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了,疫情了,寒假了,孩子怎么办?丢给游戏可不行!

也有一部分家长,实在无法投入更多精力,便有意无意地放任孩子沉迷游戏和网络,做“甩手掌柜”,但是自“史上最严防沉迷”政策自去年实施以来,未成年人投入游戏的时间被大大限制。

双减,减得是“负担”不是“教育”

双减机制下,严禁学校以各种理由利用寒假期间组织集体补课或上课;
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购物卡等行为;
严禁在职教师有偿家教,严禁教师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兼课参与有偿补习等行为。
图片
简而言之,寒假没有培训班了,学校也不能组织集中学习了,孩子放假了,家长却没有放假,在日常工作之余,还要尽心力规划好孩子的寒假生活。
 
双减之后的首个寒假,家长们或多或少的陷入了迷茫。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孩子们的“负担”有了可视化的减少,但随着寒假的到来,家长们的“焦虑”却一点没有减少,“双减”就像是高速路上的大拐弯,方向变化了,速度却不可能马上慢下来,培训班没有了,孩子们在寒假还学习吗?
当然还是需要的,教学质量还是第一位的。长远一些看,通过摒除一些不需要的焦虑性需求,留下一些真正必须的需求,最后才能回归到一种教育平衡。
真正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和内驱力。合理利用寒假时间,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有效的、高质量的成长陪伴中。

丢给游戏也不行——史上最严格“防沉迷”

也有一部分家长,实在无法投入更多精力,便有意无意地放任孩子沉迷游戏和网络,做“甩手掌柜”,但是自“史上最严防沉迷”政策自去年实施以来,未成年人投入游戏的时间被大大限制。
图片
国家新闻出版署于去年8月30日下发通知,明确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史上最严防沉迷”政策实施后初见成效,游戏企业普遍进一步加强了防沉迷措施,在规定的限玩时段外,被认证为未成年的玩家几乎都无法登录游戏。
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去断言整个互联网环境下究竟谁是谁非,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未成年人与游戏、与互联网不间断靠近的过程中,需要家长时刻监督调剂,尽管注定任重道远。
1月17日,腾讯发布寒假游戏限玩通知。结合《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与实际放假调休安排,今年寒假暨春节假期前后,腾讯游戏旗下在中国大陆地区运营的网络游戏,未成年人一共可玩14个小时。
培训班没有了,游戏也不让玩,即将来临的寒假,的确是一次大的考验。

让学生过得有意义,是全社会的责任

首先,教育的职责会更多的回归学习,不让学校组织大型补习,并不意味着学校无法开展教育活动。
从学校来说,此次寒假作业要比往年设计得更为丰富、多元,让孩子们在完成寒假学习任务、拾遗补缺的同时,也能够有更多生动有趣的实践类体验。
以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疏导学生的培训需求,分散学生对游戏的关注,把学生从沉迷游戏中解放出来。
布置创新性、实践性的假期作业,对作业内容要进行科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重视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对于家长来说,可以更多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教育意义和契机。在尊重孩子自主权的基础上,和孩子共同设计涵盖阅读、艺术、体育、劳动等内容的寒假生活,增加亲子陪伴,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图片
让学生们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社区的作用也不可或缺。落实“双减”,减轻家长的后顾之忧,这就需要发挥社区的作用。
社区要给所有放寒假的孩子提供有意义的去处,如开设寒假公益托管班,联络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等公共资源对学生免费开放,聘请志愿者和专业人士,组织学生开展公益的兴趣活动等。
双减后的首个寒假,是观察减负成效重要窗口,但也是家长和孩子们重要的相处机会,让学生假期生活回归本真,呈现新面貌、新气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