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词曲边塞征战篇: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思维导图+知识梳理+冲刺精练

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象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土寒外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他们思乡忧国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防的愤懑不平。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文学常识】

㈠作者资料。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著作《范文正公文集》。

㈡写作背景

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他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暂时稳定下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

㈢解题

渔家傲,词牌名。秋思,题目。“秋”点明季节;“思”,忧思之情,表明所要表达的情感。

【基础字词】

㈠课本注释

①选自《范仲淹全集》。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②[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发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⑤[千嶂]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⑥[征夫]出征的士兵。

㈡诗歌基础赏析

【诗歌主旨】

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象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土寒外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他们思乡忧国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防的愤懑不平。

【思维导图】

【写作特色】

格调苍凉,慷慨悲壮

词的上阕:写边塞秋景的萧瑟。在词人笔下,既有所见之景——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又有所闻之声——“边声”、号角声。这些所见、所闻被词人连缀在一起,组成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

词的下阕:从人物的行为和心情写起,“浊酒一杯”写行为,“家万里”写思乡,但一杯浊酒如何消得了乡愁?接着词人用“悠悠”的羌笛声与满地的浓霜来渲染悲凉气氛,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思乡却不能归,因为“燕然未勒”。将士壮志难酬、归乡无计,词的情调自然是无比的悲凉悲壮。


中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