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突变?国际学校学生也要参加“中考”吗?

海口哈罗中学的形势很明了。既然国家已经停止了“培训学校办学许可”,那这条路暂时走不通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对于海口哈罗中学而言,目前几件事尚且悬而未决:是否能够顺畅获得普通高中办学资质?如果顺利,学生对于直升高中部需要通过的中考考试是否适应?

有一条消息在国际学校家长圈掀起了“轩然大波”。

国际学校的学生,也要参考中考了吗

前两天,有孩子就读于海口哈罗中学的家长爆料称,学校给家长发出了官方邮件,邮件的内容如下:

 1 是个例,还是趋势? 

橘子君梳理邮件的内容之后,就能理解为什么家长反应剧烈了——这封简单的邮件背后的信息量可太大了,它可能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国际学校相关的家庭

邮件中提到的内容表明了政策影响之下哈罗中学目前的处境

  • 哈罗国际高中阶段的各年级无法通过培训学校办学许可,且目前国内对此这项申请是停止状态。
  • 因为“培训学校办学许可”无法通过,目前正在申请普通高中办学许可,以确保学校九年级学生能在本校内升学。
  • 升学的学生需要通过中考。

三个重点信息的背后,是急速陡转的形势

众所周知,自“双减”以来,国际学校的办学资质和课程设置确实受到了很多政策性影响,但仅仅限于九年义务的阶段,而一直没有涉及到高中非义务教育阶段,国际学校之外,备受关注的学科培训如新东方等业界知名机构的高中板块也仍在持续运行。

但突然的政策变动,所为何事?

首先,可以明确一点。主要针对的是拿培训资质办学的国际化学校,外籍子女学校及具备高中办学资质的学校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其次,目前海口哈罗中学的形势很明了。既然国家已经停止了“培训学校办学许可”,那这条路暂时走不通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对于海口哈罗中学而言,目前几件事尚且悬而未决:是否能够顺畅获得普通高中办学资质?如果顺利,学生对于直升高中部需要通过的中考考试是否适应?

无独有偶,有消息称,坐落朝阳区望京的北京世青国际学校这个学期的课程也开始向体制内转变。不仅增加了公立学校的语文、数学等学科,也有部分课本更换,增加了中考的硬性要求。

另一所知名的学校北京乐成国际学校也发生了课程内的改变,逐渐转向体制内课程。这意味着,当初因为户籍问题、出国计划等等各种原因就读这一类双语学校的学生,最终也将和公立学校课程相似或者一致,一起参与中考。

 2 国际娃如何“突围”? 

局势固然捉摸不定,但比未定的局势更严重的是,即便海口哈罗这样的学校申请普高资质顺利,中考也避无可避——这让家长们很恐慌。毕竟,孩子一直走的是国际赛道,并没有国内课程基础,如果拿不到好成绩,是不是就没有学上了?

其实,在橘子君看来,忧虑大可不必。原因有这么几点:

首先,都是中考,但考核的标准有差异。在公立学校之路,中考是升学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节点,但国际教育赛道索要面临的中考,核心是国家对“国际教育生”这个群体的考核,考核孩子们是否具有一定的本土化知识储备。

其次,就中考本身的难度而言,不算轻松,但也远远没有到“谈之色变”的地步。当然,它确实对国际生们提出了更多时间和课程规划上的要求,需要学生多花一些时间在国际学生本来就有的AP等课程之外做准备。换一个角度想,它却也意味着两个赛道都有了可能,对“双赛道选手”必然是是利好消息。即便之后放弃公立赛道,把中考看作一个入读国际学校高中部的门槛,会好得多。

最后,从国内课程的优势出发,可以肯定孩子将从本土化的教育中有所收益。立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既是根基,也是留学之后有归国发展意向的群体值得打好的基础,将有利于国际娃更好地融合进中国社会。

 3 政策基调:本土化 

如果我们仅仅把这次乍现的消息当做“风声”,也许不太准确。

对于目前扑朔迷离的“后双减时代”,究竟什么才是政策和教育的风向,一时还难以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国际课程本土化”将成为新教育时代下的某种趋势

其实早在今年8月,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北京市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就明确了“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地方课程教材、校本课程教材等不得替代国家课程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使用境外教材”,或许这已经奠定了国家教材、境内教材为主的基调。

 

当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国际化学校开设的是融合性课程/双语课程,同时保留义务教育课程,属于政策范围内。

有国际教育的专家则表示:办学资质变更这个政策对国际高中“会有影响”,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上。

“学校会在政策要求范围内融合本土化教学,在体系发展目标不变的情况下为孩子未来留学申请打好基础。”

“融合”、“本土化”、“打好基础”,这些关键词,似乎比起任何单一的论断都要更耐人寻味,对于这些,各位家长也可以细品一下,据此调整家庭教育的一些策略。

总的来说,国家对国际教育的监管会越来越“有规划”,但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毕竟教育这件事,向来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更多的前沿消息,橘子君会持续为大家更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