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之王”柏拉图——一个纯洁无暇的人

他自己其实并不满足于这个思想上的成就,而同时也想在城邦的政治生活之中去实现自己的王者梦想。所以大家即便对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一无所知,但也至少会听说过他写的一本震古烁今的巨著,名字就叫做《理想国》。

大家可能知道,“哲学”(philosophia)这个词就是希腊人发明的,那么说西方哲学是从古希腊开始,这话也是很有道理的。从整个古希腊哲学的发展来看,大概有三位成就最高的哲学大师,分别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很巧的是,他们三人也分别是先后传承的师徒关系。所以西方哲学在发端之初就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跟三位大师之间“以心传心”的思想创造是完全分不开的。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三个人里面,柏拉图无疑是成就最高的。从后世的评判来看,哪怕是放眼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柏拉图都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王者。说他是“王者”,当然包含着两个意思。一是思想上的王者,也就是说,他所提出、发展的很多重要的哲学学说,比如理念论、回忆说、辩证法等等,都一直在之后的西方哲学的历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他自己其实并不满足于这个思想上的成就,而同时也想在城邦的政治生活之中去实现自己的王者梦想。所以大家即便对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一无所知,但也至少会听说过他写的一本震古烁今的巨著,名字就叫做《理想国》。正是在这篇深刻而优美的长篇对话之中,柏拉图以宏大的气魄构想了一个他心目中的完美国家的原型。而真正能够领导、统治这个理想国家的王者,除了理应具备卓越的政治才能之外,还必须兼备高超的哲学智慧。一句话,他既应该是国家的王,同时也必须是哲学的王(“The Philosopher-King”)。当然,后世对柏拉图的这个相当理想主义的构想有很多批判,但这些都瑕不掩瑜,完全无法遮蔽它跨越千年的耀眼光芒。大家有时间,哪怕只是随手翻翻里面的文字,也会为柏拉图的思想之缜密,体系之宏大,文笔之隽永而折服。或许,他在这部大书里面所畅想的哲学王之境界,也多少带着他自己身上的一些影子吧。

《雅典学院》

这么说其实并不为过。首先从家世上来说,柏拉图的出身可以说是相当显赫的,父母都是名门望族的后代。所以柏拉图不仅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系统的教育,对当时通行的各门学科都了若执掌,尤其在文艺方面展露出过人的才华;而且,他自小就胸怀天下,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带着尖锐的反思和批判的目光。根据他晚年的自述,深刻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的一件事情,正是他自己挚爱的恩师苏格拉底被雅典当局不公正地处以死刑。由此也就使他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想通过哲学的思考来改变世界。大家都听过乔布斯的那句名言“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可到底怎么改变呢?我想柏拉图老师给了大家一个明白清楚的答案:只有伟大的思想才能真正给世界带来深刻的变革
当然,柏拉图自己也并不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理论家”,正相反,他曾历经千辛万苦,三次前往西西里岛的叙拉古,想要在那里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国的宏伟构想。但遗憾的是,最终他的不懈努力仍然化作泡影。甚至还有一次身陷绝境,沦为奴隶被出卖,幸好有友人搭救才能死里逃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惨痛的教训,柏拉图在返回雅典之后就专心投入哲学的写作和教学之中,在阿卡德摩(Academus)这个地方创办了可说是西方历史上第一座初具规模的综合性“学园”。所以今天我们在大学和研究所里面搞的“学术(academic)”,它的源头肯定要追溯到柏拉图老师的这个划时代的贡献。他在学园里面平静地渡过了自己的后半生,不仅营造了开放自由的学风,而且尤其还培养出了亚里士多德这样的思想接班人。虽然有记载说,亚里士多德曾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但追求、捍卫真理的激情丝毫没有减弱他对老师的深深的崇敬。正如他在为柏拉图所写的悼词中的真情流露:“献给一个纯洁无暇的人。”
柏拉图学园的概述图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大家能够前往古代的雅典一睹柏拉图学园的盛况,那想必是一件无比幸福的美事。但你可要小心了,因为据传柏拉图老师在他的学校门口竖了一块牌子:“不懂几何学者禁止入内。”不过这可不是歧视咱们这些文科生,而是背后有一套很深的哲理。柏拉图的哲学体系,绝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但他在《理想国》里面讲的那个以“洞穴”为场景的哲学寓言却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入口。在这里,柏拉图把整个世界就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洞穴里面的影子的世界,还有一个就是要走出洞穴才能得见的光明的真实世界。他之所以讲这个故事,也正是想告诫我们所有人,如果只是沉迷在感觉的世界之中,那可能终其一生就只能像是洞穴里面那些手脚被束缚的奴隶一般,懵懵懂懂,浑浑噩噩。只有哲学的智慧才能真正拯救我们,从影子和幻象的洞穴走出去,一步步走向知识和真理的至高境界。或许柏拉图老师创办自己的学园,也正是为了用哲学来启蒙和教化一代代的年轻人吧。
关于柏拉图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苏格拉底有一个晚上梦见了一只天鹅落在自己身上,它还有着无比曼妙的歌声。结果第二天醒来,他就遇到了柏拉图这个他最爱的学生。哲人虽已逝去,但今天我们在研读柏拉图的那些不朽篇章的时候,还总是会听到那跨越历史长河的智慧吟唱吧。
作者简介
姜宇辉,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法国哲学和艺术哲学。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