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怒发冲冠——出自《史记》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岳飞《满江红》开头第一句就是“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首词非常出名,但岳飞对这个成语是引用,我们今天来看它的出处。它是出自《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身上最柔软的东西是什么?是头发。头发有什么力量呢?你能把自己的头发竖起来么?如果我告诉你,有人生气的时候,头发可以把帽子顶起来,你相信不相信?

我今天要来讲一个“怒发冲冠”的故事。

岳飞《满江红》开头第一句就是“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首词非常出名,但岳飞对这个成语是引用,我们今天来看它的出处。它是出自《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国历史上有一块著名的玉,相传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人们就称之为“和氏璧”。

到了战国时期,和氏璧落到赵国惠文王手中,当时很强大的秦国知道了这个事,秦昭王很想将这块天下无双的美玉据为己有,就假意写一封信给赵王,提出愿意用15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

赵王接到信后很犯愁,本心来讲,他是不想做这个交换的,但如果不允许,那秦王会不会举兵进犯呢?朝中大臣们七嘴八舌,也没得出个靠谱的主意,这时有人举荐一个叫蔺相如的人,说他有勇有谋、随机应变,倒是可以作为使者去秦国交涉一下这个事。

赵王大喜,立即召见蔺相如。他先给蔺相如说了秦王开出的条件,问自己是否应该同意。

蔺相如说:“秦国现在兵强马壮,这件事我们不能不答应。”

赵王又问:“那如果我们把和氏璧送给秦王,他反悔不给15座城池,又该怎么办?”

蔺相如回答:“秦王提出了条件,赵国不答应是赵国理亏;如果赵国送出和氏璧,秦王不肯让出城池,那就是秦王无理。两相比较,我们宁愿答应秦王的要求,把不守信用的风险让秦王来承担。”赵王觉得蔺相如说得很有道理,就同意了。

蔺相如带上和氏璧,来到秦国。

秦王也没以正式接待外国使臣的礼仪接待蔺相如,而是把蔺相如带到他日常起居的宫殿,这在当时是非常失礼的行为。

秦王接过蔺相如呈上的和氏璧,高兴得爱不释手,左看右看,又递给两旁的大臣和姬妾们传看,一群人交口称赞,秦王绝口不提交换城池的下文,完全把个蔺相如晾在一边。

蔺相如见秦王这个态度,心里也全部明白了,想必他是想赖账。怎么办呢?

蔺相如抵制住内心的愤怒,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和氏璧虽然举世瞩目,但其实它还是有些小瑕疵的,请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一听很吃惊,也很好奇,立即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接过玉璧,迅速退到柱子边上,这个时候,他因为极度愤怒,头发都竖直起来,将帽子高高地顶起。他举起玉璧,激动地说:“大王提出以城池交换和氏璧的要求后,赵国人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一定是想用空话骗取和氏璧。是我力排众议,然后斋戒五天,才带着这块珍贵的玉璧来到秦国。但今天我到来之后,大王既不在大殿上接见我,又不再提交换城池的事,所以我只好把玉璧取回来。如果大王要硬逼于我,我就把自己的头与玉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

秦王一看蔺相如这么决绝,不敢过于强逼,也是自己理亏,当下只得道歉,并且答应了自己也斋戒五天后再接受和氏璧。

蔺相如当然不会再相信秦王,这只是他的缓兵之计。回到住处,他立刻派人偷偷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五天之后,秦王得知和氏璧早已不在秦国,无可奈何,也只得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归国。

后来,蔺相如手执和氏璧与秦王对峙时的表现,被引申出一个成语“怒发冲冠”,用来形容一个人愤怒到了极点时的神情。

后来秦王到底有没有得到和氏璧呢?

故事中的秦昭王是没有得到,他没有把城池让给赵国,赵国也没有把和氏璧送给秦国。

但秦国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和氏璧仍然是落入了秦国手中。

和氏璧现在在什么地方呢?很可惜,在漫长的2000多年间,和氏璧几易其主,现在已经失传了,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作者:颜回乐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