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秋冬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知识

初秋时,气温较高,一些肠道传染病高发;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

秋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气温变化大,夏季和冬季传染病都有可能发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一些肠道传染病高发;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感 冒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普通性感冒:

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让幼儿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传 染 病

手足口病:

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心和脚心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预防: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诺如病毒:

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病后无持久免疫力,极易出现反复感染或人一生中多次感染。诺如病毒全年均有流行,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

预防:

牢记“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生食水果蔬菜要洗净。喝开水,不吃生食及半生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消毒洗手液洗手,反复搓手至少30秒后冲洗干净。

红眼病:

红眼病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称为感染性结膜炎,在春秋两季最为多见,传染性很强,用不干净的手揉眼、或是和患者共用毛巾等都会导致传染。发病症状为眼睛发红、眼睛痒、流泪多、眼屎多、有异物感及害怕亮光等,两只眼睛可以同时或是先后发病。

预防:

红眼病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所以预防红眼病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及其使用过的物品,如毛巾、纸巾等,也不要同红眼病患者一同游泳。平时不要用手揉眼、注意保持卫生。

针对秋季传染病高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各项班级日常卫生消毒工作,以防止幼儿传染病的流行。

晨检、午检

晨检时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口腔溃疡、皮肤有皮疹或者手、足有水泡、发热、腹泻等症状情况。家长在送幼儿时,如幼儿在家有不适,要和保健医及班级老师沟通。午检老师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对发热、精神状况不佳的幼儿进行密切地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消毒

幼儿在活动室、睡眠室所触碰的物体保证每日消毒,楼道扶手、地面每日消毒。进餐前、餐后对桌面及地面消毒,卫生间每天彻底消毒保持其清洁卫生,幼儿离园后紫外线消毒(包括教室、睡眠室、厨房、卫生间),幼儿毛巾、水杯每天消毒,毛巾进行消毒晾晒,幼儿餐具每餐后消毒。

室内通风和户外活动

班级内每天幼儿来园前离园后开窗通风,如遇到雾霾天气时打开新风空气净化系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合理安排幼儿秋冬季户外体育锻炼,在阳光充足的户外活动,能使孩子娇嫩的鼻腔、口腔、皮肤等器官逐渐适应低温。

秋季营养需求

另外在膳食方面考虑到幼儿秋季营养需求,每天食物基础上增加了新鲜蔬菜、时令水果。老师们更是根据气候变化,随时为幼儿增减衣服。鼓励幼儿讲卫生,多喝水,做好个人防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