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评类作文应该怎么写? 论证逻辑和行文脉络

时评类作文题的论证逻辑和行文脉络,包括:如何让论证有效?什么样的结构才最清晰?同时还让阅卷老师看不出套路~

作者:作文纸条

梳理了时评类作文题的论证逻辑和行文脉络,包括:如何让论证有效?什么样的结构才最清晰?同时还让阅卷老师看不出套路~


一、模板“死去活来”

素材君一直秉承着一个观念:任何知识都要“先死后活”(死学到手,生硬运用,再到活学活用),没有基础的夯实,就没有上层建筑的牢固,也就无法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要把一个问题议论清楚,绕不开三个要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某同学:哎呀,这不是三段论吗?)Bingo!这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三段论。然而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三段论乃结构之母,可以变化出万千结构。

演变的一小步:“四段论”

(1)概述材料,明确观点(引)
(2)运用论据,阐述理由(议)
(3)联系现实,提出办法(联)
(4)收束全文,强化观点(结)

虽然只是一小步,但四段论比三段论要好。首先从名声上来说,三段论屡屡被批判,几乎成为模式化作文的代名词,四段论就要“清白”得多,大多老师也这么教。更重要的是,它每一部分指向更明确,好记实用

但是四段论也存在问题,一是不美观,去头掐尾,中间两段字数明显过多,读着累不说,段内的逻辑容易重叠缠绕,让人凌乱;二是存在一定的模式化倾向,结构应为论点服务,不同论点当有不同的结构设计。

演变的一大步:细化“四段论”

一般而言,考场作文5-6段为宜。在四段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四段再细分和差异化处理

(一)引

首先“”的部分,因在首段要力求简洁,不可能把材料和观点再拆成两段。但我们可以做顺序的调整,先给观点,后引述材料。

例子:

无论追求什么,都不能让仁爱的底色褪去。清华大学教授的助学故事让人看了心里最为温暖……/(引述材料,比较权衡)千金散尽只为助学,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赵家和说,求仁得仁,了无遗憾。/(引出正文)

这样写的好处:
1.立意观点在开篇第一句,再明显不过,省了阅卷老师去找的功夫。
2.比直接引述材料更见力量,一针见血。如果你背了相关的名言,直接化用融入自己的观点,收效会更好。

(二)议

其次是正文的“”,要求就事论事,拆分材料核心信息,阐述自己的评价依据

一个事件或现象能被评价的部分无外乎:对还是错,产生的原因,有何利弊,解决方法,简而言之就是评是非,析根源,谈利弊,论方法。比如2015年全国卷一高考作文题“女儿举报父亲”:

一位父亲(老陈)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一再提醒,父亲不要拨打电话,可是父亲不听劝阻,最终孩子选择报警。警察前来后对父亲进行批评教育,此事引起社会争议。以此为内容,写一封800字的信。可选择给违章当事人、女儿(小陈)、警察写。

如果重在分析“女儿小陈的做法是对是错”,那就是在评是非;如果重在分析“为什么举报会引发争议”,那就是在析根源。

再结合议论文常用的论证形式,如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因果式,这一部分的结构就被大大拓展了:

当然,如果小伙伴们在“议”的部分,无法写出3段,也可以写2段。按这个结构,写下来全文就5-6段,是比较合理的段数。总之根据自己的素材储备和分论点来变通,可以让结构更加灵活自由。


二、模板运用示范

这里我们主要用强调“比较与权衡”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来举例。典型代表如之前谈到的“女儿举报父亲”这类有争议的,或如2015年全国卷二高考作文题“当代风采人物评选”这类有选择的作文题。它们都有具体的信息,包括具体场景、具体事件、具体人物等限制。

因此,任务驱动型作文结构在基础结构之上,可以根据需要加入一个段落进行概念的厘定和区分,以便更好地做出权衡。这里以一道作文题来示范。

【作文题】

耶鲁大学毕业生辛德仁于1957年设立耶鲁大学辛德仁奖,以鼓励学生藏书。1963年的比赛,冠军颁给一位收藏《火车时刻手册》这类书籍的学生,而藏有二百部著名作家福克纳的作品及与福克纳有关的书籍的布罗斯基获得亚军。布罗斯基后来成为著名藏书家,他把藏书捐给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而不是耶鲁。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就耶鲁大学或布罗斯基的做法,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布局结构】

下面将分段来为大家解析,引用部分为作文原文。

第一段:概述材料,明确观点,完成任务

1963年,耶鲁大学“辛德仁”藏书奖出人意料,对《火车时刻手册》的收集者青睐有加,令收藏研究了两百多部福克纳作品的布罗斯基屈居第二。后者虽功成名就却难释心结。自然,布罗斯基的怨愤并不违情悖理。但在我看来,大学这样做,只是想让藏书的范围更加开放,给予藏书的名目更多包容,同时鼓励藏书行为,令藏书的精神深入人心。

▲ 划线处句式可替换:
有人认为(耶鲁的评价标准难以服众),我却以为……
不同的价值取向注定会有不同选择,我尤为(欣赏或反对)……
事件发生后,义愤填膺者有之,拍手称快者亦有之。但无论何种反应,都意味着(论点)……

第二段:核心概念区分

收藏什么样的书依各人的兴趣而定,但藏书家们都为类似的目标而坚持不懈。而不论收藏什么,都有一个共同意义:通过对同一类文本作品的收集,在时间的深度和内容的广度上,用整体性的分析、比较、整理等方法对某一类事物进行研究。若是用这一点衡量,《火车时刻手册》和福克纳的作品就摆在了平等地位上。毕竟“不入人们法眼”的《火车时刻手册》,能够以一个特殊的视角见证火车的发展、城市的变迁乃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变革。鉴于资料的难得和完整,它在城市规划研究者眼中的价值,绝不会低于福克纳作品在文学研究者眼中的价值。

♥分析:
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作者对“收藏”的意义进行了界定。其实这一步就是为了打破惯性的价值判断,使自己能够自圆其说——《火车时刻手册》真的就比福克纳作品有价值?很多人会举双手反对,所以要打破这种固有判断,必须给出新的评判标准——作者给出的是“对某一类事物研究”。的确呀,研究福克纳的书太多了,但研究火车时刻的书却很少。

▲ 划线处句式可替换:
何为(收藏)……?(收藏)的价值正在于(给出标准)……?
……(收藏)的意义已不言而喻,它既有利于(标准一)……,也是解决(标准二)……之举。

第三四段:评是非、析根源、谈利弊、论方法,任选其一、二

为什么在大多数人眼中,《火车时刻手册》捧得冠军成了一场“意外”?因为人们的褒贬多少受到书自身价值的影响。福克纳的作品——一个作家呕心沥血的创作,当然会比唾手可得的火车时刻表得到更多珍视。然而,“辛德仁”奖不是颁给藏品,而是颁给藏书的人:他看到了你所忽视的火车时刻表的价值,他愿意花力气、用心思收罗这些书并妥善保管,他甚至要在别人不理解的嘲笑声中坚持他的爱好。所以他有理由拿冠军,他有资格获得对一个藏书者的充分肯定。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对于形形色色不计其数的藏书和藏书者,藏书奖正是这样一个须容纳百川的海洋。它的设立,不是为了评判优劣,妄言褒贬;而是为了发扬藏书的精神,鼓励更多的人藏书读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下做某一领域信息的集大成者。它的排名,不是让藏书者们争锋,不是给他们藏品价值的盖棺定论,而是让更多人看到不同藏书的风采。

♥分析:
这两段以递进结构谈“辛德仁”奖的利弊。往小了说,它是颁给人而不是颁给藏品,因此背后是对一个人“努力、坚持”肯定;往大了说,它是为了发扬藏书精神,鼓励人做“某一领域信息的集大成者”。这就上升到社会层面了。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这两段谈利弊的文字中,作者用了因果分析法,“为什么在大多数人眼中……?因为……”。这提示我们,在“议”的部分,在递进、对照、并列的总框架下,每一段还可用“比较分析”“因果分析”“表里分析”“假设分析”等手法。这样结构更富于变化,逻辑论证更有说服力。

第五段:再次回答任务,强化观点

因此,耶鲁大学的做法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值得提倡。公众不妨给藏书的名目更多包容。藏书,作为一项爱好而言,不同的人各有所爱,正是多样性成就了它的丰富;作为一项事业而言,不同领域各有需求,正是丰富度使它能为各领域作出贡献。

▲ 划线处句式可替换:
不必因(谁得冠军,谁是亚军而争论不休)……,不必因(公众的质疑而轻言改变)……,不必因……,当今时代,尤其需要(更专注的藏书精神和清晰的价值判断)……
总而言之,(藏书)不只为了……,更是为了……

Tips:
组合型材料作文作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种变式,大致结构相似。只是立意本身就是在完成任务,比如选择AB组合,或者BC组合。大家在写作时,于第一段“明示”所选择的对象,提炼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根据本期介绍的模板来分析即可。篇幅所限,不再列举范文说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