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黄昏过后夜色悄悄降临大地,
担任偷渡的第四团第一营开始集结。
他们个个沉着肃静不发出声响,
夜色中除了滚滚的乌江水汩汩作响,
就是那凛冽的寒风如同恶鬼般呜咽。

敌人在对岸向着南岸稀疏地打冷枪,
根本没有想到红军会乘夜渡江,
随时可能给他们带去迅速的毁灭。
第一营第一连的五个战士首先登筏,
约定靠岸后以手电打光联络,
并且等齐一排人上岸才进行突袭。
竹筏撑手悄然无声地撑动竹筏,
偷偷往江中划去,顶着风高浪急。

对岸的敌人打着零枪并未知觉,
江面上第一筏的黑影渐渐移向北岸。
第三连连长毛正华带着一个传令员,
配上三名英勇的轻机枪手和一挺机枪,
登上了第二只竹筏跟着向江中划去,
希望能征服滚滚的江水到达对岸。
第三、第四只竹筏原本有着打算,
只等前两只竹筏登岸后再随后前往。
但是二十多分钟时间悄然流逝,
对岸竟然仍旧没有电光忽闪,
只有大风在黑沉沉的江面上呼啸作响。

因为不知前两只竹筏是否靠岸,
第三、第四只竹筏不敢贸然划出,
战士们心如大火烧燎充满了迷惘。
红色勇士们就是这样焦急地等待,
一个多钟头后突见南岸黑影摇晃,
竟然是第一筏的五个战士沿岸回来。
五个战士急切地说出有翼的话语,
诉说他们江中遇险的前后经过,
激起了战友们对于第二筏命运的疑猜。

原来第一只竹筏在江中遇到了激流,
被滚滚江水沿江冲下两里多地,
费尽心力方才顺水靠回南岸,
战士们弃了竹筏沿水边摸索回营。
心志豪壮的战友们听了第一筏经过,
不禁担心起已然出发的第二筏的勇士,
毛连长的第二只竹筏是否已靠彼岸,
还是被急流冲走,情况难以弄明。

第三只竹筏决心再次尝试偷渡,
悄然往那风高浪急的江中划去,
竹筏很快遇上狂暴风浪的撕扯,
仿佛一群饥饿的狮子争夺猎物,
即使扯成碎片也不愿放弃斗争。
猛烈的风浪就是这样撕扯着竹筏,
使得它不得不放弃这次无谓的努力,
一点一点艰难地掉头开始了回程。

此时第二只竹筏依然毫无音讯,
无边无际的寒冷笼罩着风雨的乌江,
江面上只有黑色的波浪滚滚轰鸣。
正当英勇的红军强渡乌江之时,
薛岳的精锐部队已经从后逼近。
红军领袖们接连发出紧急电报,
给渡江勇士送去热情的激励和慰问。
领袖们的激励为勇士们注入了勇气和力量,
先锋部队的指挥员经过苦思冥想,
决定在第三日进行用火力掩护的强渡。

两天来红军的猛攻让敌人心惊胆战,
敌人的团长向其旅长发出了报告:
“红军水马过江火力非常猛烈,
请求派出部队火速前来支援。”
一个装备精良的独立团被派往江边,
在红军强渡点对面的山上增加了哨篷,
加修了工事形成更为坚固的阵地,
还用迫击炮向南岸的红军射击频繁。
第三日青灰色的清晨悄然降临大地,
寒风卷着细雨与微雪,漫天飞舞,
红军再次开始了强渡乌江的行动。

佯攻仍然在大渡口展开牵制着敌人,
渡口上游五百米处才是真正的攻击点,
在那里红军向对岸射去密集的子弹,
把江面敌人的火力完全压制和掌控。
在射向敌人的密集火力掩护之下,
心志豪壮的红色勇士们轻装登筏,
三只双层竹筏一齐向敌岸划去。
敌人虽然尽力向着竹筏射击,
但在红军猛烈的火力威胁之下,
犹如残暴的豺狼遇到凶猛的雄狮,
也只好缩起狰狞的头颅有所顾虑。

来源 |《长征史诗(插图典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