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英语成为主课,但不认可成为决定性科目

首先在未来可以预见的50年内,英语也依然是世界上第一或者第二的语言。随着中国与海外的交流越来越多,对于英语的需求其实更大。

我对英语的看法如下,我支持英语成为主课,但是不认可成为决定性的科目。

首先在未来可以预见的50年内,英语也依然是世界上第一或者第二的语言。随着中国与海外的交流越来越多,对于英语的需求其实更大。

很多人总说,我没机会说英语,不,大部分人都有机会说英语。比如你出国旅游,你懂英语可以去做外贸。毕竟我们大多数人不可能随身带一个翻译。机器翻译目前水平还是非常有限。尤其是那种文化里面的意思,很难翻译出来。比如你把诗词翻译成外语,就很困难。我看过很多把中国文化的东西翻译英文,完全惨不忍睹。

如果你讲的是跟海外沟通。西方一堆媒体在对中国造谣,国内一堆人只能在国内驳斥西方,如果你学会英语,至少你也可以跟我一样,到海外网站去说明真相,反驳西方谣言啊。

如果你英语学得好,你可以去炒美股、欧洲股票啊,学当巴菲特啊,为什么非要买个十年都不涨的股票,傻到买个基金都被坑?

如果你英语学得好,你可以去炒欧洲的房子啊,去炒东南亚的土地和房子啊?国内的房地产政策越来越收紧,炒房的难度越来越大。你为什么不出去?或者外语没学好,看不懂外国法律,结果上当受骗?

知道么,学好外语会让你发财的机会增加很多。

你喜欢中国,不懂英语,不能去告诉外国人真相,也不能去反驳外国人的谣言。

你想移民,不懂英语,你英语不好,你只能去餐厅刷盘子,你连当个售货员的机会都没有。

其次,还有人把学英语和学汉语对立起来,这就无语了。我倒是觉得很多人其实汉语都没学好,问题在于他自己不好好学。

你会用毛笔写字吗?要像样啊,不能鬼画桃符的风格啊。你会把汉语说的文雅一点吗?

看看有文化的人怎么骂人?“朽木不可雕也”

一堆人没学好汉语,不是因为英语挤占了学习时间,而是他自己不好好学。为什么国家各级考试中不要求汉语,那是因为知道你呆在中国,至少汉语语言交流没有问题。拿这个来跟你不好好学的英语对比,有可比性吗?

中国目前,确实因为英语,导致了一些在教育上的很大问题。典型的例子就是诸如高考、中考、甚至职称考试中的英语要求,导致一大批英语不好的人,失去了机会。要知道,英语不好,不等于专业水平差。而大多数人在专业领域,根本用不到英语。

但是仔细分析,这里面有几种情况:

部分专业是涉外的,必须要掌握英语,比如外贸专业、对外汉语等等。这些专业强化英语学习,是没有争议的。

还有部分专业确实不需要外语,或者说对外语的要求几乎不存在。比如中国历史、汉语言文学、甚至中医等等不涉外的专业。

有人会说,这些专业也存在与国外交流问题啊。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这些专业与国外交流的机会很低,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是强调专业能力,而不是几乎都用不上的英语。

再说了,像中医这种专业,就算外国人要来交流学习中医,那也要懂中文吧。

不错,确实存在中医给外国人看病的问题,但是我们要知道,大多数中医一辈子都不会给一个外国人看病。如果真的想把中医推向世界,那么应该成立一个“涉外中医专业”,这个专业里面,强化跟外国人沟通等知识。

我的观点就是,你不能因为少数人有可能用上的知识,而要求所有人都掌握。

还有一些专业,特别是理工科的,因为国外技术先进,很多时候交流需要去大量阅读外国文献,甚至需要写论文去海外发表。这类专业,我觉得要分开来看。

大部分人,他学完了,只是当一名普通的工程师,他需要的大部分知识,在国内都可以搞定,他不大需要跟海外沟通,他也没多少机会去接触外语。

少部分人,比如数理化生的前沿科学家,他们需要跟国外大量沟通,所以对他们存在英语要求,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而对于一般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大多不具备向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和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和机会。

再加上目前的机器翻译技术,在学术信息上的机器翻译是不存在问题的。目前的机器翻译其实是卡在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上。像学术论文这种固定格式,甚至都没有复杂语言表达的内容,目前机器翻译完全可以解决。

甚至像自然杂志这种顶级刊物,都为英语不好的投稿人士,提供了专门的英语翻译服务。

所以那种以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为理由的英语要求,其实意义不大的。

有人问,你觉得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答,我的看法如下:

首先是在中学阶段,把英语当着跟数理化等课程一样的专业课来要求。而不是必考科目,而是选考要求,甚至可以平时开展中学等级考试。部分专业或者部分学校需要英语水平的,可以作为录取要求。

而且英语要在中学阶段就建立分级制度。比如某些专业对英语要求为1级,某些专业要求为2级,某些专业为3级等等。

例如涉外专业,就按最高级别要求英语水平。

在大学阶段,尤其是专科、本科阶段,放弃英语作为普通的必考要求,除了少数专业外,大部分专业不用在大学必须通过四级考试。但是要作为学位的要求,英语没过关,不发学位,但是可以毕业。

这个是考虑到全球的学位制度都有对外语的要求。

那么对于硕士阶段,也要做区分。西方的硕士学位,实际上只有一个学位证,不像中国,有硕士毕业证,也有硕士学位证。

因为这个双证就好办了,我们同样可以规定,大部分专业,不参加英语考试的学生,拿不到硕士学位,但是可以拿硕士毕业证。

博士其实也一样操作。

这么一来,既照顾了那些英语成绩不好,但是专业成绩非常突出的学生。又不违反国际通行的学位体系。

或者我们国家在考试中建立一个“偏科录取制度”,这个改动就会比较大。需要对联考做出修改。

就是对中学的各门课程,建立等级标准,比如数学一级、数学二级、数学三级等等。对于偏科类的学生,我们做出更高的要求。比如普通学生,数学只需要达到数学二级,对于这种偏科录取的学生,我们要求他的数学达到数学三级。

这个考虑主要是考虑到英语学习其实跟环境有关,而不是英语多么难学。如果你把一个70岁的老头老太太,就算他她不懂英语,但是你把他们放到一个英语的生活环境中去,几个月后,他们肯定能开始说英语了。

就像我,我以前的英语也不好,但是我经常出国,一旦出国,周围都没有懂汉语的人,我就是不停去用,然后慢慢就好起来了。

英语好学,专业的天赋人才不好找

实际上,我们国家的体育特长生、艺术特长生都是这样的“偏科录取制度”,为什么我们不能再推行一个数学特长生、物理特长生、甚至写作特长生等等呢

尤其是目前中国城乡差异,县城等地方学校,英语水平教学,与大城市完全不具备可比性。但是一旦让这些学生进入大学,他们可以很快弥补过来。

至于职称的英语考试,我觉得还是取消吧。一个人是不是达到高级工程师、主任医师等级别,是跟他的水平和成就有关,而不是非要他来考外语。

总结一下,我的个人观点就是:

我反对一刀切的英语要求,要建立差异化的英语要求。我也反对那种完全取消英语的做法,这种做法不利于中国发展。学习英语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影响偏科的天赋人才录取。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