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费曼学习法 Feynman Technique
该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先将所学通过复述的方式以验证学习的吸收度、判断不够充分的环节、反思和优化理解力,再通过自己理解和方式复述以强化吸收和巩固所学。”步骤拆解后:
- 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初学某个知识(初学)
- 按所学为准尝试复述主要内容(复述)
- 针对卡壳部分做温习、反思、总结(复盘)
- 实现复述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复述(内化)
实际上费曼学习法的核心与下图所揭示的原理是高度一致的

二、西蒙学习法 Simon Learning Method
该理论出自历史上唯一一位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家的管理学家西蒙,原话是“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 本质上来说,该学习法的核心是“聚焦+专注+坚持“;战略定位学角度来说,这叫“定位+逐个击破”,找到最恰当的点,聚集兵力,全力拿下,步步为营。典型的例子包括“水滴石穿”、“持续加热将水煮沸”、“浸泡式环境快速提高外语能力”。 要注意,可千万不要被这句学习法中所提到的“6个月”、“只要下功夫”这样的字眼所迷惑了,就像前些年风靡一时的“一万小时理论”一样,若是缺了刻意练习,一切都是空谈。实际上在《刻意练习》开头部分所展示的事例背后的本质就与西蒙学习法异曲同工:实验1: 作者埃里克森选取了一个大学生叫史蒂夫作为实验对象来训练他的记忆力。随机念出一段数字,让他进行记忆。最开始史蒂夫的记忆极限是8-9个数字,到第16次练习时,他能稳定地记住20个数字了。练习了一百多次以后,他的记录达到了40个数字。二百次练习后,他练就了记住82个数字的能力。82的随机数字,以每一秒1个的速度念出来,一次性记住!想象一下! 实验2: 另一组实验从8个不同地区各选1名普通大学生作为志愿者,通过每周一小的训练帮助这8位学生练习记忆能力,经过2年的训练,这8位大学生志愿者中的每一名都成功练就了一遍记下所听到的82位随机数字的能力。此后,通过类似的记忆方法和训练,研究者们还曾经帮助过一位12岁的孩子实现了掌握一遍记住300位数字的能力。 批注: 以上2组实验让我联想起电视节目《最强大脑》中的那些记忆力“天才”,而事实上,他们中的大部分先天上可能只是普通人而已,通过后天强化的刻意练习才成为了同为普通人眼中的“天才”。
三、SQ3R阅读法
SQ3R 学习法由美国The University of Iowa的Francis P. Robinson在1946年出版的“ 有效研究 ”(Effective Study)中提出,由方法中五个阶段(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的五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命名,中文对照分别是:预览、提问、阅读、复述、复习”五个学习阶段。
以我的理解,在英文里,recite有两种意思,一种是背诵,一种是复述(如下),而在中文里大部分人直接将其合并或者不知何故忽略了第二种,基本只提“背诵”。
- V-T When someone recites a poem or other piece of writing, they say it aloud after they have learned it. 出声背诵
- V-T If you recite something such as a list, you say it aloud. 说出; 口头列举
- 复述=理解+按逻辑展开陈述
- 背诵=理解+以只字不差的背诵为导向的大量重复阅读+按逻辑但以重复

四、思维导图法
从流派上来说,思维导图领域存在Mind Map和Thinking Maps两大分支,但对学习者来说,去研究其异同的实践意义有限,我们只需知道「思维导图法」的核心在于在联想和拆分的思维,在于归纳和演绎的逻辑过程即可。 我在一图(如下)中有展示过我们左右脑在协作分工和能力优势上的差异——人的左脑主要从事文字、逻辑、推理等逻辑思维分析式处理,而右脑主要从事图画、情感、音乐、创造等形象思维,许多研究表明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或更多。
再次划重点:思维导图法一点都不深奥,其实质在于“归纳和演绎”,具体来说就是将所学进行概括性的梳理,外加批判性的思考。 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深度学习的知识型阅读,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使用思维导图法来强化学习收效(如下图)。 实质上,某种程度上来所,思维导图法的底层思想上与「费曼学习法」、「西蒙学习法」、「SQ3R」存在许多交集。




本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多标有原文出处,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