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中之龙——辛弃疾的一生!

回顾辛弃疾一生,不免令人长吁短叹。空怀报国志,却报国无门。为我们留下了或豪放或婉约的词句,后世尊为“词中之龙”。

辛弃疾许身为宋国人,却出生在(今山东)金国土地上。

他的爷爷辛赞表面上为金国效力,背地里却教育他勿忘身为大宋人,培养他复国之志。

这就写就了他一生的悲剧、坎坷。他从小就钻研兵法,勤练武术,苦读文书,具备了文武双全,堪称豪杰。

中国文人中,真能领兵打仗上阵厮杀的,真不多,辛弃疾绝对算其中佼佼者。

才14岁,他就打着“进京赶考”的幌子,开始进燕山勘察金国地形;到17岁,他又来到燕山,这次他着手画地形图,为日后大战做准备……直到1161年秋天,金国又找茬和南宋开打了,各地方趁机揭竿起义。

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便拉上2000多个弟兄,举起造反大旗,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率山东境内规模最大的一支起义军参加北方抗金,带头大哥名叫耿京,次年奉表归南宋。

23岁时,辛弃疾甫一登场,就出手不凡,做了一件威震金朝的大事:“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于千倍的敌军里,把叛徒张安国劫出,押回建康,斩首示众。难以想象,像稼轩这样的军事奇才,若得朝廷所用,将会在北伐抗金上取得多大的成就。后来辛弃疾回忆此事,便成了那首传诵千古的《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一战成名,连皇帝都夸他是“少年英雄”,自然而然,朝廷怎会不趁机收纳人才,自此,归附南宋朝廷的他开始了仕途生涯。金兵听到他的名字,都会被吓出一身冷汗。因为他不仅骁勇善战,更是一个体壮如虎的猛男,光是和他对视,就需要极大的勇气。所以,辛弃疾到底长啥样?好友陈亮说他“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史书记载他“肤硕体胖,目光有稜,红颊青眼,壮健如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肩宽背厚,健壮得如同一只猛兽。这样的人,还英勇善战,正是最好的护国大将。

辛弃疾初来到南方时,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应冷淡,因为当时的皇宫贵族,朝臣官员全都沉迷于暂时的安乐,得过且过,怎么也不愿意发动战争。

而且在他们眼里,辛弃疾是“归正人”,并不是完完全全的自己人,还是不得不防。思来想去,还是将辛弃疾派去地方当父母官比较稳妥,维持社会治安,整顿民生就好。却没想到,让他一代武人去整治城镇,也照样有勇有谋,完成得十分出色。

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也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然而辛弃疾因有过人的才华,遭到了朝中佞小的排挤,加之宋君本无北伐之意,淳熙初到淳熙九年,在不到十年时间里,他的职务调动了十一次。其中在湖南安抚任职时间最长,也不超过一年半。

而朝廷如此频繁的调动,只为一个目的:让辛弃疾不能在任职上有所建树!无奈,辛弃疾只能寄一腔幽愤于词章:“二年鱼鸟江上,笑我往来忙。”从1168年起,辛弃疾先后到建康府、滁州等地任职,后来又当过江西、湖南的安抚使,成了职位颇高的封疆大吏。可是主和派当道,他职位再高也实现不了杀敌报国的志向。他只能花力气整顿地方政府,并创办准备北伐的飞虎军。这却又给主和派们抓到了把柄,公元1181年,他被主和派排挤,罢官回江西上饶的带湖闲住。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小令《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03年,辛弃疾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1205年秋,又被罢官,辛弃疾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

十多年后,直到宋光宗绍熙年间,他才又被起用,担任过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等职。不久又被罢官。

公元1203年,他再度被起用,担任了绍兴知府、浙东安抚使等职。在绍兴期间,他特地去拜会了年近八十的陆游。这对文坛骁将、抗敌志士喝酒做诗,相见甚欢。这年底,宋宁宗召辛弃疾去临安,征求军国大计。

公元1205年三月,辛弃疾被任命为镇江知府。正当他积极备战时,朝廷却以他所推荐的官员有不法行为而把他连降两级,后来又把他罢了官。

公元1207年,宰相韩侂胄在北伐失败后,又召辛弃疾等人去挽救局势。可是辛弃疾已重病在身,于当年九月十日与世长辞,终年六十八岁。

回顾辛弃疾一生,不免令人长吁短叹。空怀报国志,却报国无门。为我们留下了或豪放或婉约的词句,后世尊为“词中之龙”。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