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拒绝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究竟是不是失算?

魏延的“子午谷之谋”便是由其率一万精兵出子午道直取长安,其中五千人为前锋,另有五千人在后押送粮草辎重。魏延设想,他的部队轻装疾进,大概十天即可抵达长安。关中魏军的统帅夏侯楙乃纨绔子弟,无谋无智。只要汉军一到,夏侯楙必然惊慌失措弃城而逃。

诸葛亮拒绝魏延所提出的“子午谷之谋”,这绝对是在今天非常具有争议的一个话题。有人认为、特别是一些蜀汉粉丝认为孔明此举乃是天大的失算,它使蜀汉丧失了一个攻取关中、消灭曹魏的大好机会,并以此抨击孔明不懂军事,是“二流军事家”。有人则认为魏延之谋并非万全,即便实施也很难取得预期效果,被孔明拒绝完全在情理之中。也有人认为孔明一生谨慎,用兵不弄险,故而“子午谷之谋”根本就不在其考虑范围内,不用此计只能说是其性格所致,谈不上什么失算。

那么,上述说法到底哪个是正确的?拒绝“子午谷之谋”,究竟是不是孔明的失算?

上图_ 秦岭四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

子午谷其地

子午谷,又称子午道,乃是沟通汉中地区与关中地区的一条秦岭山道。我们知道,由于曹魏和蜀汉之间有秦岭天险相隔。因此不管是魏军南征还是汉军北伐,都必须先翻越秦岭才能谈下一步的行动。而在当时,能够适合大兵团通过的秦岭山道,只有祁山道、褒斜道、傥骆道、陈仓道和子午道这五条。

子午道全长330公里,其中位于关中地区的北方出入口名为“子口”,位于汉中地区的南方出入口名为“午口”。如果我们站在蜀汉的角度来看,从子午道自汉中出发,经洋县、宁陕县,穿越秦岭,沿沣河谷地即可抵达长安,即今天的西安。

和上述几条山道相比,子午道的里程最长,但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出汉中直抵长安,从而可以威胁到曹魏在关中的核心地区。但是,此道沿途全是悬崖峭壁,仅靠栈道桥梁连接,地形甚是险要。最关键的是在东汉末年,由于统治汉中地区的张鲁集团闭关自治,故而对于子午道中栈道桥梁的维修很不上心,所以其间道路甚为难走。到孔明北伐之时,其已经成为秦岭五条山路中通行状况最糟的一条。

上图_ 魏延(?-234年)

子午谷其谋

讲完了子午道的情况,我们再来说说魏延提出的“子午谷之谋”是什么。

据《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记载,魏延的“子午谷之谋”便是由其率一万精兵出子午道直取长安,其中五千人为前锋,另有五千人在后押送粮草辎重。魏延设想,他的部队轻装疾进,大概十天即可抵达长安。关中魏军的统帅夏侯楙乃纨绔子弟,无谋无智。只要汉军一到,夏侯楙必然惊慌失措弃城而逃。趁此时机,魏延部可发动奇袭夺占长安并坚守30天。

而诸葛亮率领的汉军主力则沿通行状况较好(且沿途还有粮仓)的褒斜道进军,利用魏延争取到的30天时间拿下咸阳以西,再向东与坚守长安的魏延会合,则关中可定。如果魏军反应迅速、汉军攻城不利,则魏延部可不以攻占长安为目标,而是迅速抢占潼关、武关等要塞,将曹魏从中原调来的援军拒于关外,切断关中地区与中原的联系。这样,孔明的汉军主力就能够从容地扫荡整个关中,进而占领长安。

上图_ 秦岭位置所在

孔明听闻此计后,马上以三个理由加以拒绝:

第一,子午道艰险难走,魏延部就算轻装疾进,能否在10天之内穿过秦岭抵达长安城下尚无保证。而汉军主力所走的褒斜道尽管路况较好,但缺乏地形掩护,大军行进至此易被对手侦知。倘若魏延占了长安,但汉军主力被堵在褒斜道,30天内双方无法会师,整个计划就会功亏一篑。

第二,夏侯楙虽然无谋,但关中魏军里不乏豪杰之辈,若对方以重兵埋伏于谷口,待魏延所部出现后围而歼之,那么汉军在山道之间连一个可以回旋的空间也没有,即便撤军,也无法保证快速地全身而退。

第三,倘若魏延放弃攻打长安,挥师抢占潼关、武关,若一时间两关未克,而曹魏从中原地区派出的援军又至,再加上长安守军,届时三方围攻,魏延所部一万人就有去无回了。

上图_ 三国地图

曹魏的底牌

应该说,孔明所说确实有理有据。首先,从后来的实战表现来看,夏侯楙的确是个废柴,魏延对他的评价是到位的。但他是否会在汉军抵达长安城下时一定惊慌失措弃城而逃,或许要打个问号。要知道,长安是曹魏在关中所经营的头号重镇,加之其乃西汉故都,城高壕深、兵马雄厚,坐拥这样一座坚城的夏侯楙没有必要因为魏延区区一万人马的出现就魂飞魄散开溜跑路。

何况魏军名将、雍州刺史郭淮近在咫尽,一旦夏侯楙据城死守,魏延部短时间攻城不克,郭淮麾下精锐的雍凉铁骑就会迅速前来增援。长安周边都是平原,平地之上,以步兵为主的汉军面对虎狼一般的曹魏铁骑,这无疑是鸡蛋碰石头。

上图_ 标注处为 潼关 位置所在

再说魏延提出的抢占潼关、武关的策略,也非可行。就算两关被夺,中原魏军还可以通过山西境内的蒲坂(今在山西永济)渡黄河驰援关中。更别说还有驻西城(今在陕西安康)的司马懿部,魏延的人马很快就会被蜂拥而至的魏军包围。

其实,曹魏针对蜀汉可能的北伐,其对策就是以长安为依托,以中原驻军为后盾,集中力量在关中地区将汉军消灭。后来孔明北伐,以赵云、邓芝一部为偏师出褒斜道吸引曹魏注意,他自己率汉军主力出祁山道进攻陇右。虽然曹魏被赵云部迷惑,没有想到陇右才是汉军的真正目标。

但在得知赵云部向关中移动的情报后,曹魏很快就启动了原定的应对计划,由曹真立即率军进驻长安,魏明帝曹睿也亲领重兵从洛阳开进关中,足以说明曹魏对长安的重视。孔明如果率汉军主力从褒斜道进兵,就会一头撞上曹真和曹睿的大军,能不能在30天内与魏延会合,恐怕只有天知道。

上图_ 赵云(?-229年)

孔明的思虑

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孔明其实未尝不曾想过从子午道进军。但他最后之所以放弃了魏延的计划,说明“子午谷”之谋确实不够靠谱。往好的方面想,魏延或许能顺利占领长安,但他一万人马能否在魏军援兵四至的情况下守住长安,估计换做谁都会感到心里没底。而往坏的方面想,也许魏延部还没走出子午道,就会被预先埋伏在谷口的魏军截击,从而进退失据、全军覆没。

东晋永和十年(354年)二月,东晋大司马桓温命司马勋进攻关中,司马勋选择走子午道出其不意进攻长安。结果由于天公不作美,晋军在山道中耽搁许久,被前秦侦察部队发现。前秦丞相苻雄率七千骑兵在谷口伏击晋军,将司马勋部两万人一窝端,桓温雄心勃勃的北伐因此无功而返。

上图_ 诸葛亮北伐线路图

因此,孔明整个北伐的核心,便是坚决不在关中和曹魏硬碰硬,而是率主力走祁山道先图陇右,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陇右的资源(尤其是汉军奇缺的高头大马)并广泛发动当地蕃部充实汉军力量,再配合由褒斜道或陈仓道北上的汉军偏师合力进攻长安,这样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得多。

由于曹魏在关中布防的重点就是长安周边,如果向西救援陇右,就不得不穿越整个关中平原,从街亭隘口穿过陇山,再折向西南,才能到达陇右。这一行军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体力消耗极大,粮草供应也是难题。如果汉军动作足够快,就可以在魏军跨过陇山前夺取陇右。

上图_ 街亭位置所在

孔明五次北伐,不仅第一、四次主打祁山道,第三次也是在这一带活动,为的就是实现其“徐图陇右,再入关中”的战略,避免过早在平原之上与以骑兵为主的曹魏大军决战,而是待到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取长安。可以说,这是处于劣势的蜀汉以小博大的明智之举。这并不是孔明用兵保守,更不能以此说孔明不敢弄险。第四次北伐时,为诱使司马懿出战,孔明便亲自出阵吸引司马懿率军来攻。后来撤军时为骗张郃进入伏击圈,孔明又是亲自断后,这能说孔明不敢弄险吗?

兵者诡道也,用兵确实需要一定的冒险精神。但是别忘了“以奇胜”的基础,是要先做到“以正合”。正所谓“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孙子兵法·始计篇》)。战役的胜利,靠的是筹划周密、准备充分。如若不然,只知道用奇用险,那不过是一种无脑的赌博打法而已,或许一时可赢,但绝不会时时皆赢。

上图_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所以,孔明拒绝“子午谷之谋”,完全是他从一个统帅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分析敌我双方对比及战争形势特点而做出的决定。魏延提出的这样一个只考虑了开始、只设想了最好方面的计划,但凡是有些智计的主帅,也一定是拒绝无疑的。因为这样一个大胆的奇袭计划,其成功所需要满足的客观条件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步棋无论怎么走,都难说万全。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孔明拒绝“子午谷之谋”,就说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三国志·诸葛亮传》),更不能以此说他不懂军事。正如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战史专家利德尔?哈特所言:“历史表明,一位出色的指挥官宁可采取危险的迂回方式,也绝不愿采取毫无把握的直接方式。”(《战略:间接路线》)道理如此,中外皆同!

作者:林森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魏延传》《三国志?张郃传》《晋书?宣帝纪》《孙子兵法?始计篇》《战略:间接路线》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