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为什么最爱庐山?

这天才的想象,夸张的比喻,字字珠玑,惊心动魄,仿若庐山之水是从天上而来,让读者脑海中的庐山也似乎变成了一座仙山、一座空中之山,这种飘逸、洒脱、仙气十足的风格,可以说,真的很李白!

李白,大唐灿若星河的诗人里,他是最璀璨的那一颗,自带神仙气场。

“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游历过的名山大川不少,但要说与他情缘最深的,恐怕非庐山莫属。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李白来过庐山5次,并曾在庐山五老峰下的屏风叠隐居过。

李白是个矛盾体,一生都在入世与归隐之间挣扎摇摆。他带着梦想出发,深信自己能为国家出谋划策,成为超一流政治家,却屡屡碰壁,被磕得头破血流,甚至差点儿赔上性命。

每次受伤后,李白便带着满身伤痕回到庐山,被大自然治愈后满血复活,随后再次出山,接着碰壁,然后继续回去疗伤.......如此反复。

可以说,李白五上庐山,映照了他矛盾挣扎的一生。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公元701年,李白出生于四川绵州青莲乡。

如同他模糊的家世背景一样,少年李白出川前的成长经历我们知之甚少,但从尚存的文字中,还是能捕捉到他那时的寂静富足与灵动美妙。

某天有一樵夫在路过“野竹分青霭,飞泉挂壁峰”的岷山时,无意中撞见这样的场景:

一位十八九岁的翩翩少年和一位身穿道袍的道长,举着手,迎着林子里的万道霞光,嘴唇翕动,似在轻唤细语,他们手上、身上、胳膊上、还有周边,到处都是各种奇禽珍鸟,叽喳啁啾,清脆悦耳,鸟儿们“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

这五色斑斓的画面,胜似仙境,樵夫看呆了,以为遇到了会驭鸟术的神仙。

下山后逢人便说”岷山住着活神仙“、结果整个绵州都传变了,引得当地太守也忍不住前去一探究竟,看得目瞪口呆,认定这二人有特殊才能,想推荐他们参加道科考试,两人均婉拒了。

为啥拒绝呢?因为这二人中,有一人是不屑博取功名的纵横家东岩子赵蕤,赵蕤年轻时经历过高宗驾崩、武后篡唐,深知朝廷波诡云谲的凶险,因此便带着妻子隐居戴天山炼丹熬药,不肯出仕,他著有济世经邦的韬略奇书——《长短经》。

另一位翩翩少年就是东岩子的徒弟李白,少年李白可瞧不上道科这种普通举荐,他十几岁就跟着赵蕤学习纵横捭阖的帝王术,目标是一飞冲天,成为管仲、谢安那样的治世能臣,辅佐君主、上阵杀敌,然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白哥确实有骄傲的资本,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五岁开始背诵六甲,十岁开始学习诸子百家,十五岁做的诗赋就比西汉司马相如还厉害,还会剑术......妥妥的天才少年啊!

所以年轻气盛的李白经常自比大鹏,哪怕有事求见官员,被不受待见后也毫不客气、狂妄回怼。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哥是能干大事业的,你们竟然对我冷言冷语,就连孔子都说“后生可畏”,你却有眼无珠。今天你对哥爱答不理,明天哥就让你高攀不起!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公元725年,24岁的李白离开四川,开始了游历生涯。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再见了故乡!虽然我依依不舍,但“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李白乘舟出三峡,经过洞庭湖顺着长江一路东下,一边游历名山大川,一边“遍干诸侯,历抵卿相”。

第一次来庐山,留下千古名句

公元726年,25岁的李白顺着长江来到浔阳游览庐山,于是有了那首名震千古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天才的想象,夸张的比喻,字字珠玑,惊心动魄,仿若庐山之水是从天上而来,让读者脑海中的庐山也似乎变成了一座仙山、一座空中之山,这种飘逸、洒脱、仙气十足的风格,可以说,真的很李白!

也许很多人对开篇”日照香炉生紫烟”中,为啥是“紫烟”而不是“白烟”感到疑惑,因为李白所处的唐朝是以道教立国,修仙氛围浓厚,而紫色是道教里的尊贵颜色,因此“香炉生烟,紫气东来”,凸现了修仙的场景。

其实这首人人会背的《望庐山瀑布》只是李白写的其二,在这之前还有一首《望香炉峰瀑布》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这首知名度虽然远不及上一首,但描绘香炉峰瀑布的层次角度更为丰富,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乍一看还以为这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飘洒在半空之中;再大的海风都吹不断它,江上的明月却能把它照穿;那飞舞的水珠散发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腾......

这天马行空的想象,行云流水般奔放豪迈,是年轻人才能迸发出的瑰丽气息啊。宋朝诗人韦居安对这首五言诗赞不绝口:“语简意足,优于绝句,真古今绝唱”,并认为“非历览此景,不足以见诗之妙”。

这个时期的李白热血沸腾、胸怀四方之志,因此哪怕极爱此处风光,他也并未贪恋,小住几日便下山顺着长江水路前往下游的南京、扬州一带了。

“酒瘾安陆,蹉跎十年“

在金陵一带,李白花钱如流水,他对朋友仗义十足,时常慷慨接济,在扬州不到一年时间就“散金三十万”。

曩[nǎng]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

李白家里是经商的,所以他肯定不差钱。可出门在外游山玩水、四处交友,却没有收入来源,带的钱再多也经不起这般消耗啊。

在扬州客居期间,李白还生了一场大病,这才品尝到了生活的辛酸与无奈:

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

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钱快花光了,却没找到满意的工作,再这样下去,政治抱负就快成泡影了。大丈夫没有一番作为,又怎么好意思灰溜溜地回老家呢?

李白着急了,他迫切希望有人能将他带入官场。

病好后的李白继续游历,虽然没能逮着工作机会,人生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公元727年,26岁的李白在湖北安陆认识了大唐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当了上门女婿,用他的话说,这之后就过上了“酒瘾安陆,蹉跎十年”的平淡时光。

可惜,许家小姐红颜薄命,为李白诞下一儿一女后没几年便去世了,李白这个上门女婿在许家自然也待不下去,他不得不重新开始为了生活而奔波,于是辗转来到长安,成了“京漂”中的一员。

是金子就会发光。公元735年,李白在长安认识了光禄大夫兼秘书监贺知章。对!就是那位写下“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京城文坛大咖。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贺知章在读完这篇《将进酒》后无比震惊,what?诗还可以这样写?长短不一,奇思纵横,这自由夸张的想象力简直不是凡人,是被贬下凡的神仙吧?走,喝酒去!从此诗仙、谪仙人的名号也就被传开了。

这一老一少两人在酒楼里喝的天昏地暗,越聊越开心,相见恨晚,走的时候才发现兜里没带那么多钱,贺知章便把随身携带的一只小金龟拿给店家抵账,李白后来回忆此事时写了一首诗: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有了文坛大咖的卖力宣传,李白人生开挂了,他名动京城,就连玄宗也经常听到贺知章与玉真公主对李白的交口称赞。

公元742年,41岁的李白终于迎来了人生高光时刻——朝廷召其入京!

哈哈哈哈!哥早就说过,是要一飞冲天,干大事业的!

“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初入长安,玄宗见李白“神气高朗,轩然若霞举,不觉忘却万乘之尊,亲下步辇以迎之”。白哥卓尔不群的文采更是让玄宗如获至宝,于是“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白哥终于成了炙手可热的红人。

可没多久,他就高兴不起来了。

他原以为自己可以从此如孔明一般,协助君主,一展治国之邦,却没想到自己只是玄宗手里一支粉饰太平、吟风赏月的文娱之笔。

心理上的落差,让他的清高狂妄症又犯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张狂、嗜酒如命,且喜怒太形于色的个性在官场上又比较容易得罪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在长安呆了不到三年,李白便被玄宗赐金放还了。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理想既已破灭,那就浪迹江湖吧。

携妻上庐山求仙问道

政治上失意后,李白便又开始放飞自我,到处游山玩水、寻仙问道,不仅在山东齐州紫极宫接受符箓,成为一名正儿八经的道士,也认识结交了一众诗酒朋友。

先是在洛阳认识杜甫,诗仙与诗圣关系好到亲如兄弟,喝醉酒了就干脆同被而卧,白天再一起结伴出行。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后来他们又认识了浪迹天涯的高适。三人同游,一起饮酒、吟诗,互相吹牛,好不快活。

公元750年的某一天,李白与杜甫、高适在汴州(今开封)饮酒赋诗时,遇上了此生的灵魂伴侣——则天朝宰相宗楚客的孙女。

这位宗大小姐不仅才貌双全,还是李白的狂热粉丝。李白当日在梁园的一面墙壁上写下《梁园吟》,宗大小姐太喜欢了,怕这首诗被人擦掉,当场豪掷千金买下了这面墙。

如此迷妹,李白怎能不心动?

李白不久后便与宗大小姐成婚,而这也让李白再度与庐山结下了解不开的缘分。

由于夫妻俩都追崇道教,宗夫人想求仙问道,李白就大力支持,听说庐山五老峰旁的屏风叠住着道法很高的女真人李腾空,李白便专程送夫人前往庐山,拜李腾空为师。

李腾空的父亲是有名的奸相李林甫,口蜜腹剑干了不少阴损事,但是李腾空的名声却要好很多。她年少时与蔡侍郎之女蔡寻真一起来庐山学道,研究道经、开坛讲道,并常采集研制丹药为人治病,因此声望颇高,现在庐山上还有这位女仙的遗迹。

李白送夫人上山学道,也专门写了《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其一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庐山山碧林翠、幽然静逸,夫人你若是觉得在这里适合长久清居,可别忘了邀我上山,我们一起“弄紫霞”、访神仙”。

其二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

“罗衣曳紫烟”,李白想象着自己妻子身穿道服飘曳紫烟的意象,与24年前初来庐山时的意境连接了起来。

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逃难隐居庐山

自打从长安赐金放还后,李白看似一直在逍遥的仙游四方,但内心却隐藏着巨大的失落与不甘,从他在这期间写的诗中就能看出,比如《梁园吟》里:“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我唱归唱呀、乐归乐,别看我现在逍遥远方,但我就像当年谢安东山高卧一样,一旦时机到来,我随时可以挺身而出,救济苍生。”

还有与杜甫高适在兖州分别时作的《临江王节士歌》:“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如何才能挥动手里的“倚天剑”去灭敌报国呢?白哥借倚天剑暗喻自己拥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却怀才不遇,只能空自悲叹。

公元752年,李白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了塞外,他想通过塞外参军这条路重新进入朝野,当时塞外最大的幕府是安禄山,于是李白去了幽州。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李白想看看这个自称“腹中正有赤心”的安禄山,是否真的对大唐王朝忠心。如果是真心的,那就可以入安禄山幕府,寻找为国立功的机会。

然而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李白到幽州后观察到安禄山反心已起。但偏偏那时唐玄宗还特别宠信安禄山,凡是有人报告说安禄山有反心,唐玄宗无一例外把人捆起来送给安禄山。

李白不敢轻举妄动,想观察一阵,伺机而动。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势如破竹,河北各地很快沦陷,李白没想到会崩溃得如此之快,他原想赶紧进京向皇帝献上自己的灭胡之计,可还没等到达长安,函谷关以东地区,就已全部沦陷到敌人手里。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奔亡道中五首》)

李白觉得当时形势非常危急,他已经无法进京了,于是转而向东上了华山。在华山呆了一段时间后,形势更加严峻,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逃往川蜀。

此时的李白只好带着失望和迷茫一路南逃,

“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

国难当头,却报国无门,李白无奈来到浔阳进入庐山避难,在屏风叠隐居了起来。

这是李白第三次来庐山,隐居了长达半年之久。他修建读书草堂,于756年写下《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李白在这首诗里对自己前半生做了总结,并写出了自己有心报国却无奈蹉跎时光的不甘与痛苦。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
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
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
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
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
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

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明明才华压倒了屈原、宋玉,也可以让邹阳和枚乘都为之倾倒,但是我却遇不上伯乐,这一身的才华无处发挥啊。”

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有心杀贼却为时已晚,只能隐居在屏风叠。”李白的字里行间满满都是忧愁与无奈。

在隐居期间,李白经常循着陶渊明的足迹游览庐山各处,去东林寺拜访高僧、登秀峰观赏瀑布、在风景如画的海会赞叹巍峨壮观的五老峰......他越来越喜欢这里,甚至萌生了在此安家的念头。

登庐山五老峰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位于庐山东南边的五老峰,由于山顶被垭口所断,分成了并列的、连体的五个山峰,远远望去就像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所以称为“五老峰”。

但在我们这位想象力逆天的大诗人眼里,太阳的光芒洒照在五老峰上,像一朵巨大的金色芙蓉花在天空下美丽绽放,实在太有浪漫气息了。

登上五老峰,山脚下的九江城、鄱阳湖、长江......这些秀美的景色都能尽收眼底,难怪诗人想把家安在这里呢,有什么比大自然的山水更能治愈人心呢?

出任永王李璘幕僚,被捕入浔阳狱

李白在庐山的隐居时光是美好的,如果没有意外,他可能就在这山清水秀中安度余生。可惜永王李璘过浔阳时打破了这份宁静,也让李白沾上了洗不清的政治污点。

757年初,永王李璘的幕僚韦子春找到李白,三次上庐山游说他加入永王阵营。李白听说永王的部队就在九江,觉得这是一个实现人生理想的好时机,他在《赠韦秘书子春》一诗中,记录了这次志同道合、相见恨晚的谋面会谈过程:

斯人竟不起,云卧从所适。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惟君家世者,偃息逢休明。
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
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

韦子春说到李白的心坎上了,他看出来李白隐居只是迫不得已,内心是渴望建功立业的。

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
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李白也觉得自己应该像东晋谢安一样,关键时刻出来“济苍生, 安社稷”,待功成身退后,再归隐江湖。

韦子春的三上庐山让李白想起了“三顾茅庐”,点燃了他出将入相的理想火苗,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就是诸葛亮与谢安的结合体,有把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让反叛的胡人心悦诚服,他提笔写道: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选自《永王东巡歌》)

李白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入了永王李璘幕府。

然而白哥还是过于天真,永王李璘并非真心平乱,他只是借机培植壮大自己的势力,与哥哥李亨争夺帝位。

公元756年7月9日,李亨(唐肃宗)抢先在灵武继位,他深感重兵在握的李璘对自身皇权是极大威胁,勒令其交出兵权,退守成都。永王拒绝,兄弟之间的战争随即爆发。

最后,永王兵败被杀,可怜李白连安史叛军的影子还没见到,就被当作了造反派,抓进了浔阳狱,而他那首广为流传的《永王东巡歌》就是附逆罪证。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这一句把永王李璘吹成了比秦皇汉武还牛的雄主,都能跟他的曾祖爷爷李世明齐名了,这让继位成功的唐肃宗能不生气么?

哥啊,吹牛也要讲究尺度,在局势尚未明朗的情况下,吹牛吹大了是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的。

浔阳狱中大量写信求救

被抓后的李白既悔恨又害怕,他在狱中不停地写信求救,说自己是被永王胁迫的,夫人宗氏则拿着求救信四处奔波。

第一个向李白伸出援手的是收到《中丞宋公军次浔阳》的御史中丞宋若思,宋若思的父亲宋之悌与李白交情深厚,宋之悌晚年遭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伤心不已,写下《江夏别宋之悌》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我平生没怎么哭过,但此时却让我泪下无穷。”

也许是感恩于李白对父亲的情谊,宋若思有心帮忙救李白,但仅凭宋若思一个人,又似乎力量有限。

碰巧,帮助肃宗平叛的前宰相崔涣途径浔阳,李白赶紧一口气连写了《系浔阳上崔相涣三首》、《狱中上崔相涣》、《上崔相百忧章》给崔涣。

诗里说自己跟随永王完全是为了平灭叛乱,恳请崔涣能为他昭雪,免除罪名,并且拼命拍崔涣的马屁,

贤相燮元气,再欣海县康。
台庭有夔龙,列宿粲成行。
羽翼三元圣,发辉两太阳。

这几句将崔涣比喻为辅弼良臣的夔(kuí)龙,守护着肃宗和玄宗两个皇(太)帝(阳)

应念覆盆下,雪泣拜天光。

最后这一句说自己像雪中孤鸟,希望对方可怜可怜自己,发发善心救他出狱。

这一句着实让人心疼,曾经那个飘然若仙、经常自比大鹏,相信自己可以一飞冲天的李白,他的自信、骄傲与不可一世正被残酷的现实狠狠毒打着,此刻的他只是一个深陷恐惧、瑟瑟发抖的花甲老人.......

李白的诗文打动了崔涣,在宋若思和崔涣的合力帮助下,李白终于获释。

然而,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李白被判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公元758年,58岁的李白从浔阳出发,踏上了流放之路。

好在上天并没有让他受罪太久,在流放途中,由于关中大旱,朝廷特赦天下,流罪以下一切放免。

幸福来得太突然,恢复自由的李白重见天日,他开心到起飞,写下了此生最畅快的一首诗: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马上就可以回到浔阳和家人团聚,这漫长的旅途也变得畅快无比。

此刻白哥的笔下满是意气风发,内心的轻松与雀跃藏都藏不住。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也许没有人比李白更担得起这句话了,不管经历怎样刻骨铭心的磨难,只要曙光重现,他就立刻与生活握手言和,他的内心充满阳光,永远是那个鲜衣怒马的少年。

历经磨难,执念依旧

在获释回浔阳的途中,李白路经江夏,他的好友——时任江夏太守韦良宰盛情相迎,李白写下了平生最长的一首诗《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这首166行830个字的超长诗,白哥可是从天上写到地下,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倾诉着自己的“行路难”。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
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

他说自己受仙指引下凡而来,一开始就学习霸王战略,希望能一展抱负,但却落得个四海漂泊的下场。

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自己的剑法虽不能敌万人,但文章却四海之内无敌手,可这又有什么用呢?”李白的执念依然是进入朝廷、建功立业。

他在此诗中甚至拍起了好友马屁,说韦良宰的文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不小心就创造了个千古名句,这要命的才华),只为求对方在去朝廷赴任后别忘了举荐自己。

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李白这一生为了自己的执念,不知碰了多少壁,栽了多少跟头,甚至让他陷入了一场差点就万劫不复的灾难,可他依然不想认命。

其实天资聪颖的李白应该知道,无论古今,无论是谁,一旦获罪被判刑,基本意味着政治生命的结束。他的执着或许只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努力过,就对得起初心。

告别庐山,大江茫茫去不还

公元760年,59岁的李白再登庐山,写出了此生最豪迈、也是赞美庐山最好的一首诗,句句经典,让人读来都直呼过瘾,开篇第一句就是网红名句。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前几句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自己寻仙访道的隐逸之心。

中间部分,不惜以浓墨描绘出庐山不同视角的壮观与秀美,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天地至大,浮生渺小。跟广阔的天地比较,人间的得失根本微不足道。也许白哥此时终于解开心结,放过了自己。

后文转而写出了自己的内心:希望早服仙丹,修炼升仙,回到幻境里的神仙世界。

最后两句,想象出仙人在彩云里,手捧着芙蓉花,迎接他一起邀游太清。

不久后,李白似乎预见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在《过彭蠡湖》一诗中他写道:

青嶂忆遥月,绿萝愁鸣猿。
水碧或可采,金膏秘莫言。
吾将学仙去,冀与琴高言。

我要学仙去了,希望从此以后可以与仙人琴高谈心。

在离开庐山的第二年冬天,李白逝世于安徽,享年六十二岁。

结语

李白的一生都在“隐”与“仕”之间苦苦挣扎,而五到庐山的经历恰恰是他这种挣扎的真实体现。

当他豪情万丈时,庐山给了他朝气蓬勃的希望;当他仕途受挫时,庐山又给了他温柔的抚慰;当他暮年受尽屈辱时,庐山又帮助他打开心结。

李白也是深爱庐山的,他评价庐山:“予行天下,所游览山川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

李白也用他天才般的情思,给庐山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和魅力。李白与庐山,早已相依相偎。

纵观李白的人生,尽管他始终未能实现目标,可这位旷世奇才却给人世间留下了最璀璨的遗产。

余光中评价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杜甫评价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评价自己:“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六神磊磊说:

如果没有李白,我们就不知道扬眉吐气、仙风道骨、一掷千金、一泻千里、浮生若梦、蚍蜉撼树、妙笔生花......

如果没有李白,我们也不能鼓励安慰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

如果没有李白,我们更无法想象黄河之水从哪里来的,庐山瀑布有多高,燕山雪花有多大,蜀道究竟有多难,桃花潭水又有多深。

这位超逸绝尘的诗人,已然化成了一种基因,永远融入了我们的血脉之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