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习》拆解思维导图:你扮演哪种人生角色?

《科学学习》这本书来源于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丹尼尔·施瓦茨教授开设的一门研究生课程—— “核心学习机制” 。这套学习机制最棒的地方在于:26套学习机制能够按照每个人的学习需求自由组合搭配、灵活使用。

《科学学习》这本书来源于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丹尼尔·施瓦茨教授开设的一门研究生课程—— “核心学习机制” 。这套学习机制最棒的地方在于:26套学习机制能够按照每个人的学习需求自由组合搭配、灵活使用。N种可能性组合能应对人们各式各样的学习问题,满足于学习者所处的各种人设——不论你是职场人士、管理者、决策者,还是身为学生、教师、父母,这本书所介绍的学习精华都会对你大有裨益。

印象识堂特邀请作者曛曛小姐来分期拆解本书,结合阅读理解输出了26幅思维导图。尝试选取了一些常见人生角色,打出5套组合拳,它们依次分别是 学 生、教师、职场人士、家长和终身学习者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去学习如何运用工作、生活中的一切机会,做到深度思考、自主学习,实现人生跃迁。

  

  - 人生角色01:学生 -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学生或正处于学生阶段。在这个角色里,能够理解、记忆新知识,在大大小小的测试中考出好成绩尤为重要。有关“学生”角色的7个学习机制分别为:

1.K is for Knowledge. 知识与创新——论述知识学习中高效与创新

2.E is for Elaboration.详细阐释——让记忆更有意义

3.G is for Generation. 自我生成——创建持久的记忆

4.O is for Observation.观察——外摹于形,内感于心

5.S is for Self-Explanation. 自我解读——拨云见日,参透字间含义

6.Q is for Question Driven.问题驱动——为求知创造一个理由

7.Z is for Zzzs. 睡上一觉——巩固一天的记忆

- 人生角色02:教师 -

施瓦茨教授在原版序中总结到:学习和教育让人之所以为人。书中多个学习机制都和教与学息息相关,许多理论的辅助案例场景也都设在了学校的课堂中,特别适合教育工作者活学活用。有关“教师”角色的6个学习机制分别为:

1.T is for Teaching. 以教促学——为他人的学习负责

2.F is for Feedback. 反馈——自我提升的明镜

3.J is for Just-in-Time Telling. 适时讲解——通过铺垫体验,让讲解更具意义

4.X is for eXcitement.激动兴奋——调动情绪,聚精会神

5.C is for Contrasting Cases. 对比组合——辨别关键信息

6.U is for Undoing. 纠正误解——消除错误认知,修复正确逻辑

- 人生角色03:职场人士 -

曛曛为大家为职场人带来一套“组合拳”,由7个黄金法则构成:

1.N is for Norms. 规范——培养学习“游戏规则”

2.B is for Belonging. 归属感——消除焦虑,融入集体

3.W is for Worked Examples. 参考样例——师傅示范领进门

4.Y is for Yes I Can. 我能行!——提高自我胜任感

5.L is for Listening and Sharing. 倾听与共享——协作学习效果好

6.D is for Deliberate Practice. 精修勤练——专家的养成之路

7.V is for Visualization.可视化——梳理复杂信息的空间结构

- 人生角色04:家长 -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研究者以及成功家长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虽然和社会、学校不可分,但是家长早期教育及细节影响仍然是最重要的前提和最有利的助力。如何扮演好家长这个重要角色,以下6个学习机制也许能够帮到你。

1.M is for Making. 动手创造——在创造中培养兴趣,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2.P is for Participation. 参与游戏,算我一个

3.I is for Imaginative Play.想象玩耍——锻炼认知控制

4.H is for Hands on.实践体验——“动”用身体的智慧

5.A is for analogy.归纳类比——发现蕴含的共通原理

6.R is for Reward. 奖励——塑造学习行为

- 人生角色05:终身学习者 -

如何做一名终身学习者呢?持续精进的态度+科学学习的方法,运用工作、生活中的一切机会,深度思考、自主学习,构建职场持续竞争力,实现人生跃迁。

从个体的微观层面来讲,终身学习能够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挑战;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掌握单一技能的铁饭碗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未来所需的人才必须具备极强的适应能力与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