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公办普通高中投档时,随迁子女与户籍生同时投档录取,随迁子女录取人数不超过其最大计划数。普通高中补录时,公办普通高中学校补录计划不再区分户籍生和符合报考公办普通高中条件的随迁子女。
十四、不符合政策性照顾学生资格的考生,需要在中考服务平台重新申请符合公办普通高中报考条件的随迁子女资格吗? 答:需要。非广州户籍考生的政策性照顾学生资格审核如未通过,须在规定时间内重新登录中考服务平台,在“资格申报”—“非户籍生升学资格”栏目选择“符合公办普通高中报考条件的随迁子女”选项进行申报。未重新申报的不纳入符合公办普通高中报考条件的随迁子女资格审核。 十五、什么是跨区生?如何办理跨区手续? 答:有广州市学籍与户籍的应届毕业生,但学籍与户籍不在同一个区(越秀、海珠、荔湾三个区同属一个招生区域),选择按户籍所在区升学的,称为“跨区生”。选择按户籍所在区升学的考生,须于2025年4月30日前在中考服务平台申请跨区生资格。例如某考生学籍在越秀区、户籍在从化区,可选择按学籍区即越秀区升学,或选择按户籍区即从化区升学,选择按户籍从化区升学即为跨区生。如果某考生学籍在越秀区、户籍在海珠区,由于越秀、海珠、荔湾视作同一个招生区域,考生不能办理跨区。建议考生合理评估自己的学业水平,查阅户籍、学籍所在区的区属普通高中历年录取分数,综合考量是否跨区。 十六、跨区生需要回户籍区参加考试吗? 答:不需要。办理了跨区手续的跨区生,系统会自动设定升学范围为户籍所在区,其报名、考试、志愿填报仍在学籍学校进行,不需回户籍所在区办理。 十七、“外区生”和“跨区生”有什么不同? 答:区属示范性普通高中可将不超过15%的招生计划面向外区户籍生(含政策性照顾学生,下同)招生;南沙区等部分普通高中学位供给相对宽裕的区,区属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经市教育局批准,可将不超过25%的招生计划面向外区招生;在非中心城区,引入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新建的区属普通高中学校,经市教育局批准后,可将部分招生计划面向全市招生。全市户籍生均可报考升学区以外的区属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经批准可面向外区招生的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新建的区属普通高中,即“外区生”。投档录取时,本区户籍生和外区户籍生同时投档录取,招生学校外区最大招生计划录满就不再录外区生。 具有广州市学籍与户籍,但学籍与户籍不在同一个区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按户籍所在区升学的即“跨区生”。跨区生的报考范围除名额分配批按学籍所在区报考外,其余批次均与其户籍所在区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同。 举例说明,某2024年中考考生,学籍在越秀区、户籍在黄埔区,选择按户籍区黄埔区报考即为跨区生,第三批次第一志愿报考广州市黄埔区开元学校可按本区生最低分数达到654分可录取,若未申请跨区,相同志愿按外区生计划最低分数达到662分方可录取;在第四批次,该考生办理跨区后可以报考广州市黄埔区知识城中学等黄埔区属公办高中,不可报考广州市第十三中学等在第四批次招生的老三区区属公办高中(含区属综合高中)。另外,如果该考生符合名额分配报考资格,无论其是否办理跨区,都只能按其学籍所在区越秀区填报名额分配批志愿。 十八、什么样的考生具备名额分配报考资格? 答:根据国家、省关于优质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的规定,广州市公办的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和省一级普通高中学校将50%的招生计划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 报考名额分配计划的考生,须同时符合以下3个条件:一是初中应届毕业生;二是具有广州市户籍(含政策性照顾学生),户籍迁入广州市或政策性照顾学生网上申报资格的截止日期为2025年4月30日;三是具有广州市同一初中学校三年完整学籍并在该校就读到毕业,或从市外转学到广州市并在转入学校就读到毕业。 十九、考生需要在网上申报名额分配报考资格吗? 答:不需要。名额分配报考资格不需考生申报,由初中学校根据户籍、学籍和是否在本校就读等情况进行审核,中考服务平台将直接呈现有关的资格信息和审核状态,考生可实时查阅。如有疑议,须及时向初中学校反映。 二十、跨区生能报考户籍所在区的名额分配计划吗? 答:不能。无论考生是否选择跨区,符合名额分配报考资格的考生,按其学籍所在区填报名额分配志愿,可填报名额分配到本校的普通高中学校志愿。 二十一、申请体育、艺术类特长生资格的考生需要在中考报名期间进行网上申报吗? 答:申请体育、艺术类特长生资格的考生在中考报名时暂不申报。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24年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艺术类特长生自主招生工作方案〉的通知》(穗教发〔2024〕8号)规定,2025年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艺术类特长生自主招生工作方案参照2024年方案执行,如有调整另行通知。按照规定,考生需于4月上旬登录中考服务平台申报体育、艺术特长生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招生学校、项目和资格,请留意官方发布的特长生招生信息。已申报特长生资格的考生,不能再变更或申报跨区生资格,申报跨区生资格须在申报特长生资格前完成。 二十二、体育、艺术类特长生招生录取有哪些细节需要关注? 答:一是公办普通高中招收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特长生和外区特长生占本校特长生总数的比例,不超过本校第三或第四批次相应招生计划的占比;确定通过专业测试的随迁子女和外区考生人数,分别不超过学校特长生的随迁子女最大招生计划和外区最大招生计划。 二是考生无论通过了1所还是2所学校的专业测试,填报志愿时都只能在第一批次填报1所学校的1个对口项目。 三是每所学校的每个特长项目计划单独投档录取,所有填报了同一学校的同一特长项目志愿且中考成绩不低于该项目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合成的特长生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项目计划录满即止。除了填报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志愿的考生外,其他类别的考生即使中考成绩达到志愿特长项目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也可能因项目计划录满而不被录取。 二十三、政策性照顾学生中的华侨学生身份如何审核确认? 答: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华侨学生在我省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实施办法〉的通知》(粤侨办〔2022〕3号)规定,华侨学生是指定居在国外、回国在广州市报考高中阶段学校的中国公民,且其父母出国前或其祖父母、外祖父母具有广州市户籍。华侨学生作为政策性照顾学生,应届生报考范围与其学籍所在区具有该区户籍和学籍的初中应届毕业生相同(往届生报考范围详见《通知》附件1)。华侨学生身份由广州市侨务部门审核确认。 二十四、有哪些加分或优先录取项目? 答:详见《通知》附件4。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减少和规范了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同时也要求中考规范执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群体等加分或优待政策。中考加分关乎教育公平和教育形象,为进一步落实上级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广州市除保留了国家规定的部队、公安警察和消防救援人员加分项目与分值以外,进一步清理了加分或优先录取项目,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回应群众关切,提高人才选拔水平,引导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十五、如何查询各类资格审核结果? 答:考生可登录中考服务平台“综合查询”栏目或关注“广州招考”微信公众号查询各类资格审核结果。 二十六、对资格审核结果存在疑议如何申请复审? 答:如对资格审核结果有疑议,考生应根据审核不通过原因,及时补充或更新相关材料,重新提交报名点申请复审,并跟进审核情况。 二十七、如果不参加中考,对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有什么影响? 答:广州市中考实行“根据考生志愿、录取计分科目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的考试招生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统一填报志愿、统一录取、统一注册学籍。未参加广州市中考的考生,不能参加广州市普通高中、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计划和中职学校的统一投档录取。 二十八、参加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招生和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有冲突吗? 答:不冲突。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招生工作由省统一组织报名、考试和录取,考生被全省统考招生录取后,仍可以继续参加广州市2025年中考及高中阶段学校录取。五年一贯制招生的具体要求以省印发的当年相关文件为准。 二十九、各类招生计划如何报考及投档录取?
本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多标有原文出处,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