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学习网 努力学习网

民国“学霸”赵元任——会教物理说33种中国方言!

《国学研究院》油画,画中左起依次为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四大导师”以及当时任教务长的吴宓。 18岁,以第二名的成绩通过清廷组织的留学考试,赴世界顶尖的康奈尔大学学习数学,多年保持了该大学平均成绩的最高纪录。 23岁,在哈佛大学主修哲学。 26岁,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7岁,返回康奈尔大学物理系任教。哲学博士之所以能教物理,是因为他在康奈尔大学选修了物理学。 33岁,到清华大学任教,教授的课程有:物理学、数学、心理学、哲学、逻辑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中国现代方言、中国乐谱乐调和西洋音乐欣赏等等。 44岁,在“百代”公司灌录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唱片,传唱至今。 这个“学霸”是谁? 他就是 赵元任 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 一起被称为清华“四大导师” 而且是最年轻的一位 赵元任照片,既是学霸,也是男神 赵元任既是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也是著名的音乐作曲家、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翻译家和作家,可谓通才。 但真正“吊炸天”的地方,还要数他的语言天分。 赵元任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在这一领域著作颇丰。 他曾研究过中国的60种方言,能娴熟地使用33种方言与人交谈。 你说牛不牛? “赵八哥”, 坐趟轮船学会了湖南话 赵元任学习方言有三个特点: 一是从小就学。 赵元任幼时随家人在北京、保定等地居住,从保姆那里学会了北京话和保定话。5岁时回到家乡常州,又学会了常州方言。后来,从大姨那儿学会了常熟话,从伯母那儿学会了福州话。在南京江南高等学堂就读时,又学会了地道的南京话。 二是学得极快。 1920-1921年间,罗素访华讲学,由于罗素讲学涉及到高等数学、逻辑学、哲学等多门知识,一般人很难胜任翻译工作,所以学术界名流蔡元培、丁文江等人都出面向清华学校 “借”赵元任担任罗素的翻译。 在杭州,赵元任以杭州方言翻译罗素的讲词。在去长沙的江永轮上,他与船上的湖南赞助人杨瑞六聊聊天,就学会了湖南话。到了长沙,已经有人找他攀老乡了。 三是再难也会。 中国地大物博,方言种类繁多,有的极其相似,有的又差异极大,但这都难不倒赵元任。赵元任60岁到台湾讲学,又学会了以复杂难懂著称的闽南话……人类根本没法阻止他学各地方言! 赵元任杨步伟新婚合影。1921年6月,29岁的赵元任与32岁的杨步伟结婚。 赵元任到全国大多数地方,都可以用方言与当地人交流。由于能在短时间内学会一种方言,而且终生不忘,朋友们送他一个“赵八哥”的绰号。 在家里,赵元任和老婆杨步伟制定了一个日程表,今天说国语,明天说湖南话,后天说上海话。一家人天天用不同的方言对话,那该有多欢乐! 1981年,邓小平会见赵元任 自带“柏林口音”, 被外国人认作“老乡” 赵元任不仅中国方言说的好,外国方言也是相当了得。 他自己说:“在应用文方面,英文、德文、法文没有问题。至于一般用法,则日本、古希腊、拉丁、俄罗斯等文字都不成问题。”更难得的是,他还精通这些外语的方言、土语。 一则关于赵元任的典故广泛流传: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他一开口,就会被当地人认做“老乡”。二战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对方听了,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后来,他到德国柏林,用带柏林口音的德语和当地人聊天,邻居一位老人对他说:“上帝保佑,你躲过了这场灾难,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1944年,赵元任与大女儿赵如兰 赵元任曾带家人在瑞士的德语区旅游,将轿车送到车行做保养。去之前他特意学了有关汽车零部件的德文名称。等到了车行,工人们看他是外国人,就说起了法语。赵元任不乐意了:我昨晚用的是德文的功,今儿非得讲德文不可! 学霸,就是这么自信! 赵元任手迹 语言特技, 用方言“走”遍中国 在语言上,赵元任有很多“绝活”。 他的辨音能力极强,能够把一个字的发音拆开,从后面的部分念起,将一个字或单词由后向前倒着念。用录音机录下这种发音方式,然后倒着播放,听起来就和按正常发音念出来的一样。 在清华大学任教时,赵元任曾当众表演“方言旅行”:他模拟从北京沿京汉路南下,经河北到山西、陕西出潼关,由河南入两湖、四川、云贵,再从两广到江西、福建,进入江苏、浙江、安徽,由山东过渤海湾入东三省,最后入山海关返京。 他一口气说了一个多小时,“走”了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便用当地方言介绍名胜、特产,让听众拍手称绝。 赵元任手绘的明信片 首创同音文, 绕口令逼死“大舌头”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市。是时,适施氏适是市。施氏视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施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这篇只有一个读音、表达通顺、又有故事情节,名叫《施氏食狮史》的文言文,曾经在网上广为流传。 这篇文言文的作者正是赵元任。 这种体裁的文章叫“同音文”,系赵元任首创,从中可见赵元任高超的语言文字技巧和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 你默读它完全没问题,但若用普通话读出声来,那就塌了天了。不服?那你读来试试。 这类文章短而有趣,特别适合在社交媒体转发,曾引来无数网友点赞,只是大多数人不知道它的原创版权属于赵元任。这里再抄录一篇他的同音文,供大家在社交媒体转发。 《熙戏犀》 西溪犀,喜嬉戏。席熙夕夕携犀徙,席熙细细习洗犀。犀吸溪,戏袭熙。席熙嘻嘻希息戏。惜犀嘶嘶喜袭熙。 1946年6月1日,赵元任与杨步伟银婚纪念照 “永远不会错的赵先生” 教美国人学英语 赵元任不仅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人,也为世界语言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5年,赵元任当选美国语言学会会长。该学会是一个专业性的语言学组织,致力于促进语言学的发展进步。赵元任是当选过美国语言学会会长的唯一中国学者。一个中国人在语言学十分发达的美国获得这种荣誉,足见他在国际语言学界享有极高的学术地位。 1948年,赵元任还当选为美国人文艺术科学院院士,1960年当选美国东方学会会长。 1968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英文著作Language and Symbolic Systems(语言和符号学)。这本书出版后立即受到世界语言学界的重视,纷纷翻译,不久,法文、日文、西班牙文版相继出版。 赵元任因为语言学上的成就,被美国人誉为“永远不会错的赵先生” 赵元任晚年在哈佛大学 赵元任曾告诉女儿赵新那,自己研究语言学是为了“好玩儿”,玩着玩着,他就把自己“玩”成了语言学大师。事实上,“好玩儿”只是兴趣,他在语言方面的成就,还是靠勤奋。 1927年春天,赵元任到江浙调查吴语,经常是一天跑两三个地方,有时候身体实在太疲乏,竟在火车站的车厢里睡到天亮。 他辗转各地,风雨无阻,每天工作在10小时以上。 牛人的才气,都是“虐”出来的。

本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多标有原文出处,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