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风景

西安仿唐景点夜景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可以说,杜甫是唐代诗人里第一个醒悟到唐玄宗“穷兵黩武”,带给唐朝老百姓的并不是荣誉和财富,而是无尽的痛苦和贫困,所以他在这段时间写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要知道这可是后世历史学家统计,人口超过5000万的唐玄宗天宝末年,正是“盛世”的尾巴。可杜甫的作品却无情的揭露了所谓“盛世”,不过是贵族们骄奢淫逸,下层民众却在啼饥号寒。 这样的杜甫,怎么能受唐代主流社会的喜欢呢? 唐人选唐诗,根据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记载,唐人选唐诗共有50多种,可惜现在保留下来的只剩十种。而经过学者努力搜集,又增加了三种,分别是初唐许敬宗等撰的《翰林学士集》、崔融编的《珠英集》中唐李康成的《玉台后集》。 在这十三种唐代学者、诗人自己编纂的《唐诗选集》里,李白的诗收录的是最多的,一共88首。 而后世与李白齐名的杜甫有多少首入选呢?只有可怜的七首。

晚唐诗人韦庄像

成都杜甫草堂
时方用武,斯文将坠,故不为东人所知。江左词人所传诵者,皆公之戏题剧论耳,曾不知君有大雅之作。——唐·樊晃·《杜工部小集序》樊晃这番话当然不是个别现象,差不多同时期的唐代文坛著名诗人和诗评家高仲武正雄心勃勃准备编纂一部诗集,这部诗集主要收录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时期到唐代宗时期这25年来唐代文坛著名诗人们的作品。 事实上,这也是杜甫“杜诗”创作的一个高峰期,从760—770年,十年时间,杜甫创作了接近1000首诗歌作品。 可以说,高仲武没有任何理由忽略杜甫。 然而,高仲武编纂的这部收录了130首诗词作品的《中兴间气集》居然没有收录杜甫一首作品,完全“无视”了杜甫。 高仲武为什么“无视”杜甫,高仲武自己在《中兴间气集》序言里说的很清楚,他编的这部诗集主要是要歌颂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唐代宗父子励精图治,终于使得大唐“中兴”的这个“事实”。
唐兴一百七十载,属方隅叛援,戎事纷纭,业文之人,述作中废。粤若肃宗先帝以殷忧启圣,反正中兴,伏惟皇帝以出震继明,保安区宇,《国风》《雅》《颂》,蔚然复兴。所谓文明御时,上以化下者也。某不揆菲陋,辄罄謏闻,博访词林,采察谣俗——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序所以,高仲武不但“无视”杜甫,还把专门写“粉饰太平,与社会现实相距较远”的赠别酬和、流连光景作品的钱起排在了诗集的第一位。

华山韩愈投书处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唐·韩愈·《调张籍》事实上,杜甫作品另一个推崇者白居易在杜甫去世若干年后也痛苦的对友人表示,社会舆论只对他描写风花雪月和男欢女爱作品感兴趣,对他批判社会不公的作品没有任何兴趣。
凡闻仆贺雨诗,而众口籍籍,已谓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以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唐人对杜甫这样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偏见乃至诽谤,甚至影响到了五代对他的评价。 众所周知,《旧唐书》编纂于后晋、后汉时期,主要材料除了唐代遗留下来的《国史》外,就是五代历代史官收集的关于唐代各方面的故旧传说。而《旧唐书》四年成书,这么快的成书速度,可想而知,当时后晋史官们对材料的甄别用心程度了。 杜甫生前既不是进士,最高官职不过左拾遗,他肯定是不可能出现在唐代《国史》里,只能出现在“故旧传说”里。 结果《旧唐书》里的《杜甫传》就出现了“甫性偏躁,无气度,持恩放恣…荡无拘检”的评价。 由此可见,唐人是真的一点儿也不喜欢传播“负能量”的杜甫。
本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多标有原文出处,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