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南宋有四大中兴诗人:杨万里、陆游、尤袤、范成大,陆游曾经在诗中评价杨万里: 文章有定价,议论有至公,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谢王子林判院惠诗编》 杨万里(1127年 -1206年 ),字廷秀,号诚斋。 宋光宗曾赐书“诚斋”二字,故时人称其为“诚斋先生”。 作为南宋一代诗宗,据说杨万里作诗两万多首,传世的也有四千多首。但是他的词传世极少,如果不算以绝句形式的《竹枝词/歌》外, 可能只有不到八首词。 这其中有一首罕见的大曲,在《钦定词谱》中没有被收录。
一、杨万里这首词 元人套数杂剧之祖
在《全宋词》中,录有杨万里一首词叫做 《归去来辞引》,这首词引起了王国维的注意: 今以曾、董大曲与真戏曲相比较,则舞大曲时之动作皆有定制。未必与所演之人物所要之动作相适合。 (注:曾、董大曲,指曾布的《水调歌头咏冯燕》,董颖咏西子事的《道宫薄媚》,都是一组曲子组成套词)。 其词亦系旁观者之言,而非所演之人物之言。故其去真戏曲尚远也。至由叙事体而变为代言体,由应节之舞蹈而变为自由之动作,北宋杂剧已进步至否,今阙无考。 以后杨诚斋之《归去来辞引》【诚斋集卷九十七】,其为大曲,抑自度腔,均不可知。然已纯用代言体兹录于左。

二、脍炙人口的咏月词
杨万里的《归去来辞引》只能引起王国维这类老夫子的兴趣,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杨万里最受欢迎的词,是这首 《好事近》: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杨万里曾经写过一首绝句《万花川谷》,诗云: 无数花枝略说些,万花两字即非夸。东山西畔南溪北,更没溪山只有花。 词中的“万花川谷”并不远,和杨万里的“诚斋”仅仅隔了一个小竹林而已。 整首词的意思很简单。月亮照到了万花川谷,却没有照到我的书房,不是我的书房有什么问题,而是竹林挡住了月亮。今天才是阴历十三,月色已经美如明玉,等到了十五十六,不知道美丽成什么样子。 好事近一般都押入声韵,类似于短促的去声,大家可以试一试,读起来别有趣味。
三、老夫归去
杨万里也是一位主战派诗人,年轻时,他曾经受到过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的教诲。据《宋史·杨万里传》记载,杨万里三次求见张浚不得,后来写信给张浚极力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意,得到了张浚的赏识和接见: (张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杨万里在上书皇帝的许多奏章中,多次表现出其爱国之情 。但是他又坚决反对轻易用兵、盲目冒进的激进派,因此他对于韩侂胄的拉拢不屑一顾。在韩侂胄掌权时期,杨万里在家赋闲十余年。 杨万里的词中,有一首《念奴娇· 上章乞休致,戏作念奴娇以自贺》,有归去来兮辞的风范: 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管栽花柳。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 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且说庐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 这一年是庆元五年(1199年),杨万里72岁,朝廷允许了他退休归田 。至1206年去世,杨万里在家乡生活了15年。 当韩侂胄准备对金用兵时,杨万里极力反对。同时期的辛弃疾,也曾经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对韩侂胄的冒进提出怀疑。 据《宋史》记载: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杨万里去世以后不久,韩侂胄北伐失败,结果被函首金国。杨万里对于韩侂胄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
结束语
杨万里以诗闻名,他传下来的几千首诗歌最能反映他的思想抱负与生活意趣。据他在《诚斋江湖集序》说: 予少作有诗千余篇,至绍兴壬午七月皆焚之,大概江西体也。 杨万里一把火,把自己不满意的诗烧掉了,不知道是不是也把自己的词也烧掉了,否则也不至于仅仅传下来这么几首词。 来源:老街味道本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多标有原文出处,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