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开启宗教改革:天主教权在欧洲结束和西班牙霸业衰落

维滕贝格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维滕贝格教堂门口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它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序幕,马丁路德成为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

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16到17世纪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反天主教会、反封建割据的政治运动。在思想上,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主张思想自由;在政治上,反对天主教干预国家事务,主张建立被国家控制的“民族教会”;在宗教上,反对教会的腐败,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价教会”或者“平民教会”;在经济上,瓜分天主教会的资产,以发展资本主义。

一,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

15世纪,是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天主教会却严重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控制着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对各地进行经济剥削。为了维护长期的剥削,教会往往和封建主联盟,限制王权的形成,干涉各国的内政,阻扰国家的统一。在文化上,实行宗教文化专制。在13—14世纪,教会的权威已经急剧下降,但是随着西班牙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建立,教会拥有了支持者。西班牙以维护天主教的名义在欧洲称霸。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然而,随着教会的不断腐败,教会的权威也不断遭到人们的质疑。在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国大学不断兴起;随着印刷术的出现,文化得到了大规模的传播,出现了许多反对天主教的“异端”思想。这为宗教改革思想打下了基础。

二,德国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首先起源于德国。15世纪末,德国依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贵族统治下,德国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的生活处境不断恶化,起义不断。同时,分裂为为教会的剥削提供了方便。每年流入罗马教廷的财富数额巨大,被称为是“教皇的奶牛”。同时,教皇还通过宗教法庭残酷迫害反封建和反教会的人士。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和利益,罗马教廷干涉德国内政,阻碍德国统一。

1517年,罗马教皇立奥十世借口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大量兜售赎罪券,教皇的特使在德国声称,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一敲响钱柜,罪人的灵魂就会立即从炼狱上升到天堂。此种行为引起了德国人们的不满。维滕贝格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维滕贝格教堂门口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它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序幕,马丁路德成为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可以总结为:一,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主张思想自由。他提出”因信称义“,认为只要心中有信仰即可得救,否认购买“赎罪券”等“因行称义”外在救赎。同时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人人可以解释《圣经》;二,简化宗教仪式。三,认为世俗权力高于教权,反对教会干预国家事务。

马丁·路德的思想很快在德国广泛传播,并在德国形成了新的宗教派别——路德教。为了推动新教思想传播,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为德文,推动了德国的宗教运动和德国语言文字的统一。很快,许多德意志的邦国开始改信路德教。不久,德国出现了更加激进的宗教改革领导人物——闵采尔。他们要求改革现存制度,建立没有剥削的制度。在闵采尔思想的影响下,1524年,德国爆发了农民战争,许多资产阶级和平民、骑士也参与其中,最终于1525年失败,但是农民战争动摇了天主教和封建统治的地位。1531年,德国新教诸侯组成联盟对抗天主教联盟,1555年,双方签订《奥格斯堡和约》,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意味着德国诸侯有权决定宗教信仰,任命教会职位和建立宗教法庭,教会开始被世俗权利控制。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闵采尔

宗教改革的扩展和宗教战争

德国宗教改革之后,西欧其他国家也陆续发生了宗教改革,出现了各种新教,有瑞士和法国的加尔文教、英国的国教和清教。在瑞士,于1519年开始由茨温格利和法雷尔等进行宗教改革,1534年,法国新教建立者加尔文流亡瑞士,开始建立加尔文新教,开始主导瑞士宗教改革,废除了天主教的政治权力,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共和国。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加尔文

16世纪,英国也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1509年,亨利八世继位,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推动英国的工商业发展。但是天主教会控制了大量的土地和税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同时又干预英国内政。1529年开始,英国颁布一系列的法令,宣布英王为英国天主教的首领,英国天主教脱离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了英国国教。但是天主教的制度和仪式并没有改变。随后,英国开始大规模没收天主教的资产,转移到新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手中。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亨利八世

由于英国的宗教改革并没有彻底改变教会的实质,因而英国民间逐渐出现了一个新教——清教。到伊丽莎白时候,开始采用清教的一些主张改革英国国教,但是改革并不彻底。到1640年,英国的清教徒开始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方面,受到加尔文教的影响,出现了胡格诺派。1562—1592年,支持天主教的势力和胡格诺派势力进行了30年的内战,最终以天主教的的支持者亨利四世胜利,但他也承认了新教的信仰自由。

在西欧各国宗教改革正大步前进的时候,信仰天主教的国家开始结为联盟,干预各国的改革。1566年,西班牙哈布斯王朝控制下的荷兰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西班牙派军队镇压,但是又引发了荷兰的独立战争,在英法的支持下,荷兰于1581年取得独立。1588年,西班牙派遣“无敌舰队”讨伐英国,结果遭到惨败。1589—1598年,西班牙企图干涉法国的宗教运动,也遭到了失败。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英西海战

随后,西班牙、奥地利和德国的部分邦国组成“天主教联盟”,而英国,法国、荷兰、瑞典、丹麦等组成了“新教同盟”,双方发动了“宗教战争”(1618—1648)。最终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合约划定了双方势力范围,承认新教和天主教的平等地位。在这场战争后,西班牙霸权衰落。该合约确立了国家之间的主权和平等原则,有效地维护了民族国家的存续,是近代欧洲国家形成的一个重要节点。

来源:北斗维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