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星系通常只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根据天文学家的计算,宇宙中的黑洞质量大约是恒星质量的十分之一。而且超大质量黑洞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质量。 超大质量黑洞非常罕见,通常一个星系内只有星系中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如果星系之间出现冲撞,超大质量黑洞会短暂形成双星系统,最后相撞融合,形成更大的超大质量黑洞。 随着黑洞的增长,黑洞会吞噬越来越多的物质,黑洞在宇宙中的质量占比也会越来越大。
黑洞是如何产生的?
普通黑洞在形成之前,往往需要先成为恒星。 随着恒星内部核聚变的发展,恒星会快速膨胀为红巨星,当恒星内核由于核聚变产生金属时,红巨星由于自身引力作用开始坍塌,根据恒星原本的质量,坍塌有可能形成黑洞。然而这种方式无法形成超大质量黑洞,因此天文学家普遍认为超大质量黑洞主要在宇宙成型初期形成。 初期宇宙的物质能量十分密集,在物质能量异常集中的环境中,黑洞并不需要经历恒星期,就可以直接诞生,并且快速吞噬周围的物质,成为超大质量黑洞。

每326万光年范围内,大约有1000万个黑洞:
通过对宇宙的大数据计算,326万光年范围内的宇宙,大约存在5000万个太阳质量的黑洞,而每一个黑洞质量平均是太阳的5倍,因此大约有1000万个黑洞,在326万光年的范围内。 这说明黑洞在宇宙中其实非常常见,我们每看到10颗恒星,就可能看到了一个黑洞,然而黑洞不像恒星一样可以产生光线,因此即使看到黑洞,这些黑洞也和宇宙漆黑的背景融为一体。
本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多标有原文出处,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