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体而言,排行参考的规则比较常规,上榜的沪浙国际学校也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院校,但我们也可以看看在香港教育者眼里,我们熟知的一众国际学校竞争力到底都如何。
1. 指标应能提供充分的资料,及易为各层面的使用者理解,复合或复杂的指标应尽量避免采用。
2. 指标应能评估那些随著时间而转变的情况,以便进行有意义的比较,帮助决策者对日后的成效作出合理的预测。
3. 指标应能衡量学校教育成效中的持久特点,这有助聚焦未来的方向和需要。
4. 指标应能直接衡量或评估学校教育的成效,这些资料有助描述学校教育成效的目前运作情况和效能。

1. 香港瑞德国际学校
2.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
3. 深圳国际交流学院
4. 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CC)
5. 武汉英中高级中学
6. 领科教育上海校区
7. 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
8. 香港汉基国际学校
9. 华南师大附中国际部
10. 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
11. 香港圣保罗男女中学(IB项目)
12. 广东碧桂园学校
13. 上海民办平和学校
14. 上海中学国际部
15. 香港拔萃男书院
16. 光华启迪个人学校
17. 深圳中学(实验体系)
18. WLSA上海复旦学校
19. 南京外国语学校国际部
20. 佛山市南海区美伦国际教育中心
21. 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
22.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
23. 上海阿德科特学校
25. 武汉光谷剑桥国际高中(领科武汉)
26. 北京爱迪学校
27. 北京京西学校
28. 上实剑桥国际高中部
29.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
30.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国际课程体系

各位同学家长在择校时,可以参考排名,但最终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最好实地访校,然后再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