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谓语动词怎么产生?为什么英语句子要搞出一个非谓语动词?背后逻辑是?

——作个不完全恰当的比喻吧:谓语动词就是太子,其他动词只是皇儿。太子一旦确定,其他的动词就只能靠边站了,虽然他们身上仍然具有王室的血液,但是他们的地位也只能类似于别的臣工。

作者:英之法

非谓语动词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英语句子中要搞出一个非谓语动词?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问题出在:英文要求任何一个句子必须有且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你看这句话:"我的英语老师极其漂亮.” "My English teacher is gorgeous.”

中文的句子里没有动词,但是英文不能这样: “My English teacher gorgeous.

因为英文句子要求你必须有一个谓语动词,所以我们得这样说: "My English teacher is gorgeous.” 很多人说"is"= "是”, 其实不等于,你看我们没有把 "My English teacher is gorgeous.”翻译为"我的英语老师是极其漂亮.”所以,句中的"is"没有任何意思,它的作用就是充当句子的谓语动词,是纯粹的语法意义,没有任何实义

中文和英文最大的不同就在这里。中文不要求句子必须有一个谓语动词,也不限制句子必须只有一个谓语动词——中文对此不作任何要求。所以,初学英文者,比如小学生经常会犯这种因中式思维而导致的错误,比如:

I’ m come from Shanghai. (两个谓语动词) You will always happy. (没有谓语动词)

好,我们现在来看非谓语动词是怎么产生的。我们中文可以这样讲话:现在,我喜欢学英语了。

如果我们按照中式思维来翻译就是:Now, I like study English.

但是,这个时候句子就有个问题:两个动词一起被置于谓语动词的位置。这时英语的逻辑就认为:这两个词会打架,到底谁是谓语动词?!

所以,得改! 通常,我们选择那个最紧靠主语的动词为谓语动词:

Now, I like to study English. 或者 Now, I like studying English.

理由就是:任何一个英文句子必须有且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这个时候,我们就把 仍保留有动词特性的但是已经失去作为谓语动词资格的,不再是正宗纯粹的"非谓语”动词称为:“非谓语动词”。

简单一点说就是:句子主语后出现的第一个一般就作为谓语动词,以后出现的第二第三个动词大多只能接受一种命运:被修理得不再是真正的动词,而以非谓语动词的身份存在在句子中,充当句子的某种成分——但不能作谓语!!

(有时也可以改成别的句式,比如:You go and tell him the news=You go to tell him the news.)

我们再用个例子看一下。比如:我开始喜欢听英文歌了

三个动词靠在一起置于谓语动词位置,在汉语里很自然很正确。但英文不可以,只能这样:

I began to like listening to English songs.

——作个不完全恰当的比喻吧:谓语动词就是太子,其他动词只是皇儿。太子一旦确定,其他的动词就只能靠边站了,虽然他们身上仍然具有王室的血液,但是他们的地位也只能类似于别的臣工。

不少学生对于"不带to的不定式"这个说法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说?为什么不干脆说是"动词原形"?

因为:任何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而原形动词是没有被改变形态的动词,是正宗纯粹的动词,在句子中只能作谓语动词,否则就说明它其实是非谓语动词,如:

Please let me go out. let是谓语动词,"go out" 就是不带to的不定式短语。

Rather than wait any more, I decided to go home by taxi. "Wait ---"是不带to的不定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