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之下的特殊高考 心理医生建议这样做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疾病二科主任、绵阳市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姚静告诉记者,每年高考前期,都会有一些考生到门诊咨询,通过沟通,她发现大多数焦虑过度的考生都存在着共同的问题:过于重视高考,自我放大了高考不理想带来的后果。

受疫情影响,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放寒假——假期延长——开学时间待定——上网课——返校——高考延期”等一系列变化。当本就紧张的高三,撞上一场特殊的高考,不少考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考前焦虑综合症”。

“我们现阶段考试比较多,而这种考试难易程度不同,学生的成绩也会随之波动。一些学生就会因此对高考产生焦虑,但自己又无法调整这种心理状态。”绵阳实验中学高三年级老师唐晓玉说。

“我们学校的学生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自信心不足引起的急躁、烦躁,而且在情绪处理上也比较困难。”绵阳一中专职心理老师左菊说。

从学校方面,记者了解到,离高考越近,考生们焦虑的状态也就越明显。这种状态可能表现为急躁、记忆力减退,也可能是失眠、食欲不振等。目前,我市多所高中都设置有心理辅导老师,会定期对所有高三同学开展心理疏导活动。

但对于考生自己来说,由于个体差异,更多的心理调节工作还是要依靠考生自己。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疾病二科主任、绵阳市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姚静告诉记者,每年高考前期,都会有一些考生到门诊咨询,通过沟通,她发现大多数焦虑过度的考生都存在着共同的问题:过于重视高考,自我放大了高考不理想带来的后果。

面对这样的考生,姚静会建议他们首先调整自我认知,正确看待高考,理性面对高考结果。“高考不是决定人生道路的唯一机会,就算这次高考考得不理想,也可以选择复读,或者在将来考研时,向自己喜欢的大学继续努力。”

除了及时调整认知偏差,姚静还建议考生用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比如深呼吸、冥想、听轻音乐、运动等,为自己做一场心理减压。“运动的时候,大脑会释放多巴胺、五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就是一些让人愉快、放松的化学物质。”姚静说。

面对高考,除了考生,最紧张的可能就是家长了。姚静也提醒各位家长,不要把你的焦虑传递给孩子。

“家长要保持平常状态,不要搞特殊化,因为这种特殊化会加深孩子对于高考的重视程度,如果这样的话,他就不容易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考试了。”姚静建议道。

绵阳广播电视台全媒体中心
记者:吴佳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