壁垒相对较低。因为专业壁垒低,就会有很多其他人为因素十分容易干扰到就业的正常竞争。所以我们经常见到的一种情况是:某个人所学专业根本就不对口,但他却被录用了。我们从很多招聘公告和简章里面,大致可以看出一个专业是否有较强的专业性,比如有的岗位招聘说明中,会强调“仅限××专业”,而有的则会标明“不限专业”。凡是仅限××专业的,一般都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专业。通常,专业的专业性越强,和它沾边的专业就越少,沾边的专业越少,就越能排他,就业越容易。还比如会计学专业,大概只有财务管理还比较接近一些,但这两个专业的区别其实还是很大的。再比如工程管理(造价方向)专业,和它沾边的专业几乎没有。D-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类专业,就是比较典型的专业的专业性不强的专业:与它们沾边的专业多,就业时受到的非正常干扰因素也多。在我个人的偏见之中,市场营销,行政管理,几乎不能算得上什么专业。我的理由是:当很多人都能做的时候,就不能称之为专业了。我已经说过这是我的偏见了,所以就请你不要再来和我争论了。03 所谓热门专业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选择一个热门专业,但所谓“热门专业”如何理解?显然,上面提到的实践性和专业的专业性均较强的专业,正是我们通常所谓的“热门专业”。
首先需要特别强调一点:专业有冷热之分,但并无高低之分。有的专业,以前很热,现在不一定热,现在很冷,未来不一定还冷。时代变化很快,也许你现在选择了一个冷的专业,将来就很热门。我大学的时候,学的是投资经济管理专业,20多年前,这个专业很热门,凡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当时都热门,现在大多数的经管类专业不热门了。仔细想想,“热门”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单纯掌握某种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孕育着某种风险。并且,专业性越强,风险性越大。我们知道,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会淘汰某些专业,也会产生很多新的专业需求。我们一定都对木匠活记忆犹新。墨斗、划线、找直、刨平、凿铆、化胶,真让人欣赏。现在我们几乎见不到原汁原味的手工艺木匠了,拉大锯的时代过去了,大锯已经进了博物馆,因为木匠的工具极大地改进了,都电动化和智能化了,只需要会操作机器就行了。很多木匠好几年学来的手艺,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就遭到了无情的淘汰。不仅木匠手艺快被淘汰了,石匠、铁匠的手艺,也快被淘汰了。这些现象说明,时代发展很快,新技术不断地在淘汰旧专业,而且,越是热门的专业,越有可能率先被淘汰。
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选择或者专业学习的时候,应关顾专业知识面和方**,这正是当前大学教育严重缺乏的,这种缺乏意味着较严重的功利倾向和对能力培养重视不够。我很**在大学推行技术主义的教育路线。大家注意到了吗,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尽管有一技之长,尽管曾获得很多冠军荣誉,但他们退役以后,有一个很普遍的选择——学习。为什么,因为他们已经专业到世界冠军的程度了,为了达到那个专业的高度,他们放弃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学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学习,所以退役以后,就得补上这一课,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专业化,既意味着就业的优势,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牢笼。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既要看到它的好,也要看到它的不好,这就是辩证法。04 例外情况按照上面的分析,A类专业容易就业,有例外吗?为什么?比如医学、法学这两个专业,按照我们的论证思路,他们都应该被划归到A类专业的范围,按理是比较容易就业的,因为它们的实践性和专业性都很强,但恰恰这两个专业长久以来不好就业。这并非我们分析的错误,而是现实扭曲了理论。
我们知道,我国的医患比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很多医院人满为患,口腔科、儿科、精神病科、肿瘤科医生很缺乏。去夏,我真实地见过,一位脊柱骨科医生的日门诊量达到了186号。这位医生满负荷8小时坐诊,每位患者只有平均2.58分钟的就诊时间,再刨去就诊各个环节耗时,一位患者约只有2分钟。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编办部门出于**财政能力方面的考虑,而对医院用人指标施以了相应的编制束约,另一方面则是有的单位存在内部垄断倾向,因为每多安排一个人,就多一个人来分蛋糕,于是单位在上报用人指标的时候,刻意地压低了。
05 结束语
可以料见,未来的社会,我们都不会穷,短缺的时代早已过去,我们每个人的孩子,将来都不会缺吃少穿,物质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紧要的问题。所以,给孩子选择专业,需要结合他们的人生意义来考虑,就是说,给他们选择专业,既要成为他们的工作,也要成为他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