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穷兵黩武导致生灵涂炭,但我认为功垂千秋!

匈奴太强大了,所占的地盘也比汉要大,骑兵面对步兵的优势也太明显。刘彻作为汉朝领袖,他看到大月氏被灭国,国王的头被做成酒杯,他怎么可能不怕?不积极备战的结果可能就是汉也被灭,成为其他民族战绩册子上的记载。

仅从汉武帝一代人来看,汉武帝穷兵黩武导致生灵涂炭,但是,从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来看,汉武帝功垂千秋。按照某些人的逻辑,其实日本人统治中国不一定比果党差,汪精卫简直民族英雄。毕竟日本人带来的些许进步可以让老百姓吃的饱一点。牺牲一代人的利益,换取整个国家民族后世的利益是很有必要的。

政治家不是以好人坏人评价的,汉武帝仅仅凭这个孝武的谥号就可以踩在中国历代几千个皇帝头上了,他一生的成就是对内加强了了中央集权,对外用武力拓展了汉民族的生存空间。正如陈宝国版的汉武大帝开篇的几句话,概括了一生的功绩。在他之前,中国中央政府的影响力或者说对下面地方政府的控制能力是很弱鸡的,都说他独尊儒术,实际他治国理政用的是法家思想。他的几项政策思想从现在的中国依然能看到缩影,如盐铁专营,以法治国,中央集权强干弱支。人无完人,不能用缺点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功绩,毕竟那不是司法判刑。

汉武帝中期称户口减半,一是夸张,二是法家酷吏死亡了,土地兼并,户口隐藏起来了。主要是户口隐藏问题太严重了。看看汉武帝晚年干什么?打击土地兼并,减少徭役(主要是战争使用的徭役)重用实干派重臣。汉武帝初期为了复仇匈奴,取得长乐宫权力(汉初权力结构两宫制,长乐宫能辖制未央宫权力)需要整个国家力量,思想统一,儒家用君权神授来解决合法性换取独尊儒术。汉武帝用了,于是集中力量干趴匈奴。儒家鲁儒派已没落了,公羊谷梁开始起来了。那怕站在今天的高度,依然能感受汉武帝的王霸之气!

匈奴在汉初困高帝,辱高后。数十次杀入汉地烧杀抢掠,如果不解决匈奴,汉还不知道能存几年?更不知道多少人没于匈奴!在长乐宫的掣肘下,年轻的武皇不拘一格使用人才,马夫大将军,亲手培养冠军侯大司马,酷吏张汤,渔夫财政大臣桑弘羊(打鱼卖鱼)这样的魄力,决断力,眼光。看史记关于武皇的判断,不是那么客观,原因你们知道的,就连汉武帝亲手培养的冠军侯都受牵连(李广难封,李广何德何能封侯拜爵)太史公已难免俗人!

批判归批判,但彻底否决汉武帝太荒谬了吧,还给倾向汉武的人戴帽子,有些可耻。并且户口减半主要原因是因为民不堪重赋而隐报户口(俗称的黑户),当然也确实有客观的死亡,但后者不是减半的主要原因。汉武帝的很多业绩是弊在当代,客观的批判是为了警世,为了借鉴;但后世之人既得偿其战略和历史的善果,又以小仁政小仁德的情怀大肆的否决秦皇汉武这样的巨人,未免太愚蠢了。我更倾向于认同同等身份的人评价同等身份人的评语,肤浅促狭之人修史是最恶心的,用自己的私家之心揣测大人物的心思,基本上做的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龌龊事,真英雄没有所谓明显的个人恩怨,家国之事才是他们的胸怀大事。

昭宣中兴的政策起点是汉武帝轮胎罪己诏。这道诏书还是在主战派占上风时,主动提出的。昭帝和宣帝前期的休息局面,都是汉武帝布局而留下的遗产,很难想象,执政半个多世纪的汉武帝这般权威的人,如果在最后不踩这一脚刹车,幼主上位,谁有那么大的政治能力去扭转惯性政策的方向,只会产生更大的政治路线之争和内耗...那些把汉武帝骂得一无是处的人,根本没有历史人物当成个人去看。

只有适应社会的人——他们会成为时代的伟人。也只有这些人才会缔造伟大的功业。但是很抱歉,总有些人要做布鲁诺。你可以质疑是非观,你可以觉得我们这种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的帮助。但是我们这种人只想为自己活。只想为自己心中的信念活——只想着做一个圣人来成全自己,不考虑以后千秋伟业。

打匈奴应该打,必须打,哪怕真的打到民不聊生也必须打。匈奴太强大了,所占的地盘也比汉要大,骑兵面对步兵的优势也太明显。刘彻作为汉朝领袖,他看到大月氏被灭国,国王的头被做成酒杯,他怎么可能不怕?不积极备战的结果可能就是汉也被灭,成为其他民族战绩册子上的记载。

后期去西域寻找各种物资也算明智,但动不动就大军远征西域,尤其是派李广利的几次感觉就是脑子一热做的决策,最后还把人给逼反了,导致过度消耗国力。最后罪己诏算是挽回了一些错误,稳定了局势。休养生息,尤其是托孤霍光,非常明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