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产的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开始到结束

1212年5月,一位名叫斯蒂芬的12岁牧羊少年造访了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他拿出了一封自称是耶稣给他的信,信中号召新的十字军东征。47岁的腓力二世根本没有理会这位少年,直接将他赶出了宫殿。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4年后,继承萨拉丁的苏丹阿拉迪尔也离开了人世。

理查与萨拉丁在1192年签订了合约,在两人先后去世后,其和约由萨拉丁的继承人阿拉迪尔和伊柏兰等人继续维持。1211年,阿拉迪尔与新任的耶路撒冷国王布里安努更新了和约,将和平延长至1217年,这是阿拉迪尔生前最后一次与基督徒签订和约。如此,理查与萨拉丁之间的和约维持了中东地区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和平。

在这四分之一个世纪中,穆斯林与基督徒在中东这片地方友好往来,商贸不断。从欧洲来的朝圣者在威尼斯共和国建立了完整的贸易网络后,其出行更为安全。在中东地区登陆后,他们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路上有三大骑士团保证他们的安全。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于1199年的条顿骑士团,很快就成为了与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并列的三大骑士团之一,其制服为白底黑十字图案。

条顿骑士团

条顿骑士团

当然,这四分之一个世纪中也不能说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没有爆发过冲突,但规模都不大,不至于要闹到国王或苏丹出面的程度。又因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最终成为了一次奇葩的行动,中东的和平也得以保持如此之久。

难产的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中东地区一直保持着和平,西欧地区新的十字军此时也很难发动。

1212年5月,一位名叫斯蒂芬的12岁牧羊少年造访了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他拿出了一封自称是耶稣给他的信,信中号召新的十字军东征。47岁的腓力二世根本没有理会这位少年,直接将他赶出了宫殿。

这位少年并未气馁,他到处发表狂热的宗教演说,认为新的十字军不必是成年人的事情,少年也可以组织十字军,在他的鼓动下,有3万多名少年成为了他的追随者。斯蒂芬带着3万多名少年来到了马赛港口,他矗立在海边张开双臂向上帝呼唤,然而他不是先知摩西,大海也没有因为他的呼唤而分成两半。跟随斯蒂芬的少年们见状纷纷失望返乡,不难想象他们在回乡的路上遭遇的是何等的苦难。

仍然有部分少年愿意追随斯蒂芬,马赛的几位船长决定送他们前往圣地,但最终这些少年并没有被安全地送往巴勒斯坦,而是被贩卖到北非做了奴隶。

少年十字军(古斯塔夫●多雷作)

同时在德意志境内又有一位名叫尼克尔的少年做了与斯蒂芬相同的事情,他也召集到了相当数量的少年。当他来到热那亚海边模仿摩西的时候,与斯蒂芬相同的情况还是发生了,大海没有分开,追随的少年们也纷纷失望而去,一路上因饥寒交迫而倒毙者不计其数。

尼克尔也没有放弃,他身边还聚集着相当多的少年,尼克尔带着这些少年继续南下在比萨模仿摩西还是没能成功。之后继续南下到了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接见了尼克尔,告诉他十字军东征是大人的事情,孩子们要尽快返回家里。教皇的话对于基督徒来说如同上帝的声音,尼克尔和少年们不得不返回家乡,一路上的艰辛可想而知。也有少部分少年前往安纳西和布林迪西,试图乘船前往圣地,最终这些孩子极少有人安全回到家乡,尼克尔的父亲也在其他失去孩子家长们的逼迫下自缢身亡。

1216年,教皇英诺森三世离世,继位的是已经步入老年的霍诺留三世,他完全遵循了英诺森三世的方针,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组织新的十字军东征。

此时的法国国王腓力二世致力于扩张自己的领土,对于发动新的十字军东征毫无兴趣。继承理查王位的“无地王”约翰不断地丢失英国王室在法国境内的领土,自然也没有动力参加十字军了。以往作为十字军主力的法国众诸侯,此时忌惮于腓力二世的领土扩张,他们知道自己一旦离开了领土,腓力二世会不遗余力地侵占他们的领地。至于德意志地区,此时的腓特烈二世只有16岁,还没有取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整个西欧地区没有什么头面人物愿意出面发动新的十字军东征。

耶路撒冷方面,自从鲍德温四世去世后,耶路撒冷国王的继承权世代由女性继承人的婚嫁决定,此时王位继承权落到了17岁的玛利亚公主头上,而此时能加冕耶路撒冷国王的人选一个都没有。唯一一个有资格的还是一位名叫布里安努的60岁的法国骑士,他出身不高,也没有资产和领地,就连迎娶耶路撒冷王国公主的费用都是在教皇和腓力二世的资助下得以完成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布里安努早早地与阿拉迪尔续签了和约,没有势力的布里安努自然是不敢向实力强劲的苏丹发起挑战了。

由于失去了“上帝的和平”,当时英国、法国、德意志的皇帝、国王、诸侯们纷纷卷入了领土纷争,自然就没有人愿意组织新的十字军东征了。即便是中东地区的基督徒,此时也不希望发生新的十字军东征,那样会打破中东地区现有的和平,而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和平。

最终在挪威国王、匈牙利国王和奥地利大公的组织下,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的队伍才最终拉了起来,热那亚海军也参与了这次十字军东征,其目的在于挽回之前的竞争对手威尼斯所建立起来的海上优势。就这样,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才算是组织了起来,他们出发的时间是1218年5月。

出征埃及

尼罗河三角洲从开罗往下展开,貌似一把扇子。扇子的西端是亚历山大,东端是达米埃塔,从西欧抵达埃及的船只通常选择在亚历山大靠岸,而巴勒斯坦来的船只则通常选择邻近的达米埃塔靠岸。

埃及及周边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的进攻对象是达米埃塔,因为这里离巴勒斯坦地区较近。1218年5月24日由耶路撒冷国王布里安努所率领的十字军在达米埃塔附近登陆,很快就占领了达米埃塔西边的一处城堡。得知十字军进攻消息的阿拉迪尔立即在叙利亚境内召集起了一支大军前去救援达米埃塔。

由于中东附近的海域为意大利各城邦所控制,阿拉迪尔只能带领部队走陆路,这就大大减缓了阿拉迪尔驰援埃及的速度。受到十字军攻击的达米埃塔本来可以得到亚历山大方面的海军支援,但是当时的埃及只有商船队,根本没有多少能够作战的海战战船,所以根本无法派出海上力量支援达米埃塔。而进攻达米埃塔的十字军可以从海陆两个方向进攻,这对于十字军来说攻城变得非常有利。

攻城开始3个月后的8月24日,达米埃塔附近的城堡相继为十字军攻占,1个月后阿拉迪尔去世。阿拉迪尔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期萨拉丁派出的与理查谈判的全权代表,是穆斯林世界中最能与基督徒进行沟通的人物,他在法兰克人的进攻中结束了73岁的一生。

阿拉迪尔死后,他的长子阿尔●卡米尔成为了穆斯林世界新的苏丹,卡米尔就是当年由阿拉迪尔带到十字军阵营谈判的那位少年,当年被理查授予了骑士的称号,并得到了理查赠送的佩剑。卡米尔与其弟弟,大马士革领主穆阿扎姆的关系还不错,此时穆阿扎姆的任务并不是帮助兄长对抗达米埃塔的十字军,而是防御巴勒斯坦方向十字军的进攻。如此,卡米尔只能独自面对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的主力了。

9月初,教皇派出的代表红衣主教佩拉约到达了战场。佩拉约是一位非常激进的人,此时50岁上下,出生于西班牙,曾经担任过君士坦丁堡的教皇大使。在君士坦丁堡担任教皇大使期间,他对当地的希腊正教采取了极端的打压政策,激化了当地正教会与罗马天主教廷的矛盾,最终教皇不得不将其召回,以免佩拉约在那里继续扩大冲突。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时期,佩拉约是教皇在十字军中的全权代表,负责将教皇的旨意传达给十字军。

佩拉约进入十字军阵营后就宣称十字军的实际领导是教皇,因为十字军是为上帝而作战的,所以他应当是全体十字军的领导。对于佩拉约的说法,众十字军将领也是无语,完全没把他说的这些当回事,因此在整个第五次十字军东征中,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

10月份,办完了父亲葬礼的卡米尔再次集结军队与十字军开战。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很快就陷入了拉锯战。11月下旬,尼罗河洪水泛滥,在洪水过后发生了瘟疫,双方的士兵纷纷倒下。就这样双方对峙到12月5日的时候,十字军发现埃及军队的大营空空如也,他们以为是埃及军队的诱敌之计,也没有去追击,而是加强了戒备。

在尼罗河作战,不断有人因瘟疫倒下(古斯塔夫●多雷作)

卡米尔退兵的真正原因是他的弟弟在后方发动了叛乱。卡米尔的七弟阿尔●菲斯在父亲死后被分到了库尔德斯坦地区担任领主,但他对这个分配并不满意,在父亲去世后纠集了一众埃米尔发动叛乱,企图夺取苏丹之位。在这场内乱中实力仅次于卡米尔的老二穆阿扎姆站在了卡米尔一边,因此菲斯的叛乱很快就被平息了下去。这次叛乱使得卡米尔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暂时放在了稳固内部上,而十字军也没有抓住这一时机向埃及腹地发动进攻,在布里安努和佩拉约之间的权斗始终没有停息,总之双方都没有能够抓住机会一举击溃对方。

议和

此时在十字军中,有一位后来成为天主教世界的著名人物,他就是被称为圣人的方济各,此时在军中只是一名最低级的神职人员。方济各一直主张和平解决问题,他的主张遭到了佩拉约的强烈反对,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最终佩拉约不得不逐渐同意了方济各的主张。

圣方济各拜访苏丹(古斯塔夫●多雷作)

于是方济各一人独自前往卡米尔的大营,他身穿茶色粗布僧袍和皮制拖鞋,一路走到了营地中央最豪华的帐篷里。卡米尔接见了这位十字军的使者,两人都会说法语,便没有使用翻译。方济各向卡米尔提出了和平的要求,并希望卡米尔能皈依基督教。对于方济各改宗的要求,如果是一般的穆斯林听了一定会当场杀了他,方济各此话一出,卡米尔身边的人顿时露出了强烈的杀气。卡米尔没把方济各的话当回事,只是一笑了之,在他看来方济各只是一个简单无害的人罢了。卡米尔没有为难方济各,把他送回了十字军的营地。

看到方济各平安归来,佩拉约和十字军的全体领导人都大吃一惊,不过毕竟没有完成和平的使命,不久方济各就离开了十字军阵营回到意大利去了。

方济各的和平谈判没有起到效果,不久之后双方重新开战,仍然是你来我往不分胜负。

到了1219年10月,卡米尔派出使者来到围困达米埃塔的十字军阵营中,并带来了新的议和方案。按照卡米尔的方案,如果十字军能够撤军,那么卡米尔将返还耶路撒冷和加利利地区,此外十字军还可以每年向这些地区的穆斯林征收城堡的维护费用。这个条件对于十字军来说是非常诱人的,毕竟他们发动东征的最终目的就是耶路撒冷,如今可以通过谈判获得自然是欣喜诺狂了。

然而教皇代表佩拉约坚决反对这一方案。作为一名狂热的宗教分子,佩拉约认为不能通过和平的手段获得耶路撒冷,而是要通过血腥的手段打下耶路撒冷,对于不信基督教的异教徒要坚决消灭。佩拉约的提议自然遭到了全体十字军将领的反对,对于十字军将领来们来说,目前接受这一方案是最为现实的解决办法,毕竟要拿下耶路撒冷,就要从达米埃塔开始先攻下整个埃及,再从埃及逐步地打到耶路撒冷,这个路线非常漫长,一路上的战斗未知的情况太多,还要付出巨大的人员伤亡。接受这一方案,目标马上就能达成,还省了很多的力气,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佩拉约的反对得到了耶路撒冷牧首的赞同,他的想法与佩拉约一样,认为要坚决与异教徒抗争到底。当然对于反对和约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热那亚人。对于热那亚人来说,他们参加这次十字军东征的目的在于挽回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期被威尼斯人夺去的海上优势,而此次进攻埃及第一个要拿下的达米埃塔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接受了方案,就意味着要放弃对达米埃塔的进攻,如此一来对于热那亚人来说他们参加这次十字军东征就等于是任何好处都没捞到,自然也坚决反对接受和约了。

十字军向着耶路撒冷前行(古斯塔夫●多雷作)

在佩拉约和热那亚人的坚决反对下,十字军最终拒绝了卡米尔的议和方案,战争继续进行。1220年11月5日,经过2年的围攻,十字军最终攻克了达米埃塔,进城后的十字军将城内的穆斯林屠杀殆尽。在拿下达米埃塔后,就达米埃塔的控制权问题,耶路撒冷国王布里安努和教皇代表佩拉约度产生了激烈冲突。布里安努认为是他带领的十字军攻下的达米埃塔,所以这座城市理应由他掌控。而佩拉约则认为十字军所征服的土地都应该是教皇的,不过即便把这座城市交给了佩拉约,他也没有军队能够守住这座城市,最终双方采用了折中的方案,就是达米埃塔暂时归布里安努所统治,直到找到“更合适的人选”。

此时的欧洲,腓力二世已经55岁,根本没有心思参加十字军东征,英国的“无地王”约翰也已经去世4年,继任的国王治国无方,国内内乱不断。只有神圣罗马帝国的腓特烈二世顺利继承了皇位,成为了欧洲最有实力的君王。26岁的腓特烈二世在教皇为其加冕后,承诺在处理好国内的事务后会参加十字军东征。在腓特烈二世到来之前,达米埃塔的十字军只能静静地等待了。

英勇善战的腓特烈二世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卡米尔的耳中,此时的卡米尔不得不紧张了起来,他曾经听父亲说过当年腓特烈一世从欧洲来到中东的时候,萨拉丁为此经常寝食难安,此次腓特烈二世所带领的也必然是一支庞大的军队。如果年轻有为的皇帝带领大军到达中东,卡米尔自认为根本无法抵挡,到时候就连自己苏丹的地位也会岌岌可危。

1221年春天,卡米尔第二次向十字军派去了特使要求和议。此次和议,卡米尔提出只要十字军愿意撤出埃及,除了返还耶路撒冷和加利利地区,还会负责修复各地的十字军城堡。当然卡米尔还附带了一个条件,就是和议的有效期为30年。面对比上次更为优厚的条件,十字军将领也纷纷动摇,认为应当接受议和。坚决反对议和的仍然是佩拉约,他认为众望所归的新领袖腓特烈二世的大军正在路上,等到他到来的时候必然横扫一切害人虫,到时候不但是耶路撒冷,就连整个埃及也必将照耀在上帝的圣光之下,所以十字军所追求的不应该只是眼前的这点小恩小惠。

第二次和议的方案再次遭到拒绝后,卡米尔的处境愈发地艰难了起来。虽然处境艰难,但卡米尔并没有失掉方寸,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很快就找到了战机。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的结束

在埃及,人们为了协调尼罗河地带的水量,在各处都修建了大坝。在尼罗河水暴涨之后,洪流不会直接流向尼罗河三角洲,而是在流下来的过程中被各处的大坝层层堵截。1221年夏天爆发了大洪水,水流相当一部分被沿途的大坝阻挡。水流在被大坝阻挡后,一路顺流而下到了达米埃塔附近。卡米尔命人关闭了水闸,使河水在尼罗河上游不断地积聚。到了上游的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卡米尔命人打开了水闸,洪水顿时汹涌而下。一路南下的十字军被突如其来的洪水连人带马一并冲走,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狼狈不堪地回到了达米埃塔。然而达米埃塔也并非高枕无忧,为了引走洪水十字军不得不把城墙附近的港湾填平,这样一来海上的船队就无法在达米埃塔靠岸,十字军也就失去了来自海上的补给变得孤立无援。

在得知对方窘境的卡米尔第三次派出了使者,不过这次他没有给十字军开出优厚的条件:

1、放弃达米埃塔,完全撤出埃及;

2、和议有效期为8年。

这个和议的条件在十字军领导人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经过一个月的争吵,在现实面前十字军不得不接受了卡米尔的要求,于1221年8月接受了议和。9月8日,十字军离开了达米埃塔前往巴勒斯坦,历时三年的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就此结束。

最终十字军只能接受失败的议和(古斯塔夫●多雷作)

与此前理查和萨拉丁之间的默契一样,卡米尔严格遵守了合约的内容,与中东地区的基督徒和平相处。理查与萨拉丁之间的合约虽然在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时期被打破了三年,但在卡米尔的治下继续保持了下去。

历史学家一般认为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的失败主要是在于教皇代理人佩拉约。不过在东征结束后回到意大利的佩拉约并未受到任何责备。在教廷看来,神职人员的第一要务是将上帝的旨意传达给人间,即相信上帝是永远不会错的,传达上帝的旨意也就不会错了。如果传达了上帝的旨意而结果不如人意,那只能是信仰不足的世人的问题,上帝是绝对不会有问题的。

红衣主教佩拉约在那不勒斯附近的卡西诺山修道院度过了余生,在他之后的生涯中,不变的是他与任何人都难免发生冲突的性格。

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之后,基督徒与穆斯林维持了25年的和平,在第五次十字军东征之后,又维持了8年的和平,合计共维持了33年的和平。在这一时期,穆斯林世界由贤明的萨拉丁、阿拉迪尔和卡米尔统治,他们对促成和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随着33年和平时期的过去,基督教世界中“不与异教徒议和”的声音逐渐甚嚣尘上,欧洲的领导人面对着这一局面和舆论的压力,就不得不重新与穆斯林开战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