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学习网 努力学习网

诗僧贯休《送人归新罗》诗词赏析(附十六罗汉图)

文/枯木 图片 《送人归新罗》 【唐】贯休 昨夜西风起,送君归故乡。 积愁穷地角,见日上扶桑。 蜃气生初霁,潮痕匝乱荒。 从兹头各白,魂梦一相望。 图片 贯休(832年~912年),唐末五代前蜀著名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一生苦节厉行,云游各地。唐亡后于晚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 赐以紫衣。 贯休献王建诗中的有佳句“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盛赞蜀地风貌民情以及王建的励精图治的功绩。情景贴切,对仗工整。因此,贯休也常被称为“得得来和尚”。乾化二年(912)在蜀仙逝,世寿八十一岁。 图片 贯休博学多才,能诗善画,诗词风格五言隽永凝练,清新俊逸,七言气势豪放,意境高远,尤其是以讽刺诗为世人推崇。贯休性情耿直,气节高洁,关心民瘼,悲悯世人,虽为出家人,心忧世间事。如: 《少年行》 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 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 《富贵曲》 太山肉尽,东海酒竭。 佳人醉唱,敲玉钗折。 宁知耘田车水翁,日日日灸背欲裂。 无不是讽刺权贵们安逸享乐,漠视民间疾苦。 图片 贯休性格耿直,狷介狂放,不畏权贵。还有一个小典故流传,那是和五代十国的吴越国创始者钱镠有关。当时钱镠平叛有功,被唐朝封为镇东军节度使。贯休贺诗一首《献钱尚父》 贵逼身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此时钱镠已经不满足于十四州地盘。对“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之句大加叹赏,希望贯休改为“四十州”。贯休答道:“州难添,诗亦难改,我孤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说罢便拂袖而去,后来吴越国疆域就止于十四州。 图片 贯休擅长绘画,尤其是画罗汉,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极高的声誉。存世真迹《十六罗汉图》(见插图),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为古代佛教绘画中的精品。 图片 贯休一生词作颇多,现存五百多首,以五言居多。这里选一首《送人归新罗》,略作赏析,以窥诗僧往日风采。“新罗”指现在的朝鲜半岛。新罗属于古代朝鲜半岛国家之一,在唐朝时期曾经灭掉百济和高句丽,一统大同江以南地区。 新罗在935年被高丽王朝灭掉。当时无论新罗还是后来的高丽王朝,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和中国交流非常频繁。《送人归新罗》当是新罗的朋友归乡,贯休作诗送别。 图片 诗词大意比较简单,意思是:秋天季节,朋友就要告辞回归新罗。送别的离愁充斥着地角天荒,一直到遥远东方日出之地扶桑(也指新罗)。积郁的心情难以平复,让人惆怅。 新罗远在遥远的海上,经常会出现海市蜃楼的景象。海水围绕着半岛,击打岩石掀起层层波浪。二人华发皆白,天涯阻隔,此生再无想见的机会,只有在魂梦中才能执手相望。 图片 《送人归新罗》颇有古风韵味,平淡质朴,言简意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巧妙地融入地老天荒、天涯地角来形容距离之远,烘托出友情之深。用秋风起,友归乡,海市蜃楼,阵阵巨浪,把离愁的情绪渲染的无比苍凉。最后用白发满头,相见无望;就此一别,相遇梦乡;让人心中酸楚。离别之情,殷殷之意,尽在不言中,极具艺术感染力。(全文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插图为贯休《十六罗汉》拓本)

本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多标有原文出处,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