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故事:大禹治水,禹王传世

禹非常聪明能干,他吸收了其父失败的教训,先到受灾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经过考察,禹决定用“开”“通”“疏”“凿”“引”等方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后代人为了纪念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为“大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但由于地理的原因,黄河又是一条害河,经常洪水泛滥,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黄河水患 大禹治水

相传尧在位时,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洪水,不少人和牲畜遭到伤害,苦不堪言。

尧看到百姓们遭受洪水的侵袭非常痛心,便召开部落联盟回忆,商量治水问题。众人共同推举了鲧去干这件事。

鲧花了九年的时间来治理洪水,他只懂得水来土掩,用筑堤围堰的方法来阻挡洪水,结果是洪水排不出去,就一个劲儿地猛涨,堤坝也越筑越高。围在堤坝内的洪水犹如困兽,一旦冲开一个缺口,就前功尽弃,无法收拾。水灾也越来越凶。

后来舜继位做了部落联盟首领,亲自到治水现场视察,发现鲧治水无方,就把鲧法办了,又让鲧的儿子禹来治水。

大禹王

公而忘私 辛勤治水

禹非常聪明能干,他吸收了其父失败的教训,先到受灾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经过考察,禹决定用“开”“通”“疏”“凿”“引”等方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但要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就必须寻找河源和泄导洪水的地方,于是禹就带着他的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了千难万险,探明了河道,设计治河的规划。

禹头戴笠帽,身着粗衣,手拿锹子,身先士卒,同百姓们一起劳动,挑土运石,开渠排水,疏通河道,引水下流……他在治水工地上连续奔波了13载,长年累月泡在泥水里,脚指甲脱落了,小腿上的汗毛也磨光了。禹公而忘私,十三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为几千年的美谈。

大禹治水

治水大成 禹王传世

禹的妻子涂山氏,与禹结婚四天后,禹边离家治水去了。禹临行前曾留言:“若生下儿子,便取名为启,以纪念我为治水离家启行。”后来妻子生下儿子启的时候,正好禹从家门前经过,他听见屋内婴儿的哭声,很想进屋看看,但一想到洪水还没有制伏,百姓们海贝围在高地上,便狠下心没有进去探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3年的艰苦努力,河道畅通了,洪水驯服地被引入了大海,人们又可以在原来的土地上耕耘,修房,过上了祥和安定的生活。后代人为了纪念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为“大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