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和情商、智商一样重要,要尽早培养孩子的理财习惯

在小孩子的眼里,她根本不知道价格和价值之类的,对于钱也没有啥深刻的认识,只知道能拿来买东西。作为父母,我们既要给孩子花钱,更要跟孩子谈钱,让孩子做金钱的主人,让钱变成我们的好仆人。

带涵涵去逛商场时,她看到一个很喜欢的芭比,一问价格286元,涵同学说:“妈妈,好便宜啊,你给我买吧。”

而且涵同学最近老是跟我说:“妈妈,我想住别墅和四合院。”

在小孩子的眼里,她根本不知道价格和价值之类的,对于钱也没有啥深刻的认识,只知道能拿来买东西。

财商教育似乎是个很宽泛的话题,父母也不知从何入手,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认知开始。

比如:告诉孩子钱从哪里来,以及让孩子分清自己“需要的”和“想要的”等等。

也许你觉得金钱教育为时过早,但熊孩子却能因不了解钱而闹出大问题。

1

最近又看到一则关于孩子玩手机,刷走爸妈血汗钱的新闻。

6岁男孩因为“玩游戏的时候点错了”,把爸妈辛苦攒下的1600块钱,充进了游戏账号里。

而这些钱原本是给男孩治肾病打针用的。

全家仅有男孩爸爸每天打零工赚的一、两百块钱,好容易攒下了2000块钱,就这样没了1600块。

在孩子看来,这只是自己点错时的一个失误。他不懂得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他其实并不知道钱是什么。

再看2017年,重庆一位12岁的男孩,不到半个月,打赏女主播9万元。其中最多的一次:5秒钟打赏6万元,刷新了整个网络的消费新数据。

最为可怕的是,在问及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的回答是:“我就觉得很搞笑,就想打赏他。”

也就是说,他觉得喜欢,就兑换道具打赏了。

那么,他对钱的价值观在哪里?如果知道9万元对于父母意味着什么,他还会这么做吗?

不得不说,孩子金钱教育的缺失,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网上随便一搜,类似的新闻事件不少。

未成年人用父母的手机打赏主播、购买游戏道具、充值游戏币等事情层出不穷。

究其背后的原因,跟孩子没有金钱意识有关。

1. 孩子不知道钱转走、打赏了,就回不来了。

2. 孩子心里没有“钱”的概念,他不知道钱在生活中的意义。

3. 他不知道钱并非取之不尽。

4. 他没有理财和“保护钱”的意识。

在他们眼里,支付就是动手点一点手机,而背后关联着的银行卡、银行卡上的钱,他一无所知。

经济学家也分析过中国的亲子教育:“中国的孩子们不知道金钱是从哪里来的。在孩子的眼中,金钱就像是一种玩具,一张可以随意摆弄的纸。他们完全忽略了金钱背后的劳动付出。”

2

小区业主群,一位宝爸问有没有人知道哪儿可以换电视液晶屏。他万分心疼地说刚买的上万元的液晶电视,被孩子砸坏了屏幕。

邻居都说现在换个液晶屏跟买个新电视差不多。

宝爸无奈地说孩子才三岁多,平时就比较调皮,老是搞坏玩具,没想到这次弄坏了一个大件。

最让宝爸发愁的是,孩子丝毫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还告诉爸爸电视坏了再买一个,让爸爸到卡上去取钱。

其实,孩子这一行为,很明显地折射出父母平时没有跟孩子做过金钱方面的交流。

在孩子看来,电视坏了,和自己十来块钱的玩具坏了并没有区别。玩具坏了可以买新的,电视坏了自然也可以买新的。

有的人习惯了把孩子的问题不当回事,随随便便回答了事,导致孩子信以为真。宝爸仔细回忆后想起,孩子平时弄坏玩具,他总是说坏了算了,重新买。

有一次他去自动取款机取钱,孩子问他钱从哪儿来的。

他就逗孩子说,钱就藏在这个“怪兽的肚子”里,只要爸爸一按那个按纽,钱就吐出来了。现在想来应该是他误导了孩子。

其实在孩子对钱产生疑问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教导时机。

如果宝爸当时不是随口给孩子胡诌,而是认真地告诉他:钱是爸爸辛苦赚来的,每个月都是有数的,不可以浪费……那么,孩子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弄坏了万元价值的东西,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所以,跟孩子谈钱越早越好。股神巴菲特面对记者采访时也说过:让孩子们知道玩具的价格,理解存钱的意义,越早越好。既然孩子的生活离不开金钱,那尽早培养他们良好的理财习惯。

3

网上流传很火的视频,采访00后学生,看他们对的钱认知有多少。

答案五花八门:

有的说他爸一个月赚十几万;

有的说校长有一亿多;

有的说爸爸每周都发工资,一次发几千万;

……

如果这些话是从两、三岁孩童的嘴里说出来,可能还会逗人一乐,可这些话从小学生的嘴里说出来,就让人有些忧虑了。

不知道家庭收入是多少,又怎么可能知道自己可支配的金钱限额是多少呢?

那么,如何让孩子心里有“钱”的概念?

1. 要告诉孩子,钱是获取其他东西的一种对等交换。

赚钱,是付出劳动,换回来的等值收入。不是取之不尽的,是有数量和限制的。

花钱,是把钱换成同样价值的东西,比如玩具、零食。钱只能换取同样价值的东西,不是说钱什么都能买,花不完,用不尽,也有数量和价值的限制。

孩子有了这个认知以后,才不会觉得父母的钱是取之不尽的。

2. 让孩子明白父母赚钱的不易。

闺蜜工作的公司每两个月有半天开放日,让员工带孩子参观办公室,和爸爸妈妈一起工作。

这项活动一直都是闺蜜七岁儿子童童的最爱。每次到开放日,他都很自豪地跟同学说,他要跟妈妈一起去“赚钱”了。

到了公司以后,童童会帮着倒垃圾,收拾东西,因为闺蜜告诉童童这些都是工作的一部分,只有做好工作,才有钱赚。

时间长了,闺蜜说童童对钱比她还上心。有一次闺蜜买完东西转身就走,是童童把她拉回去,提醒说还没找钱呢。

童童一直超级喜欢乐高玩具,之前每次去超市,都缠着妈妈买新的。后来,他了解到妈妈的工作内容,买玩具的时候有了节制,每次购买之前都会仔细对比,然后只挑选一样。

在他心里,妈妈工作很辛苦,赚钱很不容易,不能一下子全花光了。

孩子对钱有了认知,懂得钱是付出辛勤劳动赚取的,这样他才知道钱该怎样花,明白钱的价值。

刘舜华老师曾经编过一本相关的绘本,叫做《少儿财商绘本》。

万万的妈妈要给外婆买生日礼物,万万以为钱是从妈妈口袋里变出来的,要多少有多少,还让店员不用数了。

当店员说钱不够的时候,妈妈又试着用手机支付,结果手机上钱也不够。幸好爸爸掏出银行卡付了钱。

这下万万误以为有一张爸爸那样的买东西的卡片,就可以想买什么买什么了。他问爸爸要了一张卡后,便带小伙伴去疯狂购物。

交钱的时候,店员告诉万万这是一张过期的信用卡。

万万找爸爸理论的时候,爸爸告诉他,钱是爸爸妈妈辛苦赚的。

这下万万明白了,不是因为卡片和手机里有“魔法”,而是爸爸妈妈辛苦劳动换才回来的钱。

接着,万万又当了一天服务员,和爸爸一起赚到了两张购物卡。在实践中他体会到赚钱艰难,也理解了爸妈收入来之不易,认识了获取金钱的途径。

这些和钱相关的生活细节,都是给孩子培养金钱理念和财商的好时机。

3. 教孩子怎样用钱?

央视教育栏目《小鬼当家》里,给12-17岁的孩子一万块钱,让他们负责掌管全家一个月的花销。

北京男孩佳佳给奶奶160块钱,作为当月的买菜钱;而他请同学吃饭,则一餐花掉560块。动漫迷女孩甜甜,拿到钱只想着要把之前舍不得买的化妆品和衣服通通买回来……

孩子们欠缺生活常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孩子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

钱拿到手,第一念头不是合理规划,而是随心所欲,想买什么买什么。

可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已经成为金钱教育的重中之重了。

反观开头提到的孩子打赏主播、购买游戏卡等行为,其实正是“消费观”的问题。

可以从小开始,引导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让孩子把自己可支配的零钱,和自己想买东西的预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和排序。

告知他预算要少于可支配的钱,让孩子明白哪些钱该花,哪些钱可以不花。

在买东西的时候,让孩子参与其中,知道哪些东西值多少钱,促进他养成“会花钱”的良好习惯。

4. 教孩子认清“需要”和“想要”。

在出门买东西前,你可以让孩子列出想买的物品,然后问他“它是不是你生存的必需品”“家里其他人是否也认为它是你必需的。

根据答案,把物品分为“需要”和“想要”两类,并教孩子优先买“需要”的物品。

如果孩子非常想买某个“想要”的物品,你可以鼓励他说出买的理由,并且让他在其他物品上削减预算。

世界著名的财商教育家罗伯特·清崎说过:“财商、智商、情商是现代社会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其中又以财商最为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既要给孩子花钱,更要跟孩子谈钱,让孩子做金钱的主人,让钱变成我们的好仆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