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教育公平化,上海“名额分配”开启了中考新趋势,2022年成为新旧中考分水岭。新中考录取分为自招、名额分额、平行志愿三个批次,录取走向全然不同于于往年。
未来的中考党如何了解2022年新中考录取模式,又如何在中考冲刺的同时备考国际高中,实现100%的名校升学?不如先和我们一起来复盘2022年的上海中考吧。
11万考生共迎首届“名额分配”
根据市教消息,2022年上海中考人数飙升至11万人,创出了15年来的新高,增加超过3万,增长比例超过37%,增幅之大在上海是首次,在全国也不多见。

官方公布的全市11万中考生,实际有资格报考高中学校的考生没有这么多。以2021年为例:2021年参加中考人数约有9.4万人,但是有报考高中资格的考生为8万余人,有1万多名考生是不满足高中录取条件的。
但基数尤在,2022年中考人数依然是创历年新高,而2023年有增无减,依然呈上升趋势。

除开暴增的中考人数及政策调整,2022年上海中考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中考时间全面调整,中考时间延期22天,延至:7月11-12日。
中招的录取安排时间也全面调整,自主招生和志愿填报都改为中考之后:
虽中考延迟是偶发现象,但自主招生和志愿填报改期将伴随中考传承下去。

但仍是“四校”“市重”的优质升学通道
2022年四校的平行志愿的录取分数线至少710+,相比之下,考生如果拿到自招预录取可以说是半只脚踏进了“四校”、“市重”。
拿到自招资格并不意味着100%进入“梦校”,仍有一定的概率会被淘汰,这个比例在头部学生中比较少见,但依然存在。
“名额分配到区”也有捡漏机会
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招生计划约占本校招生计划的60%,其中“名额分配到区”招生计划约占30%。
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总分由学业考试总成绩(满分为750分)和综合考查成绩(满分为50分)两部分构成。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将学生学业考试总成绩和综合考查成绩合成总分,按招生计划数由高分到低分录取。
受疫情影响,2022年中招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现场综合评价暂停,相应成绩按满分10分计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综合考查成绩。相关招生学校仍按考生学业考试总成绩(含政策性照顾加分)和综合考查成绩合计的总分排序进行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
四校录取分数依然占领高地

上中在各区的分数线的最高分是776(726)分,分数线的最低分是766(716)分,高低落差值是10分;
复附在各区的分数线的最高分是775(725)分,分数线的最低分是766.5(716.5)分,高低落差值是8.5分;
华二在各区的分数线的最高分是774(724)分,分数线的最低分是760(710)分,高低落差值是14分;
交附在各区的分数线的最高分是772分(722),分数线的最低分是759(709)分,高低落差值是13分。
高低落差值最小的是复附8.5分,最大的则是华二14分。
本区市重录取分数高于市重

杨浦区的控江在杨浦区的分数线高达717分,竟然比交附(715.5)在杨浦的分数线还高;
普陀区的华二普陀,这仅有的1名被录取的普陀考生的分数是729.5分,这个分数可以妥妥上沪上所有的高中,曹二在普陀区的分数线为716分,也超过了华二(712.5)在普陀区的分数线;
徐汇区的南模高在徐汇区的分数线为715.5分,超过了交附(712)和华二(713.5)在徐汇区的分数线;
这种四校分校以及八大超过四校分数线的倒挂错配现象在多个区都出现了,说明在“名额到区”的录取批次,分数并不是录取的决定因素,还是取决于竞争队伍的激烈程度——扎堆有风险。
位育中学在虹口区分数:662
七宝中学在普陀区分数:681
新中高级在奉贤区分数:618
闵行中学在杨浦区分数:611.5
要知道,位育中学在去年的虹口区零志愿中,控分线比上海中学都高了0.5分,而七宝中学在其他区的控分线中更是几乎没有低于760分。
“名额分配到校”出现两极化分布
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招生计划约占本校招生计划的60%,其中“名额分配到校”招生计划约占70%。
*注:民办学校的2018届、2019届入学学生不享有“名校到校”的资格。
黄埔区人均“到校名校”最多
但论人均配比“到校”名额,还是黄浦区、静安、长安最占优势:
静安区:每100人获得14个名额
长宁区:每100人获得13个名额
最低610.5分捡漏“四校”
“名校分配到校”今年可以说是刷新了历年“四校”录取分数线,最低610.5录取“四校之一”——复附,616.5进四校分校——“华二宝山”。
“名额分配到校”造福了一批普初和菜初的头部学子,但对上海一线初中的学生却没有那么友好。学校虽有“到校”分配名额,但因为牛娃竞争激烈,录取分数却并未降低,这点在杨浦、徐汇、黄埔几个教育大区尤为明显。
另外值得注意,今年未能分配到校的民办头部学校,明年的学生依然需要下场裸考。
强区强校依然涨分
区重点、一般高中的分数线基本都处于下跌的趋势,仅有少部分与去年持平或微涨!
上中:
最高录取线在松江区724.5分
最低录取线在静安区714分
华二:
最高录取线在闵行区723分
最低录取线在奉贤区710.5分
交附:
最高录取线在松江区/闵行区均为723分
最低录取线在崇明区711分
复附:
最高录取线在闵行区723.5分
最低录取线在奉贤区706.5分
四校在各区投放的平行志愿计划数都只有1-2个(大多数都是1个),因而分数线整体居高不下。
闵行作为教育大区,也果然不负众望拔得头筹,四校中除去上中之外最高录取分数线全部在闵行!
而四校分校&八大中除去复附青浦下降7.5分以及延安中学下降2.5分,华二紫竹持平之外基本全线飙红!涨跌比达到12:2!
上涨学校占总体比例66%
表格为手工整理制作,可能有疏漏,欢迎指正
我们对于16区分数线大盘做完分析后,发现在16区市重中,浦东与虹口区全部上涨,涨幅比例100%,紧随其后是闵行区仅有一校持平其余全部上涨!涨幅校占比率92%!整体市重涨幅校占比66%!
100%实现名校升学
近两年,中考&国际高中双轨升学计划在上海家长圈逐渐流行起来——在中考前,先考一所国际名校作为保底。
上海的国际高中日益成熟,升学路径和升学成绩都非常稳定,如果以体制外的国际名校作为备选的升学路线,学生又有怎样的成果呢?
如果在平和,前5%的学生能进入牛津、剑桥、藤校这样的海外顶尖院校。如果进同级别体制内高中,也有较大希望进入复旦、交大。也许看起来差不多,但是,近年剑藤一梯队的名校毕业生在中国职场的竞争力可以说有目共睹。
“腰部”与“尾部”学生的升学成绩
平和的学生,前75%可以进入U.S.News TOP30的院校,比如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前99.5%可以进入U.S.News TOP60的院校,比如波士顿大学、纽约大学等。
那么,这所体制内高中呢?前50%的学生可以进上海大学,这是很多上海家长心目中的“底线”。前75%的学生升入上海师范大学同级别学校。
虽然上师大是校长的“摇篮”,但家长们必然不甘心700分中考,只能进入“双非”大学。至于90%以后的学生,那就只能去外省市的二本大学了。
相比体制内,国际高中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面向全世界的优秀大学,所以出路很多,升学成绩自然更亮眼。
来源:择校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