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军是指卫青还是李广?

围绕着龙城飞将的争议,持续了很长时间,其实过去早有定论,在权威的辞典中,都认为龙城飞将是李广。但近年来又有了其他争议。

作者:净吾

围绕着龙城飞将的争议,持续了很长时间,其实过去早有定论,在权威的辞典中,都认为龙城飞将是李广。但近年来又有了其他争议。

龙城飞将到底指谁,这里一次性解决问题。个人遍寻《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魏书》、《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北齐书》、《周书》、《隋书》、《北史》、《旧唐书》、《全唐文》、《昭明文选》、《全唐诗》、《水经注》、《新唐书》,同时通过搜韵搜索唐以前的诗歌。这里给大家一个详尽的答案,一次根治,永不再犯。

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解决问题:

1、必须要既有良好的文学功底,又有极佳的历史把握。缺一不可,没有同时具备这两者学识的,最好不要发言,过去好多回答让人忍俊不禁。

2、必须要知道龙城的含义。

3、要清楚飞将指的是什么。

4、要结合作者作诗的背景。

5、要能够寻求到类似诗文的支持。

在正式直面问题之前,我要先驳斥一些过去毫无素养的论点。

1、驳所谓王昌龄是卫青粉丝说。这里直截了当告诉大家,王昌龄现存诗歌里,没有提到过卫青,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王昌龄崇拜卫青。王昌龄这个名字跟卫青不沾边,除了有些人在争论的龙城飞将为卫青一说。

网上讹传所谓赞美卫青的《从军行》: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并不是写卫青,卫青历次出塞,从来没有到过榆关,最东边一次出塞是从上谷郡,而榆关在汉代为辽西郡,隔了还挺远。其余的有从定襄出塞的,有从朔方出塞的,有从云中出塞的,还有雁门。从来没到过榆关。而且很明显这个诗是就当时的情况即兴写的,就像岑参的“汉家大将西出征”,肯定不是指霍去病嘛,明显的以汉喻唐。卫青这首从军行,说的应该是开元二十二年张守珪镇幽州破契丹的功绩,而张守珪因为此仗,被唐玄宗拜为辅国大将军,这才是这首诗大将军的实指。榆关是当时的战略要地,与契丹交战的重要关隘。这一仗影响力很大,连唐玄宗都亲自赋诗赞美:边服胡尘起,长安汉将飞。龙蛇开阵法,貔虎振军威。诈虏脑涂地,征夫血染衣。今朝书奏入,明日凯歌归。王昌龄听到这个消息即兴赋诗赞美张守珪,这个比较现实,而不是没头没脑突然想起几百年前的战争脑补一通。

另外一首《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这首诗,已经可以断定不是王昌龄的作品,而是高适的作品。首先,薛据是高适好友,曾经与高适、岑参、杜甫等人一同登慈恩寺塔并一起作诗。其次,高适曾经投身张守珪幕府,他的边塞诗都描写的是东北边塞,高适还写过其他几首有蓟门的诗,比如《送兵到蓟北》《自蓟北归》。诗中所说的北上登蓟门即指如此。而王昌龄到过河陇一带从军,他的边塞诗指的是西北边境。高适在淇上有别业,曾经居住在那里,在那里写过不少诗,比如《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淇上别业》、《淇上别刘少府子英》

也就是说,所谓的王昌龄是卫青粉丝说站不住脚,王昌龄甚至从来没写过任何关于卫青的文字。要说提到的,那还真是高适,有两首诗: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送浑将军出塞》

2、驳斥所谓龙城飞将是指两个人的说法。这种说法是对王昌龄的不尊重,连初学者都不会犯这种错误。认为龙城飞将是两个人,那是狗屁不通,丝毫不懂文学,语文严重不过关。写诗哪有这样写的?当是造谜题呢?前者以地名代人,后者又直接续个名字。反正从来没见过有人这样把两个人并列在一句诗句里。古代一句是出现两个人比比皆是,用法都很娴熟。

名字就跟名字并称: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陈子昂又叫陈射洪,不可能出现射洪杜子美的诗句,能这样写那是小学生)

外号就跟外号并称: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卧龙是诸葛亮,跃马是公孙述)

只有上下句才有可能不能类型的代称出现,比如:

脚患柳州肿,发垂孟郊丝。(上下句这样的串用,就不会迷糊了,因为对仗句上下肯定各有所指)

写诗不是搞谜语,诗歌是一套语言体系,有其规则,如果乱来一通,没人看得懂,这诗也就没人愿意流传了。如果把卫霍的连用改成长平霍去病,读者肯定认为这是傻子基本常识都不懂。

3、杜绝将话题转化为比功劳。能够把一个诗句考究的问题扯到个人功绩上,我不知道这是什么脑回路。卫青与霍去病是华夏大将第一次远征到漠北一带,功勋卓著彪炳史册,历史上赞美他们的言论也是不可胜记。但是不能说因为他俩厉害,就什么名号都给他们。并且,飞将实在不是什么旷世殊勋,不值得各位大将粉丝争来争去。古人称美一个人,首先就用爵位来形容他,其次用官职,然后才轮得到绰号。卫青为长平侯,霍去病为冠军侯,后世诗句里多用长平指卫青,冠军指霍去病。有这么好的头衔不用,干嘛冠个飞将,这对于卫青算是不尊重了。

现在我们开始讨论龙城飞将

龙城到底是哪儿?

在搜括了唐代及之前的历史后,我找到了许许多多的龙城:

1、现在的辽宁朝阳市,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曾经是慕容氏燕国的都城,取名龙城。这个名称持续了很久,从前燕到隋朝,持续了229年。慕容氏的龙城,所在地就是汉代的右北平,李广曾经为右北平太守。

龙城前身为柳城。

据《晋书·慕容皝》:使阳裕、唐柱等筑龙城,构宫庙,改柳城为龙城县。……咸康七年,皝迁都龙城。……皝躬巡郡县,劝课农桑,起龙城宫阙。

柳城属于冀阳郡,这里在汉代就是右北平郡。

据《十六国疆域志·前燕》中载:“冀阳郡领县二:平冈、柳城”。据《钦定热河志·北魏》,朝阳县为营州昌黎郡之龙城县广兴县定荒县地。

出自《魏书·志第六◎地形二上》昌黎郡(永兴中置。),领县三,户五百九 口二千六百五十八。龙城(永熙中置。)广兴(永熙中置。)定荒(兴和中置。)

2、现在安徽的萧县,在唐代以前也曾称之为龙城。

据《魏书·志第六◎地形二中》彭城郡,领县六,户六千三百三十九口二万三千八百四十一。彭城(前汉属楚国,后汉、晋属。有寒山、孤山、龟山、黄山、九里山、桓魃冢、亚父冢、楚元王冢、龚胜冢。)吕(前汉属楚国,后汉、晋属。有吕梁城、茱萸山、偪阳城、明星陂、龙泉塘、石头山、项羽山。)薛(二汉、晋属鲁国,后属。有奚公山、奚仲庙、薛城、孟尝君冢。)龙城(有楚五墓、龙汉赤唐陂、龙城。)留(二汉、晋属。有微山、留城、微子冢、张良冢、祠、广戚城、薛城、戚夫人庙、黄山祠。)睢陵(前汉属临淮,后汉、晋属下邳。晋乱,属济阴。武定五年属。有睢陵城、九子山、荆山。)

据《隋书·地理志》丰萧,旧置沛郡,后齐废为承高县。开皇六年改为龙城,十八年改为临沛,大业初改曰萧。有相山。

3、指现在的陇西一带,现在的甘肃临洮一带。在魏属于临洮郡,在隋属于金城郡。

据《魏书·志第六◎地形二下》临洮郡(二汉、晋县,属陇西。真君六年改置。)领县三:龙城(太和十年置。)石门(太和九年置。)赤水。

据《隋书·地理志》金城郡(开皇初,置兰州总管府,大业初府废。)统县二,户六千八百一十八。金城(旧县曰子城,带金城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县为金城。置金城郡。有关官。)狄道(后魏置临洮郡、龙城县,后周皆废。又后魏置武始郡,开皇初废。有白石山。)

4、指现在江西的彭泽。

据《隋书·地理志》梁置太原郡,领彭泽、晋阳、和城、天水。平陈,郡县并废,置龙城县。开皇十八年改名焉。有钓矶。

5、指现在广西的柳州,也是唐朝唯一一个叫龙城的县了。

据《隋书·地理志》始安郡(梁置桂州。平陈,置总管府。大业元年府废。)统县十五,户五万四千五百一十七。始安(旧置始安、梁化二郡。平陈,郡并废。大业初废兴安县入焉。)平乐(有目山。)荔浦 建陵 阳朔象 隋化 义熙(旧曰齐熙,置齐熙、黄水二郡及东宁州。平陈,郡并废。十八年改州曰融州,县曰义熙。大业初州废,并废临牜羊、黄水二县入焉。)龙城(梁置。)

据《旧唐书·地理志》岭溪 州所治。汉猛城县,属苍梧郡。武德四年,置龙城县,置南义州。贞观初废,二年复置义州,领龙城、安义、连城、义城四县。至德中,改安义为永业,龙城为岭溪。

6、凉州的历史别称,但是这个名字叫卧龙城,鉴于后面很多诗歌提到凉州及龙城,也算进来。

据《水经注》:王隐《晋书》曰:凉州有龙形,故曰卧龙城,南北七里。东西三里,本匈奴所筑也。

7、现在的河南郏县

据《水经注》:魏青龙元年,有龙见于郏之摩陂,明帝幸陂观龙,于是改摩陂曰龙陂,其城曰龙城,其水又南入于汝水。

8、指西域大国

据《水经注》:水积鄯善之东北,龙城之西南。龙城故姜赖之虚,胡之大国也。蒲昌海溢,烫覆其国,城基尚存而至大,晨发西门,暮达东门。浍其崖岸,余溜风吹,稍咸龙形,西面向海,因名龙城。

9、现在的敦煌地区

据《水经注》:《沙州记》曰:从东洮至西洮一百二十里者也。洮水又屈而北,迳龙桑城西,而西北流。马防以建初二年,从安故五溪出龙桑,开通旧路者也。俗名龙城。

10、龙城?茏城?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青至“茏城”,斩首虏数百。史记中,明确记载卫青首破匈奴的地方在茏城。而汉书则书写为龙城,李善注文选又标为茏城。

司马贞《史记索隐》汉书作「龙城」,亦作「茏」字。崔浩云「西方胡皆事龙神,故名大会处为龙城」

11、指胡人政权的都城。或者干脆指胡人。

据《南安懿公碑》刘武周称兵马邑,结援龙城,挻祸汾阴,连横河(阙一字)今上(阙五字)公陪从戎麾,蒙授左三总管。

多亏了现在网络上啥都可以搜到,这要换做古人来研究,到不了这么细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诗文中的龙城都是哪儿。

寄语龙城下,讵知书信难。——南北朝·刘孝绰《奉和湘东王应令诗》这个龙城是指萧县,因为作者是彭城人,这里说的是思念家乡。

扬鞭渡易水,直至龙城西。——南北朝·吴均《渡易水》 易水是东北的一条河流,过了易水到了龙城的西边,这个龙城毫无疑问指的是前燕都城

路出玉门关,城接龙城坂。——南北朝·温子升《凉州乐歌》同样指的是甘肃临洮一带的龙城。

日隐龙城雾,尘起玉关风。——南北朝·何逊《学古诗》指的是凉州或者陇西或者西域

乌孙涂更阻。康居路犹涩。月晕抱龙城。星流照马邑。——南北朝·萧纲《陇西行》从地名可以判断还是指凉州或者陇西或者西域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隋朝·卢思道《从军行》应该指的是胡人的王庭,早上从马岭出发,晚上望见龙城的云。

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出塞》(隋·杨素)结合上下文,可能是指卫青首破匈奴的龙城,也可能指胡人的都城。龙城一句存在异文,另一种为:抱龙绕城虹。

霜结龙城吹,水照龟林月。——《和边城秋气早》(隋末唐初·李义府) 这个应该是指胡人的都城。龟林也是北部草原的地名。

谓是西流入蒲海,还闻北去绕龙城。——《垄头水》(唐·王建)应该是指胡人的都城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杂诗三首 其三》(唐·沈佺期)指的是胡人的都城。

劳君远问龙城地,正北三千到锦州。——柳州寄京中亲故(唐·柳宗元)指的是广西柳州

铁马胡裘出汉营,分麾百道救龙城。左贤未遁旌竿折,过在将军不在兵。——塞下(唐·常建)指的大概率是辽宁朝阳,开元年间,薛楚玉为幽州都督时,兵败于龙城一带。

言念诚节,宜超等数,特国象辂之封,仍异龙城之礼。可封北平郡王同幽州节度副大使。——李隆基《封李过折北平郡王制》这个龙城明显指的是契丹。

于戏!突厥部众,代居沙漠,元戎才举,龙城克定。三部种类,十角酋渠,咸袭冠带,俱为臣妾。——李世民《册突厥李思摩为可汗文》这个龙城指的是突厥都城。

唐朝,龙城多次出现在诗文中。绝大多数诗文中提到的龙城,我认为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汉书作「龙城」,亦作「茏」字。崔浩云「西方胡皆事龙神,故名大会处为龙城」是最好的解释。

龙城对于游牧民族政权来说,并不是一个固定地点,而是大会处的名称。而大会之处,每个政权都不一样,流动性很强。游牧民族们都有很深的龙图腾崇拜情节。他们的首领所在之处称为龙庭。所以以龙城指代游牧民族及其都城,应该是最广泛的用途了。比如“一为取龙城”。这也是慕容氏把都城改为龙城的原因。慕容氏的龙城概念,后来应该是泛化了,凡是游牧民族的首领所在地,都可以称之为龙城。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这个龙庭与龙城,其实是一个意思。

朕以汉北平太守李广,北狄避之,号为飞将,顾其苗裔,颇在龙庭。——《授嗢没斯改姓李名思忠制》这道提到李广的制书,说李广的后人多在胡地,这里龙庭也就泛指胡地了。

龙城在诗文里,可能指一个人吗?有可能。如果非要说龙城指一个人,那应该指的是贺拔胜,他是龙城侯。但是没有人写诗提到他,所以龙城在古诗文里,从来就没有指过人。

龙城飞将,古代地名与人的绰号或姓名连用,正确的姿势是什么?

第一种,比如“常山赵子龙”,常山是赵云的故乡,这种用法比较常见。

但是也有另一种,一个人如果长期居住在某地,也会被这样连用。比如“山东人李白”,出自元稹掀起千古骂战的杜甫墓志铭,李白并非山东人,但为什么有这种用法?因为李白从天宝三年出长安后,在太行山以东居住了十几年,以至于有“山东人李白”的说法,杜甫作为李白的同时期人,也有“汝与山东李白好”的诗句。

第三种就是在某地为官,也常常会有这种连用。比如柳宗元后来就有柳柳州的名号。比如韦应物,本事京兆人士,宋朝王禹偁有“不遇苏州韦应物,昼公篇什向谁誇。”的诗句,因韦应物在苏州任刺史,后来又称韦苏州。

也就是说,无论时祖籍地、居住地、为官地,都可能与人名连用。但唯独没有所谓的在哪儿打了胜仗就连用起来的讲法,换句话说,这种用法不成立。包括著名的燕然勒石,封狼居胥,没有燕然窦宪的说法,也没有狼居去病的说法。更何况,龙城之战只是卫青初出茅庐而已,才斩杀700人,远远不是卫青最辉煌的战役,为啥要用这个词语来联系卫青???不能用朔方飞将呢?朔方郡可是卫青打下来才置郡的,比起龙城之战辉煌太多。或者定襄飞将,就更明白了,卫青曾经两次从定襄出塞。

史书里,飞将在唐代及之前,一般说的是啥?

1、无疑第一代飞将就是李广。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后来又流变成飞将。

据魏元忠《上高宗封事》:夫以李廣才氣,天下無雙,匈奴畏之,號為「飛將」

2、吕布,这是第二代飞将

据《三国志》: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

3、单雄信,第三代飞将。

据《旧唐书》单雄信者, 曹州人也。翟让与之友善。少骁健 , 尤能马上用枪 ,密军号为「飞将」。

4、李世民的小舅子张琮也被叫做飞将

据《南安懿公碑》:然則輕車飛將,靡刺舉之方。

这是李商隐之前的明确的飞将们,唐代后来还有李克用、卢文进被称为飞将。

文学作品里,飞将在唐代及之前的诗文里,指的是什么?

蓟门秋气清,飞将出长城。——出塞(南北朝·刘峻)不好锁定是谁。南北朝时期,南朝文人也会创作一些边塞诗,一般都是故作姿态的模仿古题,实际上他们压根没到过蓟门。这里仅从蓟门看,确实更像李广,“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他曾经从蓟门出塞,蓟门乃右北平郡治下。但诗后面又有交河,可见完全是门外汉拼凑一番。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从军行(南北朝·卢思道)卢思道其人其实是北齐人,北周灭北齐后才入北周,隋朝成立才两年就挂了。也就是说这首从军行应该是他在北齐时所作,他没经历过烽火照甘泉的事情。不过是用乐府旧体杜撰创作,有点怀古的意思。这里烽火照甘泉用的是汉文帝十三年匈奴大举入侵的旧事。烘托背景而已。实际上也就是拼凑的作品。但这里的飞将指的是李广应该无误,出祁连当然不对。李广曾经从雁门出塞,霍去病攻祁连山是从陇西出塞。只有田广明是祁连将军对得上号,但这里肯定不是指田广明。这首诗与刘峻的出塞一个毛病,盲目堆砌边境地名,一会儿祁连,一会儿马岭,一会儿蓟门。但是最后的总结月“将军何处觅功名”可知这首诗还是讲的李广。凡是与觅功名搭钩的肯定是说李广了。

飞将下天来,奇谋阃外裁。——从军行五首 其四(唐·皎然)这首看不出个啥来。

飞将送迎遥避马,离亭不敢劝金杯。——边上送杨侍御鞫狱回(唐·马戴)这里的飞将,应该指的是杨侍御的随从军马。

雪满衣裳冰满须,晓随飞将伐单于。——塞下曲二首 其一(唐·令狐楚)不知道具体指的什么事。

汉家飞将下天来,马箠一挥门洞开。——平蔡州三首 其一(唐·刘禹锡)这里明显是指李愬雪夜破蔡州事,以汉喻唐,这个飞将当然是说李愬。

五营飞将拥霜戈,百里僵尸满浕河。——收襄阳城二首 其二(唐·戎昱)这里指的是众将士。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远。——军城早秋(唐·严武)这里也是指自己麾下的将士。但是也确实用的是李广事迹,叮嘱手下不要像李广那样匹马而还。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古风 其六(唐·李白)明显说的是李广。

吾友从军在河上,腰佩吴钩佐飞将。——寄河阳从事杨潜(唐·李涉)这个飞将应该是指当时河上的军事主官。有可能指的是令狐楚。

身承汉飞将,束发即言兵。……幸应边书募,横戈会取名。——赴邠宁留别(唐·李益)明显是借用李广一事。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九(唐·杜甫)这是杜甫在秦州作的诗,秦州是李广故乡,这里解释为李广为宜。(此处有修改)

弟兄间世真飞将,貔虎归时似故乡。——述旧纪勋太原寄李光颜侍中二首 其一(唐·杨巨源)这个飞将用来称赞李光颜兄弟。

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送李将军赴定州(一作送彭将军)(唐·郎士元)这里用李广来指送的这个李将军。

天子金坛拜飞将,单于玉塞振佳兵。——从军行(唐·贺朝)可能指的是薛讷为并州长史一事。

铁岭探人迷鸟道,阴山飞将湿貂裘。——雨雪曲(唐·翁绶)说李广迷路的事?因为最后一句还提到李蔡了。有北门忧的典故,说的是李广不得志。

行闻汉飞将,还向皋兰宿。——度涂山(唐·寇泚)这里明显用李广指张仁愿了。

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吊王将军墓(唐·常建)汉飞将连在一起就是指李广,这个王将军说的是王孝杰。前两句还提到霍去病,是用霍去病的成功反衬王孝杰的失败。后面又用李广,可能觉得他俩比较相似。

虏尘如雾昏亭障,陇首年年汉飞将。——遐水谣(唐·温庭筠)后面麟阁无名,明显说的是李广,温庭筠还有一些诗为当时的将士得不到应有的奖赏而惋惜。

投笔弃繻生,提戈逐飞将。——古意(唐·戴休珽)这个飞将应该是指当时某个大将了。

朕所以求鸷鹗于累百,得飞将于无双,总率诸军,以临贼境。——《赐石雄诏意》这个飞将其实就是夸奖石雄的。

俾仁义之理兵,为蛮夷之俘馘。鬷六校之飞将,镇五营之劲卒。吾见出兮不归,噫名存兮身没。——张说《吊国殇文》,这里的飞将说的是众将士。

今北军羽骑,万弩齐发;山西飞将,百道争先。扫荡之期,在于晷刻,然赏罚必信,惩劝在焉。——李隆基《讨吐蕃制》指的是众将士。

昔闻飞将,今见轻车。判官西河蔺公弇,风流倩倩,文质彬彬。——《汶川县唐威戎军制造天王殿记》指的是李广,后面的轻车明显说的是李蔡。

以上比较全面的搜罗了唐代及之前的诗文提到飞将的。很明显,其中相当一部分指的是李广,至于吕布、单雄信,也为飞将这个名号做了贡献,所以飞将成了骁勇的代名词,到了唐代逐渐泛化了,可以指全体将士,也可以指当时的某个将军。

出塞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过去所有的研究者都忽略了出塞的创作背景。到了唐朝,边塞诗人就不像南北朝时期的边塞创作者了,他们都到过边境,而且创作都是因时而发,并不像南北朝那帮人一样凭空臆想。王昌龄的边塞诗,都有很强的时代事件指向。比如上面提到的大将军出征,已经非常像是指说张守珪破契丹了。

比如《塞下曲四首》,明显是王昌龄出河陇时所作。

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这里交代了由萧关出塞,明显是往西北走了。

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这里交代出塞后走到临洮一带,有很清晰的路线指向。昔日长城战则可能指向开元二年武街之战打破吐蕃,当时的战场就在临洮。

其三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这里应该是接着昔日长城战所说的感慨。

其四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这里所说的霍将军,应当是以霍去病来指代当年武街之战牺牲的王海宾,也就是王忠嗣之父。王海宾牺牲后,唐玄宗亲自抚养王忠嗣,称其为去病孤。当时以霍去病指代牺牲的王海宾,非常合适。

(据《新唐书·王忠嗣传》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抚之曰:“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

王昌龄的边塞诗,细细看来都是可以找到相应的历史背景的,绝无凭空感慨的说法。那么出塞又是什么背景呢,出塞一共连着有两首: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据胡问涛先生考证,王昌龄作出塞诗,应该是在开元十一年之前,胡问涛同时认为王昌龄应该是公元690年左右出生。在开元十一年之前,王昌龄曾经在并州、璐州一带从军出塞,也就是唐朝的北部边境。其一,也就是本文的争论中心,很明显是基于一次败仗而作的,可见当时后突厥南下,对唐造成了严重的袭扰,当时的战事不太顺利,所以才要想起古代的大将,若他们在,胡马哪里敢南下侵袭呢。其二则是写作者在边境的战斗经历。

王昌龄还有一首《变行路难》应该也作于此时:

向晚横吹悲,风动马嘶合。前趋引旗节,千里阵云匝。

单于下阴山,砂砾空飒飒。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閤。

这里有单于下阴山一句,应该也是作者在并州从军的作品。很明显指向开元八年的那场战斗。

当时大唐北部边境,有后突厥袭扰,毗伽可汗在开元八年的时候与唐军交战,曾经击败过河西节度使杨敬述,朔方节度使王晙则按兵不动,出塞其一明显借龙城飞将讽刺王晙无所作为,发出国无良将的感慨。

现在,基本可以确认,出塞作于开元八年以后,作者于并州一带从军,感慨后突厥作乱,国无良将。

但使又是个什么意思?

但使龙城飞将在,用现代汉语翻译,就是“要是龙城飞将还在”。其实这个翻译并没有充分把诗的意思说明白。为何要用但使,其实按照现代汉语的理解,很多词语可以用。比如“若使”、“若得”等等。

首先看看但使在其他诗句里的使用: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

这三句诗,都是大诗人的作品,分别是陶渊明、李白、杜甫所写。这里但使的使用,其实都隐含了降低标准的意思。

第一句,衣裳沾湿了算什么,只要不违背我的心意。可见作者并不在意生活过得多好,只要从心自在即可。

第二句,只要主人能让我喝醉,我就能把这里也当作故乡了。可见并不要求主人接待得多周到,只要有酒喝就行。

第三句,只要我人生最后这几年能吃饱饭就行了。

我认为,翻译但使句得时候,要有“只要……就行了”这样的句诗,显得作者要求并不高,比较洒脱,降低标准。

比如:但使民瘼瘳,无忧国赋亏。只要能让老百姓不承受疾病痛苦就行了,不要担心国家赋税的亏损。这里要求并不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仅仅是不得病就是万幸了。

但使龙城飞将在,意思是:只要龙城飞将还在就行了。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并不要求有什么古代的大将来带领军队,只要有个龙城飞将就足够了。这句诗其实是深度的挖苦,认为现在的边将太没用了。这才符合这个诗的背景,其实是用这种方式鼓励将军们为国建功不要畏首畏尾。看上去是厚古薄今了,其实是一种激励刺激。

所以,龙城飞将到底指的是谁?

上面就龙城做了很详细的介绍,对飞将也做了介绍。但是龙城飞将连在一块,指的是谁?

首先排除卫青、霍去病。

为啥?因为找不到任何关于飞将明确指卫青的诗文。史书中也没有任何典故称其为飞将。飞将在唐代开始泛化,这之后是一个普遍的名号,但是卫霍这种比唐朝早几百年的人,不可能突然又挖出来赠予飞将的称号。上面说了,王昌龄没有写过任何卫霍的诗句,片字都没有。龙城虽然与卫青似乎有点关系,可那场仗并不是卫青的代表作,更像是走了运了,700人的成绩也不算显眼。也没有这种用法,在哪儿打过一仗然后就冠上名了。

卫青在诗文中,一般怎么代指的?实际上古代文人钦佩卫霍功业的不在少数。

一般称之为长平,卫青爵位为长平侯。

冠军亲挟射,长平自合围。——南北朝·刘孝仪

贰师新受诏,长平正凯归。——南北朝·庾信

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隋·杨素

长平幕府可张罗,谁见当时宾客多。——宋·刘攽

或者用车骑,卫青曾经担任车骑将军。

始从车骑幕,今赴嫖姚军。——韦应物(窦宪勒石燕然,后世多用车骑来指代窦宪,也有少数指卫青的)

或者直接叫卫青。

空营卫青冢,徒听田横歌。——南北朝·庾信

卫青终保志,潘岳未忘情。——唐·李绅

卫青开幕府,杨仆将楼船——杜甫

要不然与霍去病连用。

当学卫霍将,建功在河源。——南北朝·江淹

贵游谁最贵,卫霍世难比。——韦应物

智勇冠世超卫霍,李唐之初大功臣。——唐·江满昌

汉将小卫霍,蜀将凌关张。——岑参

文学引邹枚,歌钟陈卫霍。——唐·张说

张子勇且英,少轻卫霍孱。——李白

将家难立是威声,不见多传卫霍名。——唐·李涉

圣朝推卫霍,归日动仙曹。——李商隐

霍去病在古诗文中怎么用?古代文人崇拜霍去病的更是远胜卫青。

用霍去病的爵位代称,也就是冠军侯,冠军的代名词霍去病。

尔时始应募,来投霍冠军。——边城将诗四首 其一(南北朝·吴均)

问此将何事,嫖姚封冠军。——入塞(隋·何妥)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送张判官赴河西(唐·王维)王维对卫青不咋地,但是真服霍去病。

大君忽霆震,诏爵冠军侯。——送丘健至州敕放作时任下邽县(一作尉)(唐·储光羲)

用霍去病首次拜将的将名,嫖姚将军。

汉家嫖姚将,驰突匈奴庭。——白马篇(南北朝·孔稚圭)霸气!

嫖姚紫塞归,蹀躞红尘飞。——紫骝马二首 其一(南北朝·陈叔宝)

寒衣须及早,将寄霍嫖姚。——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十一(南北朝·庾信)

野战攻城尽如此,即今谁是霍嫖姚。——武源行赠丘卿岑(唐·皎然)

先锋秦子弟,大将霍嫖姚。——陇西行 其七(唐·王勃)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出塞(唐·王维)

双旌拥万戟,中有霍嫖姚。——广陵行(唐·韦应物)

或者用骠骑将军

妙略多推霍骠骑,能文独见沈尚书。——寄令狐尚书(唐·韩翃)

当知霍骠骑,高第起西京。——出塞二首和杨素 其二(隋·薛道衡)

或者直接叫霍去病

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光华殿侍宴赋竞病韵诗(南北朝·曹景宗)

未羡霍去病,谁论冯子都。——诗并序 其一○○(唐·王梵志)

或者卫霍并称,上面已经列举就不再重复。

以上可以看出,卫霍在古诗文中,都有特定的称号了。这些称号随着前人不断使用,逐渐意义越来越明确。绝不可能到了王昌龄这里,又给卫霍取了飞将之名。就算这么做,别人也不会这么理解。写诗用典,这个典故不是说你随便怎么取的,特别是对于早自己几百年的人。王昌龄如果要在这里用卫青霍去病的事迹,可以说但使长平大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或者但使长平将军在。或者但使嫖姚将军在,或者但使封狼将军在……有非常多的方式。决计不会使用但使龙城飞将在这种说法来说卫霍,王昌龄是饱学的大诗人,不是三岁小孩。这里排除卫霍可以说根本不需要过多的思考。

其次,有没有其他人选?

在排除了卫霍后,并不能迅速保险的确诊。我又巡查了一下其他人选。

A、苏定方,为啥我选了苏定方呢。因为苏定方曾从李靖夜袭阴山,可以说是天降神兵,虽然历史没有称之为飞将的,但这个速度绝对也是飞将一般了。而且有夜袭阴山的战斗经历。如果说跟龙城有关系,那就是破突厥可汗的龙庭牙帐了。但是迅速又否决了,一个以古喻今来说,似乎不大可能找个唐朝将军,第二,很遗憾,真的没找到大诗人们提到苏定方的诗句。

B、李靖有可能吗?李靖主导了夜袭阴山,为李唐第一大将。想想还是不可能。李卫公名声盖世,以飞将称呼他没有先例,第二个有点不尊重。像这种功勋盖世的将军,首先称呼爵位才好。

C、李世民的小舅子张琮,墓志铭里也被称为飞将,而且曾经参与破刘武周的战斗,是不是他?也不可能,不会选个名气这么小的。

至于吕布、单雄信,那也没可能。这俩在唐代历史上基本都是反面人物,单雄信被唐所杀,王昌龄怎么可能在诗歌里提他呢。

最后,李广的可能性怎么样?

上面说了,同时期非常多的诗歌里用李广的飞将典故,可以说是普遍用法。李广自然有天然的资格入围。那么,龙城又是怎么回事???

其实仔细看了我对龙城的详细介绍,会发现现在的辽宁朝阳,曾经就是龙城,也就是说,在229年的历史中,龙城是右北平的演化。其实李广得名飞将正是在右北平。

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史记·李将军列传》

在右北平得名飞将,因之成为龙城飞将是绝对成立的。那么,不教胡马度阴山怎么回事。其实上面加粗的引用也说了,匈奴躲开右北平不敢入侵。结合我上面说的,“但使龙城飞将在”,其实有降低标准的讽刺之意。李广在右北平,都曾经让匈奴避之数岁。似乎有用功业并不那么高的李广寒碜王晙的意思。

这个右北平与龙城的关系似乎有点绕,王昌龄会为了用个典故搞得这么绕吗?那是有可能的。这句诗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历史上就很多人没搞懂,为什么用秦时明月与汉时关连用???后来才有人破案了,原来明月也有指代关隘的意思,比如关山月的乐府旧题。可见王昌龄学力之深。而龙城飞将,是说李广在右北平是最高光的时期,得了飞将的称号,匈奴躲着他,不能说右北平飞将吧,字数超出,于是用后来的地名替代。

那么,这首诗正确的解读应该是什么呢?

这个要结合历史背景及文学语境共同解读。

开元八年,突厥毗伽可汗越过阴山,袭扰大唐边境,一举击败了曾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许多远征的将士死难,而朔方节度使王晙却不敢迎击而是按兵不动。此时王昌龄正好在并州军中,听闻此事愤愤不平,于是写下了千古名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汉的明月关隘依然长在,可是迎击后突厥而万里出征的将士们却一去不还了。汉朝的右北平太守飞将军李广曾经让匈奴避之数岁,就算现在让他来镇守边关,毗伽可汗也不敢轻易度过阴山南下袭扰啊。

阴山未必要跟李广的职业生涯产生什么作用,只是强调李广曾经做到让匈奴避之,而现在的边将却都做不到。

综上所述,龙城飞将,就是李广。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