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狂人日记》情节搞笑细思却极恐,原型是谁?到底讲了些什么?

鲁迅想起了那些围观杀头和“人血馒头”等等触目心惊的事情,便挥笔写下了著名小说《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很多搞笑的情节其实细思极恐,发人深省。

作者:云上小诗文

鲁迅《狂人日记》为何有很多搞笑的情节?细思极恐,发人深省

在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中,以刘和珍为代表的一群学生为了表达对当时段祺瑞集团的不满,上街游行遭到了镇压,壮烈牺牲了。

鲁迅想起了那些围观杀头和“人血馒头”等等触目心惊的事情,便挥笔写下了著名小说《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很多搞笑的情节其实细思极恐,发人深省。

《狂人日记》中最突出的一个字就是一个“人”字,而拿“人”字组词,结合小说最先想到的就是“吃人”。所谓“吃人”不是真实的吃人,而是指一种无形的剥削。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老是害怕别人吃了自己,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当时的残酷剥削,是看客们的麻木不仁。

很多人觉得狂人是愚者,殊不知狂人是先觉者,是一个想要唤醒更多人的人。可其位置也比较尴尬,并非处于高层,而是处于中层甚至是底层。

高层的人明白,可他们的话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所以对于这一切他们不予理会,甚至采取强硬的措施封杀。而底层的老百姓,在柴米油盐的日子里生活着,早已被周围的一切所熏陶感染,又怎么会被轻易唤醒呢?

可如果狂人是那种轻易放弃的人,他也就不会被称之为狂人了。狂人的狂,是不受拘束的狂,是疯狂,是用尽全力表达自己的狂,也是世人所难以理解的狂。

一、狂人的原型

随着之前《觉醒年代》的热播,展现了《狂人日记》的写作背景。在《觉醒年代》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有一天,鲁迅对弟弟周树人说:“杨开明呢?很久不见他的消息了,他最近在忙些什么?”

周树人回答:“杨开明这个人心地善良,他时常接济一名寡妇,却因此遭到了寡妇族人的非议。一次他喝醉了酒,醒来的时候听消息说寡妇被沉塘淹死了,他也因此疯了。”

鲁迅听了之后连忙感叹到:“天呐!他们疯了,这个世道的人都疯了,这个世界也疯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嘴里喊着:“不要杀我,不要杀我!”这个人就是鲁迅的表弟阮久荪。

此时的阮久荪已经神经错乱了,老是想着有人要杀他。原来是在从北京回来的路上看到大量饿死的人受到了刺激,导致精神错乱。

这故事就是《狂人日记》出现的原型,是无数鲜血和呐喊组成的故事。

二、觉醒的人们

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纷纷撰文反对以孔子为首的“经典儒学”思想,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传统、反文言文”的风气开始在全国蔓延开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代,一个象征着觉醒的时代。为什么说是觉醒呢?其实这源于这个时代的特殊性,在此之前,人民受到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皇帝以及那些王公大臣、达官显贵们所说的话都是对的,不应该反驳。

对于那些压迫,不到万不得已,根本不会反抗。哪怕是到了逼不得已不得不反的时候,也只是一个王朝的结束和另一个王朝的兴起,只不过是换了一批人统治和压迫而已,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

“君为礼,夫为纲”大臣要对君王言听计从,妻子要对丈夫言听计从,这是封建主义赋予人们的刻板思想。所有的繁文缛节、所有的礼仪,都是为某些人、某些群体所设定的。

三、毁坏铁屋

说起鲁迅开始从文的这段经历,还有一个特殊的小插曲:1918年,《新青年》的钱玄同找到鲁迅说:“树人先生,《新青年》需要你的加入。”

而鲁迅则这样回答:“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然而是从昏睡入死,并不感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么?”

钱玄同接下来的一番话让鲁迅大为震撼,钱玄同说:“然而既然有站起来的人,就不能说没有毁坏这间铁屋的希望。”

不久之后鲁迅在《狂人日记》里面写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我翻阅了无数的书籍,我没有找到“仁义道德”这几个字,相反,我只看到两个字“吃人”。都说传统是经典的,是不可去除的,可有些传统真的会害人、甚至会吃人。从来如此,便对吗?

维新变法的时候,无数大臣们上书反对,齐声说:“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是不能变的,变了就是对不起祖宗。”在当时,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拿前面的例子来说,就像杨开明所接济的那个寡妇,她已经穷困潦倒,家里都揭不开锅了,而且还有孩子要养,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还要忍受世俗的眼光、忍受不平等的对待。最后,她被淹死的原因竟然是受了一个好心人的接济,这难道不可笑吗?

四、房龙《宽容》

著名作家房龙写过一本小说《宽容》,大概的故事是这样的:在一个偏僻的村子里住着很多人,村子里的老人纷纷以祖先留下来的传统例律要求年轻人,不允许年轻人离开这个村子,这些老人就是条律的守护者。可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年轻人从村子里跑了出去,一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直到有一天,一个曾经跑出去的年轻人回来了,他对村子里的人说外面的世界是如何如何美好,有肥沃的土地、优美的竹林、热情好客的人们,很多美好的东西。他希望村子里面的人能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美好。

可村子里的老人却都说这个男人疯了,呼吁着用石块砸死他。最终,这个男人惨死在了石头之下。

后来村子里出现了饥荒,人们开始大批大批饿死,人们突然想到年轻男人所说的外面的世界。可是村里的老人却说律法规定,必须要留在这里,一辈子不能出去,就是死也要死在村子里。

最终在死亡与饥饿面前,村民们不在听信老人的话,选择了走出去,老人们是最后离开的,他们在看到年轻人走了之后,也纷纷坐上马车离开了生活很久的村子。所幸这个村子的人去到了外面的世界后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免于了饥荒和死亡的威胁。

五、总结

如今已经2021年,距离1918年已经103年,那么长的时间过去了,世界自然也不一样了。可是人们真的敢于突破常规吗?

答案是是,但也不完全是,我们还不够强大,因为我们还不够特立独行。不要害怕离经叛道,不要害怕突破常规,敢于清醒、敢于做出不同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