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一 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常考的温度估测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18~25 ℃. 2.温度计 (1)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分度值:1℃ (3)使用 *** : ①估:估计被侧物体的温度; ②选:根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③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④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容器底或侧壁; ⑤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⑥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 3.体温计 (1)量程:35~42℃ (2)分度值:℃ (3)使用 *** : ①使用前必须甩几下,让水银回到玻璃泡内; ②体温计只能测出比它显示的温度高的温度。考点二 熔化和凝固
1.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不断吸热。 (3)特点:①熔化吸热;②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的热量仅仅用来维持熔化 2.凝固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不断放热。 (3)特点:①凝固放热;②温度保持不变。 3.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曲线 晶体:①AB段:晶体不断吸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为固体;B时刻:为固态,温度达到熔点; ②BC段:融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时刻:为液态; ③CD段: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为液态; ④DE段: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为液态;E时刻:为液态,温度达到凝固点; ⑤EF段:凝固过程,为固液共存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F时刻:为固态; ⑥FG段:晶体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为固体。 非晶体:①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物质先变稀,最后成为液体; ②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降低,物质先变稀,最后成为固体。考点三 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2)方式:蒸发和沸腾。 ①蒸发(制冷) Ⅰ.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Ⅱ.影响因素:a.液体的温度;(太阳底下晒衣服) b.液体的表面积;(撑开晾衣服) c.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在通风处晾衣服) d.液体的种类。 ②沸腾 Ⅰ.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Ⅱ.条件:a.温度达到沸点;b.不断吸热。 Ⅲ.特点:a.不断吸热;b.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的热量仅仅用来维持沸腾 Ⅳ.现象:a.沸腾前:气泡由大到小;b.沸腾时:气泡由小到大; 2.液化 (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液化需要放热。 (2)方式: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考点四 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特点:升华需要吸热。 2.凝华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特点:凝华需要放热。本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多标有原文出处,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