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曼学习法”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费曼超级学习法》书的作者彼得·霍林斯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脑科学家,多年致力于研究人的大脑学习规律,虽说本书是一位科学家所写,但书中内容一点不觉晦涩,并且作者讲述每一个概念都会举出浅显易懂的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可读性极强,可实践性极高。

“费曼学习法”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相信点进文章的朋友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费曼学习法”或者是费曼这个人吧,但是对于“费曼学习法”为什么有效?具体该如何执行?需要遵循什么样的步骤?有很多疑问吧。

在我还没有阅读过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之前,也跟大家一样对这个所谓的高效学习法充满了疑问和怀疑。一直在想这玩意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具体又是该怎么用啊?
为了想要解决心中的疑问,同时也是对书中内容的应用,所以就有了大家看到的这篇文章。

文章的内容尽量概述了书中所涉及的概念和案例,和结合一点点自身有限的经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加系统的了解“费曼学习法”和掌握它的使用方式。所以文章可能会很长,建议分多次阅读。

废话少说,直接进入正题。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书籍叫作《费曼超级学习法》。书的作者彼得·霍林斯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脑科学家,多年致力于研究人的大脑学习规律,虽说本书是一位科学家所写,但书中内容一点不觉晦涩,并且作者讲述每一个概念都会举出浅显易懂的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可读性极强,可实践性极高。

内容框架

本书的内容分为六个章节,除了讲述“费曼学习法”的原理和应用之外,同时讲了许多同样极具价值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并且还告诉了我们一些需要避开的低效学习方式。
第一章主要讲的是“费曼学习法”为什么有效?以及正确使用它需要遵循的四个步骤;第二章讲的是如何更加有效的去学习新的知识;第三章讲的是如何长久记忆学习到的知识;第四章讲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被低效的被动学习转变成更加高效的主动学习;第五章讲的是如何通过制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反过来促进自己去学习达成目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达到一种更加高效、主动、专注的学习状态;第六章讲的是学习中一定要避免的学习误区和低效的学习方式
而此文我并不打算完全照着书籍的章节来分享这本书,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整理和有所侧重,还望读者见谅!

一、费曼学习法”为什么有效?

学习“费曼学习法”之前,我们需要先解决第一个疑问,就是“费曼学习法”为什么有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图片,下图(来自百度图片)是被称为“经验之锥”的学习金字塔,它以这种层次的结构来向我们说明了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之间的区别,和各自对知识保留于大脑中的有效程度。我们从图中就能很容易地了解到,单单通过听讲阅读视听观看演示这类被动学习的方式能学习到的知识十分有限。而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这类主动学习的方式更加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而“费曼学习法”的应用就是让我们通过用简洁的语言去向他人描述一个复杂的概念。

二、怎么使用费曼学习法”?
关于如何使用“费曼学习法”,作者分成了四个步骤。第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第二步:讲授给他人;第三步:重复回顾;第四步:再次讲授

第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在开始学习之前,为了我们的学习更加高效和专注,并且随时能了解学习进展,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以清晰的指标表述出来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作者推荐我们使用SMART原则,目标具体(Specific)、可以衡量(Measurable)、可以达到(Attainable)、与其他目标的相关性(Relevant)、设置截止期限(Time-based)。

1.目标具体(Specific)
将大目标,切分为一个个小目标,再用清晰的语言将这些小目标具体的描述出来。例如:目标——我要减肥。这种目标是不够具体的,因为减肥的方式有很多种,而且要减到什么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更具体的目标应该像,我要通过每周跑步三次,每次30分钟来减轻我的体重。

2.可以衡量(Measurable)
设置的目标最好能有一组数据来对其进行衡量,来验收学习效果是否达成目标。例如:如果我们想通过看视频或者是阅读学习编程,那怎么知道我们的目标进度和完成情况呢?一般可以通过阅读了多少章节,或者观看了多少集课程来衡量;但更好的做法是,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比如写一个简单的APP,根据这个方式来了解自己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以及对之前知识的掌握程度。关于指定目标,通过输出倒逼输入的方式,具体的内容会在后面讲到。

3.可以达到(Attainable)
学习目标的难度要尽可能保持在中等难度,因为当我们遇到的问题过于困难,我们容易感觉到焦虑、畏难情绪,难以长久的坚持下去;而问题如果过于简单的话,我们便会感觉到无聊,而且并不能让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中等难度的目标可以让我们变得专注、高效,更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

4.与其他目标的相关性(Relevant)
思考目标的现实意义?它又和你要达成的其他目标有什么相关性?例如:目标——学好英语,那它的现实意义可以是,在旅行中更好的与当地人交流,能够阅读英文的原版小说;并且它与想成为一门工程师的目标也有很多相关性,例如:更快速的阅读英文资料、了解国际前沿技术等等。当你找到了目标的现实意义和与其他目标的相关性时,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作者给出了一些可以用来向自己进行提问,检验学习成果的问题,通过提问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哪些是自己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
(1) 本次学习的概念、内容是什么?(2)它可以被运用在哪些地方?(3) 它能与生活的常识结合起来吗?(4) 如何用日常用语来“比喻”所学知识概念?(5) 能否基于自己的知识网络重新解释该概念 (6) 自己对所学资料是否真正理解了?

第二步:讲授给他人
以教促学,用输出倒闭输入。当我们不能向他人清晰简洁地解释一个概念时,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完全理解它;反过来,当我们能够清晰简洁地向他人讲述一个知识点时,便能说明我们的学习是有效的,我们真正理解了这个知识点。

具体的方式也不限于一定,需要一个对象来听你讲述,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想通过输出的方式来检验自己对学习材料的掌握情况。因此除了讲给别人听,作者还给出了以下方法:

1.讲给自己听
学习完知识点后,可以尝试着自己给自己讲解一遍,可以通过在纸上写字、画图,就像是老师在黑板上为同学们讲解一样,这个过程可以录音或者录视频,方便回看找到自己解释得不够清晰,理解不够透彻的部分进行重新学习。还可以围绕着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写一篇文章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

2.做练习
学习完知识点后,给自己布置一些练习,或者是做一些课后题。

3.考试
考试可能是很多学生最讨厌的事情了,但是它对于检验学习成果这件事上,是十分有效的。学习完一章节的内容后,进行一次测试,方便我们快速地发现自己还没完全理解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4.实际运用
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实际生活、工作中,比如:学习英语时,可以找老师同学,甚至是母语者进行对话练习;或者是学习完一门编程语言,自己写一个APP等等。这一块就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总之就是不要理所当然的觉得自己阅读过听过的书、课程,自己就懂了,吸收了。

事实上只有当你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东西,运用到你希望实现的事上,这些知识对你来说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而且事实可能是很残酷的,就是当你开始想运用它们的时候,发现你学过的知识全忘了,然后少数记住的知识还不一定完全准确,这就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了。

但不要慌,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这时就需要回去重新学习、理解知识点,然后将其进行运用。这种感觉就像你在拼图的时候,发现刚好少了一块拼图,然后回去翻箱倒柜找半天,最后所幸找到它给它拼回去一样。

反馈
学习的过程中,外界的反馈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面这些方法,都能给你一定的反馈。当你在向别人讲授知识点时,别人指出的错误和纠正,或者是你自己意识到的错误都是学习中的反馈。

通常有益的反馈都遵循下面几点原则:
1.越具体越好
反馈越具体,就越容易得到改正和执行。

2.越快越好
反馈越及时,效果就越好。作者在书中提到,延迟反馈会让你在活动结束和学习时刻之间产生遥远的心理距离,而这种时间差,会削弱反馈的积极影响。

3.将反馈与目标联系起来
有效的反馈,往往需要与学习者想要达成的目标高度相关。

4.要小心措辞
反馈最好是以鼓励的方式而不是打击的方式提供。

第三步:重复回顾
当你在向他人讲授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有解释不清,遇到卡壳的部分,你需要把这部分记录下来,之后重新回到原材料,学习巩固还没有完全理解的地方,并为这些疑问寻找答案。通常在第一遍学习之后没有掌握住知识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1.记忆问题
我们通常将大脑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而在第一遍学习,很多记忆都属于瞬时记忆或者短期记忆,如果不加以复习巩固,很快就会被遗忘。

2.理解问题
难以将所学内容准确输出,也可能是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出了问题。如果发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还有一定的疑问,你需要将知识拆解成更小的单元,对其进行逻辑分析、结构分析,弄清每个概念的含义,各个概念的联系,整个课题最后的落脚点在哪里,本次学习内容的重难点是什么等等。

3.视野问题
如果你对所学内容烂熟于心,对每个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练习,每个句子理解得十分透彻,但还是觉得不太完整,这就可能需要从视野方面寻找原因了。可以尝试通过拓展学习,对学习内容追本溯源,找到关于它更大的背景和知识,并将更大的背景知识与当前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

第四步:再次讲授

再次讲授,是对知识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解释依然不够清晰,存在卡壳的地方,那就说明你对知识的理解,可能没有你想象地那么深刻。如果能将所学内容重新解构,将专业概念内化,最后以一种通俗易懂地方式讲授给他人,才能算是对所学内容做到融会贯通。

结尾:全书围绕着“以教代学”的理念进行展开,作者在第一章的结尾提到:“学习真正开始的时刻,是当你在发现讲授知识卡壳时,重新回去学习的时刻”。希望通过本篇文章能给大家一点点启发,不再停留于“学习金字塔”的顶端,满足于“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想象力而不是实际检验来欺骗自己。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