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立夏:气候特点、物候现象、诗词、传统习俗与养生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正式开始。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正式开始。《礼记•月令》篇中这样解释立夏:“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人们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气候特点

立夏

立夏,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天气逐渐炎热,温度逐步升高,但早晚仍比较寒凉,昼夜温差较大,加之立夏时节雨水明显增多,寒凉之气与阴雨湿气交织,极易导致疾病流行。

立夏物候现象

一候蝼蝈鸣

立夏

夏天即将到来,蝼蝈在田间地头的鸣叫声成为夏季的独特旋律;二候蚯蚓出立夏

随着气温的升高,蚯蚓从潮湿阴暗的土壤中爬出帮助翻松泥土,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三候王瓜生

立夏

王瓜(一种药用爬藤植物)开始快速生长,并在六、七月结出红色的果实,象征着夏季的生长和繁荣。

立夏诗词

立夏》宋·陆游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宋·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立夏日南风大作二首》

宋·项安世

满城杨柳绿依依,背著春风自在飞。

却是杨花有才思,一时收拾伴春归。

立夏传统习俗

迎夏

立夏

古代帝王会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称人

立夏

立夏吃罢中饭后,人们会在空地上架起一杆大木秤,秤钩上挂一把椅子,大家轮流坐到上面称体重,司秤人会根据不同年龄的人或者体重说不同吉祥之语。吃蛋

立夏

立夏日有吃蛋的习俗,常见的有鸡蛋、鸭蛋和鹅蛋,人们认为立夏吃蛋可以强身健体,预防夏日酷暑常见的食欲不振、消瘦倦怠等苦夏症状,还衍生出“立夏斗蛋”的民俗活动。吃立夏饭

立夏

南方人喜欢拿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这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俗称吃“立夏饭”。杭州一般是吃用乌饭树叶煮糯米做成的“乌米饭”。

立夏养生提示

饮食养生: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

立夏

起居养生:立夏后,天气逐渐转热,人们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