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学习网 努力学习网

中考诗词曲边塞征战篇: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思维导图+知识梳理+冲刺精练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文学常识】 ㈠作者资料。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著作《范文正公文集》。 ㈡写作背景 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他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暂时稳定下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 ㈢解题 渔家傲,词牌名。秋思,题目。“秋”点明季节;“思”,忧思之情,表明所要表达的情感。 【基础字词】 ㈠课本注释 ①选自《范仲淹全集》。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②[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发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⑤[千嶂]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⑥[征夫]出征的士兵。 ㈡诗歌基础赏析 【诗歌主旨】 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象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土寒外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他们思乡忧国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防的愤懑不平。 【思维导图】 【写作特色】 格调苍凉,慷慨悲壮 词的上阕:写边塞秋景的萧瑟。在词人笔下,既有所见之景——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又有所闻之声——“边声”、号角声。这些所见、所闻被词人连缀在一起,组成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 词的下阕:从人物的行为和心情写起,“浊酒一杯”写行为,“家万里”写思乡,但一杯浊酒如何消得了乡愁?接着词人用“悠悠”的羌笛声与满地的浓霜来渲染悲凉气氛,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思乡却不能归,因为“燕然未勒”。将士壮志难酬、归乡无计,词的情调自然是无比的悲凉悲壮。

中考 专 练

本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多标有原文出处,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