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的历史争议比较少,我们知道它的前身是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1902年起设师范馆,后来单独设校后,也成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
教育部202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
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所“百年名校”呢?
众所周知,现代大学在中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近代以来,高校各种流离动荡、变革转型,就不免多次改名、分拆或合并,这让校史追溯成了一件难事!首先,北京大学的历史争议比较少,我们知道它的前身是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1902年起设师范馆,后来单独设校后,也成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清华大学究竟该从哪年算就有点小疑问了。因为当时不仅高等教育较薄弱,中等教育也是同时兴起,所以很多院校其实是先有类似我们现在的中学,再有大学。我们知道,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11年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它其实有点像我们现在的中学,大学部是只到1925年才设立。南洋公学第一届招的学生也是10到18岁,这跟我们现在的大学概念不同。复旦大学前身也是创办于1905年的复旦公学,直到1917年,才开始办理大学生本科业务,改名为复旦大学。而名校校史中,比较多的还有追溯校址的方式。浙江大学追认的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但1901年后几次改名并长期停办,1927年才在原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第二年改名为浙江大学。而像武汉大学,早前的校史正源,一直是成立于1913年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但1993年时,武大宣布校史追溯到成立于1893年的自强学堂。这个自强学堂,也是华中科技大学追认的前身。有趣的是,当过教育总长的蔡元培曾在《晚清三十五年来之中国教育》一书中收录了1922年5所国立大学、2所省立大学、13所私立大学的名单,就没有包括这些书院、公学,连清华学堂都没有列入,可以想见时人看法。这些早期的现代大学中,国立的北京大学、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私立的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等,教会的东吴大学,名字还留存到现在,而其他的院校名字,就早已经消失在历史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