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亭
【唐】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谢亭:即谢公亭,在安徽宣城城北,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谢朓在此送别过友人。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谢朓、范云当年离别之处犹在,如今每睹此处景物则不免生愁。“愁”字内涵很广,思古人而恨不见,度今日而觉孤独,乃至由谢朓的才华、交游、遭遇,想到自己的受谗遭妒,都可能蕴含其中。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两句紧承上联“离别”、“生愁”,写谢公亭的风景。当年诗人欢聚的场面不见了,此地显得天旷山空,谢公亭上惟见一轮孤月,空山寂静,碧水长流。这两句写的是眼前令人“生愁”的寂寞。不仅有怀古之感,同时包含李白自己的情感,李白的诗,也经常为自己生活中故交云散、盛会难再而深致惋惜。
接着两句“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不再用孤月、空山之类景物来写“生愁”,而是描绘谢公亭春秋两季佳节良宵的景物。两句看上去似乎只是描写今日的风光,而由于上联已交代了“客散”、“山空”,读者却不难从这秀丽的景色中,感受到诗人言外的寂寞,以及他面对谢公亭风光追思遐想,欲与古人神游的情态。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诗人在缅怀遐想中,似是依稀想见了古人的风貌,沟通了古今的界限,乃至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这里所谓“一相接”,是由于心往神驰而与古人在精神上的契合,是写在精神上对于谢公旧游的追踪。这是一首缅怀谢朓的诗,但读者却从中感受到李白的精神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