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经过、安禄山叛军组成、香积诗之战、起因分析...

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一、安史之乱经过

天宝14年

公元755年11月初九,安禄山造和反;

11月15,玄宗确认安禄山造和反,当天就开始筹备募兵去洛阳防守;

12月12,也就是不到一个月,洛阳沦陷,然后玄宗杀了高仙芝,封常清;

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称了帝;

正月,派人攻打潼关;

五月,玄宗接到贼兵势弱消息;

6月初4,哥舒翰出关,初七被打败;

当月玄宗跑路,长安沦陷,玄宗入蜀;

756年,7月13,太子在灵武称了帝,朔方军出战河北;

757年,正月初五,安禄山被杀,安庆绪称了帝;

757年,正月,雎阳防御战开打;

757年正月,李辅国和张皇后诬告建宁王,肃宗赐死建宁王;

757年,10月,雎阳沦陷;

757年,10月,洛阳收复,安庆绪战败逃亡邺城,唐军开始收复河南河东,肃宗还都;

安庆绪整顿残军;

757年12月,史思明扣留安庆绪使者,降唐,半年后复叛

758年9月,郭子仪9节度使攻安庆绪邺城;

758年10月,李嗣业收复卫州,安庆绪求援史思明,让帝位

758年12月,史思明攻破魏州;

759年2月,邺城围了4个月,久攻不下,史思明断唐军粮运;

759年3月初六,唐军号称60万步阵于安阳河北,史思明率精兵5万,双方激战伤亡惨重,郭子仪军至,未及列阵,突然狂风大作,双方惊退,唐军一退不止,节度使各自率军退还,肃宗罢免郭子仪,史思明驻军邺城南,诱杀安庆绪,高尚,崔乾佑,入邺,留史朝义守邺,自己兵还范阳,称了帝

(翻明清史料,你会发现一个规律:8~11万,会号称50万,5万上下,会号称30万,3万左右,会号称20万)

761年3月,史朝义杀史思明,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

761年末,肃宗病重,太子监国;

762年4月玄宗病逝,肃宗病危,张皇后欲废太子,李辅国联合程元振等抓捕张皇后党羽,当夜肃宗病逝,第二天,唐代宗继位;

762年10月,仆固怀恩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唐军联合回纥军,进兵洛阳,史朝义率10万精兵来救,被打败,唐军收复洛阳

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二、安禄山叛军

1、安禄山叛军组成

安史之乱出动的叛军158000人,除了8000安禄山胡人组成的曳落河私军卫队之外,基本是汉军。曳落河这种是不占编制的,造反的军团里没有哪个是胡人军团了。

安史之乱时,安禄山造返时的十几万军队,所有军和团的番号,编制,格名,矢名,军的部驻地,军和团长姓名,副军长姓名,军法官姓名……都是可以查询对照的。

如果说有胡人军队,倒是可以问问哪个军团是胡人组成的?

军团番号是什么?

军团编制是什么?

军团格名,矢名是什么?

军旗军徽是什么?

军部驻地是哪里?

军团长,副军长,军法官的名字是什么?

不要以为古代数据记载模糊、语焉不详,只不过传到现代的资料较少,一般没人关注。西汉士兵的健康手册和体检报告都有出土,唐朝西域一个军团一年之内的所有采购清单中国史料都有,河西一个军团每个士兵的花名册都有,全国军队数量可以精确到个位数(资料烂在储存室、仓库,考古地方保护横行,还有就是求”上进“的人太多),长沙作为从先秦就建立的大城市,历朝历代古迹都有,远离战争,两千年都没有被战争摧毁,可以说先秦2000年的文物文化保留下来的活化石,可惜文夕大火付之一炬,全部烧光。

2、安禄山叛军编制:

近卫军8000人:

曳落河:重骑兵8000人

野战军团,16个,144500人:

天兵军:领兵30000人,战马5500匹。

岢岚军:领兵1000人。

大同军:领兵9500人,战马5500匹。

横野军:领兵3000人,战马1800匹。

经略军:领兵30000人,战马5400匹。

威武军:领兵10000人,战马300匹。

清夷军:领兵10000人,战马300匹。

静塞军:领兵16000人,战马500匹。

恒阳军:领兵3500人。

北平军:领兵6000人。

高阳军:领兵6000人。

唐兴军:领兵6000人。

横海军:领兵6000人。

平卢军:领兵16000人,战马4200匹。

卢龙军:领兵10000人,战马300匹。

安东都护府府下军:领兵8500人,马700匹。

驻防军,5个,22800人:

忻州驻防军:管兵7800人。

代州驻防军:管兵4000人。

岚州驻防军:管兵3000人。

云中驻防军:管兵7700人,战马2000匹。

榆关驻防军:管兵300人,战马100匹。

就是这么讽刺,安史之乱的叛军15万人有编制的全部是汉人。

唐朝法律规定贱民不能当兵,唐朝法律规定不是汉人就是贱民。两者结合起来你觉得正规军里可能有非汉编制吗?

唐朝可是明文规定参军的必须是是一二等人才行。

三、安史之乱重要节点

1、门农山之战

安禄山造反第一仗的门农山之战,8000曳落河就被唐朝地方名团200追上全歼了,之后都是靠汉军打仗。

2、安史之乱潼关之战的影响

安史之乱刚发生玄宗还不相信安禄山会反。确认安史叛乱后唐玄宗那瞎指挥简直是没谁了,本来七万多唐军固守函谷关和潼关毫无压力,郭子仪和李光弼抄家就能肃清安史之乱的叛军,非要逼哥舒翰和幽州节度使的叛军野战,幽州的军队天天和契丹,奚族谈笑风生,那些没咋打过仗的那不找死吗,这还不算完,唐玄宗又杀了高仙芝,封常清,这操作常凯申都自愧不如了,不然两年后就是封常清就带人杀回来了。

安史之乱那些年的过程,内外交困啊,公元756年6月潼关之战,20万主力唐军全军覆没,随后长安丢失,安史之乱后潼关一战20万大军挂了后,唐朝瞬间无兵可用皇帝直接跑路。

有人问为什么跑路,不能招兵勤王吗?

但怎么招?征召要不要时间?训练要不要时间?

唐朝规定只有高贵的公民可以当兵,唐朝法律规定没有汉人血的统就没有资格当公民。

重视血统的古代,陶渊明祖上位列三公也照样是溪狗

投降的贵族默认为荣誉汉人,但高仙芝就因为不是汉人任然受尽歧视,唐朝法律规定没有汉人血的统就没有资格当公民,但是承认养子。

扯远了,安史叛乱后唐廷真正组织起决定性的反击力量要一年之后,这一年时间唐军是让一支军团抗下来的:赤水军

3、赤水军

赤水军32000人,比唐一个标准军团20000人多12000人,是当时少数超编制的存在,唐开国元勋军,在当时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美国国内的第一骑兵师,武德二年组建,河西节度使下面的主力。

潼关之战唐军主力挂了后,唐军重新在灵武集结完军队前,整整一年,一个军团硬抗整个叛军直到最后(八千曳落河号十万,还有十几万河北正规军叛军),毕竟是开国元勋部队,非常能打。其实从南北朝到宋初,有很多传承几百年的部队:龙骧军静塞军等。。。。

一年之后,757年9月,新集结的十几万人在香积寺消灭十万叛军,光复长安....

不用大清的两年,潼关之战后只需要一年,唐朝连万里之外在阿富汗驻防军都能调回关中(征召,对地方部队的直接命令),重新组织十几万军对队打回去。

西域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奉诏勤王,在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三

4、香积寺之战

15万大军,其中唐军11万,唐协军4万,唐协军里有阿富汗军队(吐火罗叶户5000人),回鹘军队,于阗军队(5000人),西南蛮军队...

回鹘军队(4-5000人)只占唐协军的1/10。凭什么是靠回纥军对队不是靠于阗军对队?我于阗(汉化程度非常高)第的一个不服。。。

那段“金帛、子女皆归回纥”太出名了,子女是奴隶的意思,然后洛阳老百姓表示那些奴隶是私人财富,回鹘不能拿走,于是给了三万匹丝绸打发叫花子了。

4000回纥兵,要当着10多万精锐唐军的面洗劫长安?

“回纥入东京,肆行杀略,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朔方、神策军亦以东京、郑、汴、汝州皆为贼境,所过掳掠,三月乃已,比屋荡尽,士民皆衣纸。”(《资治通鉴》卷二二二)

唐军自己也在抢,”子女“是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是奴隶,出处是汉语。

特别强调一点,当时阿富汗人听说要勤王时,路上边走边喊的口号是:”赴国难,讨国贼。"

5、香积寺之战大致过程

香积寺和叛军主力10万人决战。一个上午完成包围,然后一个下午斩首6万,俘虏2万

双方都是唐军,一个正规军,一个叛军,战术和装备、人员等方面都差不多,打起来就出现了双发一个旅一个团的填上去,死完了再填,打成消耗战了。

唐军攻过去,击败叛军本队

叛军预备队上,击败唐军本队

唐军预备队上,击败叛军预备队

叛军第二梯队上。。。。。如此打呆仗看谁人多。

可能有人问为什么傻拼消耗不用谋略、机动、迂回、包抄呢,为什么这么死板。。。

叛军还有最后一支预备队时,但唐军还剩下两支预备队,叛军只能赌博了,叛军出动最后的预备队机动迂回奇袭唐军,然后被唐军侦查兵发现,侦察兵点亮叛军位置发给大本营,大本营立马下令回鹘骑兵埋伏在叛军路上,直接把奇袭的叛军最后一支预备队打崩了。

此时叛军没有预备队了,唐军还有两支预备队,于是左右包抄,双方从上午开始打,中午时唐军完成包抄,然后打了一下午,阵斩6万,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阵斩记录的巅峰。

晚上打进长安,俘虏2万。

叛军被包围后,死了60%的人才崩溃,所谓古代军队10%,近代军队30%。现代军队60%本身就是一个平均数,东汉野战军记录看各种阵亡4成军队才撤退,唐军更是没有打过后世宋明那种大崩溃退千里的战斗 ,唐军几次所谓大败仗死一堆人,但唐军是进攻方,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死一堆人,然后剩下撤回来,这抗伤亡率已经是现代军队的水平了。

唐军战斗,甲骑具装是在侧翼骑兵阵线的,陌刀兵(多用步兵)是在步兵阵线里的,官军都是等到叛军预备队打完了再组织骑兵迂回包抄的。有人说甲骑具装为什么不踩烂陌刀兵,这是典型的侮辱唐军、侮辱黠嘎斯、侮辱香积寺、侮辱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会战。

堂堂之阵两支唐军对阵,顶级高手对决顶级高手,居然会出现重骑兵正面冲步兵,这种low爆的中世纪战争的行为,不是拐着弯的黑唐朝战术水平倒退到南北朝水平嘛!

叛军要让重骑兵正面冲步兵,郭子仪得笑死,直接把陌刀兵轮换下来换成长枪方阵(前面文章中的战时轮换和交替撤退战术),叛军骑兵等于白送。

6、唐朝藩镇的形成

唐朝藩镇形成的原因很有趣,史朝义自杀后,安史之乱叛军投降,但是这些叛军应该怎么处理?安禄山15万军对队可都是汉人,唐朝当兵的待遇,这里面可不少人是zf动不得的(唐律疏议。八议),比如投降的叛军将领里还有薛仁贵(薛仁贵,薛安都六世孙)的孙子.....

长安要诛河东薛氏?怕不是找死

于是唐朝就默认你投降前控制的地区,投降后全部授予节度使,就地安置,不打散编制。

为什么不打散?

十几万军对队,遣送费谁发?窦建德兵败后,投降的5万军队,唐朝也是发了退伍金后遣散的。宋朝前和宋朝后,这帮大爷不是你拉壮丁能拉来的,也不是你能解散壮丁一样能解散的,不当大爷当什么?!就前面举的例子,造返的还有薛仁贵的孙子呢,按照明朝律法诛九族?

四、安史之乱对唐财政的影响

1、安史之乱前的财政

安史之乱前的盛唐天宝时期的税收情况:

田税(即租庸调),年收入约3790万端匹屯石,约占年度收入的66.5%;

家庭收入调节税(即户税),年收入约200万贯,占年度收入的3.5%;

地税(即义仓税)1240万石,约占年度收入的21.7%;

商税等(即所谓“资课及句剥等”),年收入470万端匹屯贯石,占年度收入的8.3%。

再看看唐第二次扩张狂潮时期的军费增长情况

自开元中及于天宝,开拓边境,多立功勋,每岁军加用日增。

其费籴米粟则三百六十万匹段,(朔方、河西各八十万,陇右百万,伊西、北庭八万,安西十二万,河东节度及群牧使各四十万。)给衣则五百三十万,(朔方百二十万,陇右百五十万,河西百万,伊西、北庭四十万,安西三十万,河东节度四十万,群牧五十万。)别支计则二百一十万,(河东五十万,幽州、剑南各八十万。)馈军食则百九十万石。(河东五十万,幽州、剑南各七十万。)大凡一千二百六十万。

安史之乱前唐朝每税收差不多是5700万

然后看每年的支出

年度支出为:粮食2500万,布绢绵2700万,钱200万,合计5400万。结余约300万,占年度收入的5%。

然后前面提到的因为“开拓边境,多立功勋,每岁军加用日增”,年度军费1260万,约占财政支出23%

安禄山造返都靠手下的汉军,甚至为了给手下凑军饷,还派人北方抓胡人,贩卖到南边去,唐代是歧视最严重的朝代,与外族通婚都会判流放2000里,与斩首差不多。

”私与禁兵器者,绞;共为婚姻者,流二千里。未入、未成者,各减三等。即因使私有交易者,准盗论。

若私与禁兵器及为婚姻,律无别文,得罪并同「越度」、「私与禁兵器」、「共为婚姻」之罪。又,准别格:「诸蕃人所娶得汉妇女为妻妾,并不得将还蕃内。」又准主客式:「蕃客入朝,于在路不得与客交杂,亦不得令客与人言语。州、县官人若无事,亦不得与客相见。」即是国内官人、百姓,不得与客交关。私作婚姻,同上法。如是蕃人入朝听住之者,得娶妻妾,若将还蕃内,以违敕科之。“

”奴娶良人为妻
诸与奴娶良人女为妻者,徒一年半;女家,减一等。离之。其奴自娶者,亦如之。主知情者,杖一百;因而上籍为婢者,流三千里。
【疏】议曰:人各有耦,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宜配合

妄以奴婢为良人,而与良人为夫妻者,徒二年。奴婢自妄者,亦同。“(唐律疏议—卫禁、户婚)

胡加人=牲口,十姓贵族例外。胡人是没有人权的,实际地位与奴隶一样。所谓的有胡人有外国人,仅仅是胡人和外国人中的贵族被归化为了荣誉汉人。昆山岛(位于越南)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胡加人(奴隶)交易中心。比如著名的安禄山,他自己是胡人,就是以屠杀奚人起家,获得军方认可,赏赐了十姓贵族的安氏出身,才脱离了贱籍,加入唐军。唐军里面没有外的族,只有归化人。外族=奴隶,唐代是一个封建王朝。

2、安史之乱后的财政状况

安史之乱后唐朝税制改革直接割了一波旧大路韭菜满血复活~

有人说安史之乱后已经没有人听长安的了,那至今不知道唐朝两次金融改革和税收改革是如何做到的,话说这是拐着弯的黑宋吧,宋大一统朝代搞个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唐朝已经没人听长安的了,结果变法一次一次成功,这长安是学了阿尔泰脑的控之法吗?

而且就算很多人知道只有河北三镇不服zy,但是他们眼里的三镇估计和4w一样,实际上哪怕所谓的河北三镇不服,指的是三镇的节度使任命不理长安自己弄,但是长安搞什么改革,三镇照样听,税每年都交....

吐蕃异军突起后,唐马上派遣使臣前往巴格达谈判,随后组建旧大陆反吐蕃联盟,唐朝担任盟主~成员国包括唐朝,大食,印度诸国,回鹘,南诏,直接最后压死吐蕃

北边唐朝直接将丝绸之路改道,重新打通帝国大道走草原路线,营建黄金(的)城;

东北打通阿留申航线,直达勘察加半岛,将东北亚经济一体化;

安史之乱后恢复经济,怎么恢复?

当年丝绸之路东中段的贸易都是用开元通宝结算的,于是唐朝直接超发货币,弄得周边各国联名抗议后唐朝才收手,一波韭菜割完后唐朝直接经济恢复,唐朝的经济改革****,朝廷改税法说改就改,没人推三阻四,不像宋和明,扯皮要半天。

这就是格局的大小区别,以为真和电视剧里一样古代都是称重量碎银子的?铸造一枚质量只有四个铜钱的货币然后标明面值是10个铜钱,金属货币超发我大宋表示直接铸铁钱,铁钱不够直接印纸币,当十钱当百钱直接用zf信用背书。

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贯是钱币的单位,而不是金属质量单位,所以你把贯看成是一个恒定值,然后比较唐朝一念税收多少贯,宋朝多少贯,明朝多少贯、最后谁多谁富裕、是很愚蠢的行为,如此津巴布韦岂不是人人百万富翁。然后按照购买力,以唐军之土豪装备和消耗,维持5万大军出关几千里半年远征的费用成本在开元时是200万贯~

你知道唐朝经济靠什么维持的吗?唐朝一年军与费是宋朝2000年税收(夸张),唐朝的西域指葱岭以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唐朝是内地,那些天天bb拿下哪里浪费,入不敷出,不如不要的,然后到处浪费的唐朝天宝年间一年的军费=(没有入不敷出土地的宋朝治平年间2000年的税收),那些怕是不知道唐朝的富裕就是靠吸血吸来的。

唐朝时的汗人都是寄生虫,吸血鬼。压榨,奴役着各个国家和皿族。汉人三十税一,胡加人六税一,没有永动机,唐朝老百姓是如何过上超越那个时代生产力的物质生活的?

3、唐朝的米价

唐朝的米价有一个有趣的正相关:

武德年间,一斗米值一匹绢;

贞观四年,突然降到一斗5文;

麟德年间,几十年米价都是一斗2-5文;

吐蕃反叛入侵吐谷浑后米价飞涨,670年各国独立米价暴涨;

682年后突厥独立米价涨到巅峰:4月一斗米200文,7月一斗米400文;

700年之后,景龙年间降到一斗米100文;

开元13年降到一斗米20文;

开元23年降到一斗米13文;

天宝6年降到一斗米3-5文;

和很多人想的相反,唐处于对外战争期间,越打仗,米价越低,不打仗”休养生息“了米价反而暴涨,打仗会死人,死人了就缓解国内矛盾,打赢了有战争红利,玄宗和杨国忠都喜欢拉贵族去打仗,但是勋、贵可定不愿意送命呀,所以很简单,征兵标准176.7,到达这个界限的子弟直接绳子绑了强制带走(杜甫《石壕吏》某方面就是这个体现),古代生产力不发达,人民身高会和阶层一样形成断层,而且勋、贵家里条件好,一般兄弟众多,嫡长子可以继承爵位,二儿子可以继承田产,三、四子就只能自谋出路,有理想的读书参军谋事业(刘邦23333),不好的平时一般当猪养,这种精力旺盛不服管教的恶少,一有事就强制征用,不服就断粮,贵族儿子多不差某一个。

五、安史之乱起因分析

节度使制度概述

唐朝府兵制时期,总管大行台拥有战时的绝对权力,但各个总管只有出兵才授予,而平时由折冲府负责日常,由各卫将军和兵部负责管理,统兵权和调兵权全部分开,唯一能对军队实行统调合一的只有皇帝。

节度使制度的特点就是军政分离防止地方做大。唐律就是因为太好用了才产生了安禄山,安史之乱不是节度使制度的原因,而是唐朝自己破坏了节度使制度,不遵守节度使制度导致的。安史之乱本质上就是扩张放缓 军队&层又无法入朝 导致的自我抢劫行为 或者说另一种形式的清君侧。

募兵制时期,把精壮男子全部招募成军,由节度使负责日常,兵部只是名义上的管理,而出兵又是由节度使挂帅,导致士兵与军官形成固定关系,久而久之形成只听节度使命令而不怎么听朝廷调度的模式(但唐朝的zy派遣制度导致节度使的权利又很难越过zy,派遣官的目的就是熬资历、挣功勋,然后回zy,长安才是整个唐朝经济文化的核心)。

1、问:安史之乱除了安禄山头目外,高级将领大多是高级胡将,比如史思明(突厥)、张孝忠(奚)、王武俊(契丹)、李怀仙(契丹)阿史那承庆(突厥)、阿史那从礼(突厥)、安庆绪、安守忠、安俊雄、安晓疑、张忠志(奚)、孙孝哲(契丹)皆是高级将领,安禄山部队中最精锐的是来自契丹和突厥的精锐胡骑?

:上千折冲校尉 十几万汗人边军都临时改籍了是么?

安禄山肯定要将近卫将领换了,免得造反自己先被砍了。真正毁灭唐朝的是 ,黄巢对全国门阀的大破坏 让更底下的纯粹军汉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主角,其实也就是说唐只不过是把对底层的剥削代替为对外的侵略剥削,来缓和社会矛盾,一旦这个战争机器停止,就会反噬自身,说到底不就是军国主义嘛。

2、问:说了大一堆。当时安禄山还对契丹用兵,怎么缺军功了?事实上,军阀做大不听指挥,节度使模式出事是迟早的。

答:杨国忠不准他回内朝 再多军工有毛用。

安禄山军阀权利扩大的本质就是升不上去,导致玄宗不得不增加藩镇管理权限来安抚安禄山,如果安禄山能够进入庙堂,他还造个P的反呀,按照这个讲法,即使安禄山不想反,下面的军队也会逼他反,因为他们的利益受损了。

杨国忠肯定安禄山回zy不愿意,所以安清君侧那是得到广大在外征伐的唐军军士们大力支持的,对于安手下的人来说,安杀杨那真是替天行道,安禄山是想进zy做官。他刷的军&已经达标了,但被卡住不给升。李林甫在的时候他不敢,换杨国忠以后,干脆反了拉倒,他一个人三个顶职 ,他要是去了内朝 得空出多少位置!

安禄山的军功入朝高升根本没问题,被卡全是李林甫、杨国忠这些当朝大臣和玄宗一起卡主的结果,你以为安相当这个大诸侯啊?更别说安高升可不只是安的想法,安下面的人也等着进入庙堂后安能给藩镇带来更多好处,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果安不反,安也会被自己手下剁了,说穿了,安带领三镇大军说通俗点不叫清君侧,叫武装讨薪武装讨官。安禄山那些功劳放在汉人上早就高升了, 但他是胡人。

大唐祖制度,胡人最多只能做到副职,契必何力这么优秀的忠臣也是副职,李林甫上台揽权,配合玄宗破坏了制度,安禄山在边境搞摩擦刷军功坐上节度使,安禄山等中高级将领是胡人,所以军工再高也不能升迁入zy,他们不能升迁就腾不出位置给中下级别军官,一路往下,河北军镇军阶固化。

李林甫和王忠嗣没有死的话,安禄山也不会造反,毕竟安史之乱一年左右安禄山就病的快死了,怀疑高血压晚期了,而且安史叛军打到潼关已经差不多强驽之末了,主要是玄宗骚操作硬是奶了起来,战前连杀两员大将,哥舒翰都中风了被逼着指挥出潼关,如果玄宗真的是昏君和胡亥一样不问政事,安史之乱早平息了。

马坡的主要目的是杀杨国忠 ,杨贵妃是军队怕之后怕枕头风让玄宗翻脸, 追旧账 ,zy的问题就是李林甫、 杨国忠的政策导致了正常的内外朝轮换制度(出将入相)被废除 ,同事杨国忠搞文武之分开始歧视军人。

3、问:李林辅做了什么?

答:李林辅为了稳固自己的相权,对各州节度使都疯狂打压(节度使担任一定年限后可以直接回朝接替宰相职位,类似于选帝侯),李林辅利用了大唐政界另外一条律令,即胡人不得为相,扶植胡人充任节度使(包括日本人),这样就能保证自己的相权稳固,因此得罪了一大票地方军阀。但是他很受玄宗信任,所以军界有很多人支持这次行动,清扫老迈的玄宗、李林辅,帮助太子上位,方便发动新一轮的战争(远征吐蕃,史实)

其实李林辅的办法就是最大的昏招,

一是得罪了地方军阀,断绝了他人的晋升之路。

二是让胡人体会到了歧视,搞得连高仙芝这种一代名将都会被同僚嘲讽。

三是把内部天花板公开化,实际上也把诸如阿史那一家、史思明、安禄山之类大唐忠犬给狠狠的涮了一把,最后无论是谁都想杀他。

4:安史之乱中府兵与深层社会问题:

答:比较复杂,首先府兵属于脱产农兵,就是脱离生产的地主阶级武装。

当时唐朝是世界上最大的奴隶国家,前期通过征服高句丽、突厥、西域,获得相当程度的奴隶人口(唐通过毁灭高句丽和突厥,至少掠夺了300万以上的奴隶人口)。

上至皇帝的庄园,下至籍田百亩的小地主(当时人均田产差不多就是百亩以上)都通过奴役,获取海量的利益。但是到了天宝年间,这台战争机器突然出现大问题,CPU宕机了,唐明皇突发老年痴呆。战争引擎全面失效,小地主的粮食卖不出去,没有军队采购订单,小地主破产、逃税、脱籍。军队没有新的战争目标,士兵只能吃低保,军官无法升迁,拿不到超额报酬。奴隶商人必须高价从阿拉伯人手里购买奴隶,找不到新的低价奴隶来源。资源的生产缺乏低价劳动力,生产成本攀升。本来是向外转移的社会成本,变成内向传导。所以当时整个社会的共识就是需要新的战争。《长安十二时辰》在这部片子的背景10年以后,就是安史之乱。

安禄山手下平卢、范阳、河东三个镇共计261个折冲府中,除了安禄山本人,其余参与叛乱的2500多名折冲校尉以上军官全部为汉人。其所部9万人全部为汉军。

为什么造反?活不下去了。只有除掉皇帝才能发动新战争来讨生活。甚至于后期李唐皇室不敢信任其余的内外十六卫所的军队,因为他们全部都有造反的动机和嫌疑。皇室不得不向回鹘等外番借兵。不过胡人的军队确实战斗力极差,睢阳之战,张巡以加入府兵为诱饵,吸引了6800农兵入伍,在自身损失极低的情况下,斩首了史思明引来的12万奚人部队。

5、问:国家化改造的贵族私军战斗力?

答:沿袭自南北朝关陇门阀的坞堡私军,的确拥有极强的战斗力。

毕竟是地主阶级的最强打手,自身又是基本全脱产的小地主。但是其阶级属性就决定了毫无忠诚可言,而且惯于见风使舵。在征服高句丽的过程中,出现了因为对方投降,导致无法屠城取财,全军包围唐太宗,让唐太宗被迫以内库赎城的闹剧。其实最直接能体现出那种社会风貌的就是当时的诗歌。十个诗人里有十个在鼓吹战争(夸张)。

宋倒是因为得国不正,疯狂压制军事贵族,结果就是一群农奴兵和一群服罪役的公民兵(叛逃率惊人)长期被人吊锤。后来蒙古崛起,正是任用这批以北方汉族地主为代表的私军,先是消灭了金朝,接着铁木真又大肆笼络汉族地主,为他赢得了蒙古内战(铁甲蛮子吊锤野人),然后简直如同一个抢劫集团一般疯狂扩张。

6、问:安禄山要宰相,玄宗给不给?李林甫让不让?

答:贞观二十三年 (649)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李绩为左仆射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称号,自此,仆射入政事堂议事,就例加此号,表明仆射已是当然的宰相。

中宗、睿宗时,还有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也不参加议政的仆射。

唐玄宗以后,仆射不再加此号。从此仆射就排除于宰相行列之外。

安禄山军功足够位列三品以上,不给宰相级别的官位镇得住才鬼了,王忠肆辣么大的军功最后都抑郁而死,摆明了就是李林甫搞的鬼。

安禄山和王忠肆最大的区别王忠肆当不了宰相还不是因为李林甫,安禄山在朝中的靠山就是李,他当然知道不能越雷池,但手下将士可不吃这一套,李在位的朝堂本来就是扭曲的,李死后本来众人还想回复之前军功入朝的规矩,结果顶上来个杨,这压得住下面才有gui了。安禄山自己可不会这么想,而且为啥禁军一定要杀二杨?不就是要皇帝表明朝堂不再扭曲了吗?

进入内朝后,翻天顶天也就天天互相嘴泡跑而已,真以为能调动兵权互殴?安禄山之前王忠嗣可是四镇节度使,军功比安禄山更高,结果还不是玄宗一句话差点脑袋搬家?唐律就是因为太好用了才产生了安禄山,唐律规定出将入相,而潜规则胡人不能入相,所以才会有安禄山统领三镇。

7、:玄宗对安禄山什么态度

:很多人把因果关系高反了,玄宗重用胡人,认为他们和世家没有纠葛,比较忠心。。。

安禄山这人情商有问题, 高 、哥 都不鸟他,这家伙跟哥舒翰说咱们是一族啊,哥舒翰就一个呸 你骂谁?你才胡人,你全家都是胡人{好像没说错}。所以不仅是杨国忠不希望他入内朝, 大将也不想,安禄山这人吧 早期像狗一样忠诚于唐朝 ,不过当初杨国忠都建议唐玄宗弄死安禄山,李林甫死后整个朝堂没有一个人能稳得住杨国忠。

安禄山手握一堆藩镇大权并不是玄宗宠他,而是玄宗不够宠他,安禄山军功显赫,但李林甫这种庙堂元老看不起他,导致安最高到节度使到头了,但安在军队里的威望很高,为了安抚安禄山,玄宗才不得不扩大安手底下藩镇的数量(也就是玄宗也不想让他入庙堂),最后炸了而已皇帝在瞎搞而已,原本军队功高入朝即可,最后到宰相没人反,安禄山的目的也是入内朝高升,他又不是死赖在节度使位子上不肯走,安禄山在造反的前几年确实一直在花钱,想活动进入中央。而且你看晚唐时期军阀势力辣么大,当皇帝的还不是姓李的,最后灭掉唐的还是一个黄巢出身的。破坏府兵的恰恰不是门阀,而是地方上的小地主互相兼并。唐代的门阀为了保持对朝廷的影响,已经全都迁到京城了,而他们又不像东汉一样在地方有豪强后备军,被黄巢宰了就真的没了(为了避免汉末豪强做大,把精英阶层聚集在zy,黄巢弄了个清流浊流,唐精英阶层被一锅端,唐宋精英阶层断代)。

安禄山要是脑子再清醒一点没准能搏个“帝国最后的忠臣”的好名声(事实上安史之乱第二年,安禄山就病的快要死了,只能说天不佑唐玄宗。),但是只等唐玄宗一死,帝国的西北军和东北军还是大概率打起来。李林甫当时要是活着安禄山根本不敢造反,主要是杨国忠的一些政策惹着边镇那些人的利益了。

8、:在唐朝穿越成平民能影响历史吗

答:唐朝那群基层文员没有一个是老百姓,全是大贵族家里的庶出子或者家生子(奴隶生的)。

唐代还是采取的举孝廉制度,吏员都是贵族自己推荐出来实习的基础小官员。根据宗法制,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爵位,其他小孩也得谋生啊。如清河崔,太原张。《长安十二时辰》原著里面的崔器就是历史上的崔器,出身于清河崔氏的博陵第二房。张小敬的原型就是历史上在马嵬坡射死杨国忠的将校。。。。。。。

宗法制和封建制的时代有平民出头之日?毕竟封建社会人人不平等。太学不是人人都可以上,也不是人人都是监学出来的贡生。

科举取士真正起始于武周时期,但是开科的对象仅限于东都庶族。目的也比较明确,对抗西都长安的旧关陇门阀派系。东都庶族的前身就是被流放至东都洛阳的关陇门阀旁支,按照一贯推行的九品中正制,这群庶出子不光很难当官,连爵位都得不到,与关陇门阀属于死仇,其目的之明确,不用多说了吧。武周开科的原因也很简单,高宗朝爆发了以褚遂良和长孙无忌为代表同李唐王室和武则天对抗的废王立武冲突。至于平民,兄弟,你先混进太学再说吧。

科举给底层开大门是宋朝,减少各种素质教育内容,改成死记硬背的内容~这样底层才能上位,和唐朝一样考个科举都要考历史,数学,法律,政治,哲学,语文,天文,地理,经融贸易,军事,历史~底层直接看戏得了

为什么宋朝以后,可以隋唐时不行?隋唐时科举讲究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科举要靠数学天文地理历史经济,穷人没这个能力培养。宋以后科举考试范围越来越窄越来越倾向于“死记硬背”就是为了向下兼容底层,外加楼上回应的底层识字率问题~~~

而且义务教育是宋朝以后取消的,汉唐都明文规定在基层必须有学校。

汉代,郡有学,县有校,乡有庠,聚有序。

汉朝时期所有士兵入伍后都要学习语文、数学、天文,当然都比较基础,出自居延汉简。居延地区有大量士兵练字简留下,还有九九乘法表。

唐代百户一里,500户为一乡,州县乡里必须有学校。

唐朝:二十六年正月十九日敕。古者鄉有序。黨有塾。將以宏長儒教。誘進學徒。化民成俗。率由於是。其天下州縣。每鄉之內。各里置一學。仍擇師資。令其教授。——《唐會要卷三十五•學校》。

明代也有社学。

门阀大家其实不怕科举,毕竟读书也是要有资源的,你在土里刨食的时候,人家在家里读书;你拿着银子找不到名师的时候,人家的父辈朋友都是大儒名士,这怎么比,其实是到了明朝,朱元璋为了寒门子弟能出头,把科举内容限定在几本书内,让大多数读书人能买得起教材,不过也导致了科举的僵化。。。

唐朝也是文人掌兵,不过人家那是真文人,讲究的是文武双全,出将入相,君子六艺什么的。当年鲁国和齐国打仗,孔子的徒弟亲自率军长矛猪突打垮了齐军,后来季康子问他:你对军旅的事,是学来的呢,还是本来就会的?冉有说,在孔子那学来的。

唐朝是贵族社会,基本上国家政治被贵族把持着,贵族是非常重视教育,也很重视文武双全

9、:在唐朝穿越成胡人怎样才能加入唐军获得编制

答:至于说胡人入唐军,除非是贵族,其他基本不可能的,普通胡人在唐的地位和奴隶也没有多大区别了,光税收就比汉人高的的多,导致很多胡人想尽办法换身份。

就算是贵族,也很忌讳这个话题。一代名将高仙芝经常被部属跳脸骂胡狗。安禄山曾经试图巴结哥舒翰,就是我爹是西域昭武九姓之人,我娘是奚人。你爹是突厥人。咱们都是大唐政界的难兄难弟,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气得哥舒翰当场发作要砍死安禄山。

“山以思顺恶翰,尝衔之,至是忽谓翰曰:“我父是胡,母是突厥;公父是突厥,母是胡。与公族类同,何不相亲乎?”

翰应之曰:“古人云,野狐向窟嘷,不祥,以其忘本也。敢不尽心焉!”禄山以为讥其胡也,大怒,骂翰曰:“突厥敢如此耶!”翰欲应之,高力士目翰,翰遂止。”

哥舒翰父亲虽然是突骑施人,玄宗时期突厥汗国都灭了,有可汗现在也是唐皇,哥舒翰如果以突厥人自居也应该认唐皇为可汗的龟兹早就被唐纳入版图,汉化很深,也肯定是认唐皇的,而且母亲尉迟氏是于阗王的公主,于阗国可是汉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国王行汉礼,着汉家冠冕。

估计在哥舒翰心里自己出生可是出身高贵的“荣誉汉人”

翰应之曰:“古人云,野狐向窟嘷,不祥,以其忘本也。敢不尽心焉!”

意思大概是:”古人说人不能忘本,我哥舒翰时时刻刻不敢忘记自己是高贵的荣誉汉人,哪是跟你安禄山出身下贱的杂胡一样“

是不是就像现在hk或国外某些黄皮白心一样,不然安禄山为什么大怒,真当古人傻,这么浅显的意思都听不懂?!

舒翰另外还有就是那个易守难攻的石堡(《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不愿意去的那个),攻下它的就是一代名将哥舒翰,后来还被李白写诗嘲笑。说他拿袍泽人头给自己买官,为啥,不被待见,唯一能晋升的办法就是这种出格之举。

六、安史之乱后续影响

1、安史之乱救了阿巴斯,救了吐蕃。

教科书地图上,唐朝领土也包括阿富汗全境。安史之乱前的唐朝同时开了四条战线,东北,对吐蕃,对南诏和中亚。另外两条也是久拖不决。结果被打崩两条,也就是中亚和南诏方面,紧接着就是东北方面的安史之乱。。。

因为连战连胜,安史之乱前三线用兵已经打残吐蕃,不发生安史之乱下一步就是直接灭吐蕃了。结合吐鲁番出土史料看,各路军队已经准备。预估是灭了吐蕃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远征西亚了(南诏本来是唐玄宗扶持起来抗吐蕃的,谁料这货反水了跟吐蕃反大唐,后来大唐又把南诏招安过来一起对付吐蕃,还取得了不小成绩。)。

其实伴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深入,目前看高先芝可能真的不是简单的边境冲突以及贪功屠石国这么简单,伴随着吐鲁番文书的大量出土,现在的推测是可能因为安史之乱,导致一个唐朝酝酿已久的计划破产。

这个计划就是:安史之乱前夕,三大封锁战争后吐蕃已经被唐朝锁死,下一个解决的对象是——阿拉伯,是最讽刺的。

结合多方史料以及最新考古考古发掘看,天宝六年趁着阿巴斯和倭马亚改朝换代的时候,唐朝是打算动手强吃伊朗高原的。天宝六年开始渗透直接进入伊朗腹地了。安史之乱后阿巴斯才收复这些地区。吐蕃也是,安史之乱前夕唐朝完成了四面绞杀,根据历史上突厥,回鹘,薛延陀的死法看,安史之乱晚两年吐蕃就会被灭了。

安史之乱前唐军还在战争,高仙芝在恒罗斯准备对阿拉伯帝国再次动手,这一战是足够唐军抢到波斯的,大唐可是准备帮助萨珊波斯复国的。其他的几个节度使,封常清哥舒翰,都在四面作战,吐蕃人还很嚣张,印度东北邦还没拿下。卢龙范阳这些军镇,也没有那么可怕,安史之乱结束后这些藩镇实力也就一般,凤翔魏博这些才是主流。到唐末,河南与河东的对抗成为主流。整个河北都是配角。安史之乱是偶发事件,影响全局。并非必然

本身安史之乱结束后黄巢起义之前一百多年的时间内内地都没有爆发过大战乱。而且不同于一堆失败的案例,之后唐朝不论是税制改革还是金融改革都获得了成功,看史书记载晚唐时期民间居然还流行奢靡之风。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并不是一蹶不振,之后还压制住了吐蕃,收复失地,回鹘重新称臣,契丹也被牢牢压制住。

隋唐对高句丽百年战争唐吐二百年拉锯战,不过这些百年战争里打的次数最少的是高句丽,但是却是规模最大的,不是天天打,但是基本每一次大打都是全国动员一波;唐吐战争是从从中唐打到唐灭亡前的,最后唐把吐蕃熬解体了。

2、安西军

还有按照历史记载,安西军最后一次统计编制时,还剩下166个老人。此时西域各国还在抵抗的。最后这166个老人全部老死后,才向吐蕃投降或者宣布独立。

真正原因是安史之乱,安西军回撤 唐势力虚弱,给了吐蕃人可乘之机。之后唐朝肢解吐蕃后,于阗马上领导西域中亚各国驱逐吐蕃驻军,改旗易帜,唐朝光复中亚,安史之乱关键不是安西军回来,而是唐朝把阿富汗,中亚,西域地区的唐协军斗调了回来,导致各个附属国的实力也被削弱了,哪怕缩水的。到吐蕃衰落后,阿拉伯人东进,西域佛国无力抵抗,向中土辽宋求救,辽还好派了支部队,宋很稳健 ,派了几个老和尚,再然后西域绿化无可挽回。

3、巨唐的继业者们

汉朝好歹还给了胡人平民参军成为公民的机会,唐朝不给这个机会,最*的还是唐朝,各种拉一个打一个,整死吐蕃整死游牧帝国,把西域各国直接打成历史,死之前还不忘收割一波,结果解体的太彻底,让契丹人捡了桃子,唐朝解体之彻底,完爆春秋,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时西域的于阗和仲云已经有意重新归附唐朝,安西都护府重建指日可待,然后唐朝就死了。。。

还死的那么惨。。。

西夏,大唐定难军;

金国,大唐黑水军;

安南,大唐静海军。

蒙古,大唐室韦军;

在唐朝灭了回鹘,回鹘人全部发配去南方种植园时,为了填补漠北的空虚,于是唐朝从东北的室韦军都督府辖区,征调了一个靠养猪种地为生的东北土著农耕民族草原上,从农耕改行游牧,以补充唐属漠北的人口,之后这个民族成为继业者里实力最强的一支,最终这个农耕民族改行的游牧民族结束了唐朝灭亡后近四百年的继业者战争,重新统一中国。

蒙兀室韦,成吉思汗的祖宗,前车之鉴,唐朝扶持黠戛斯汗国后马上把蒙古人从东北拉到草原上去制衡黠戛斯人,谁也想不到,千防万防的黠戛斯人自始至终忠心耿耿,直到唐朝灭亡都没有叛唐,倒是当时觉得是大可放心的蒙古人日后变成心腹大患,最后南下灭宋. ...

4、思考:唐亡后中原的糜烂(被糟蹋)

“当今自楚之北,至于唐、邓、汝、颍、陈、蔡、许、洛之间,平田万里,农夫逃散,不生五谷,荆棘布野。自京以西,近自许、郑,而远至唐、邓,凡数千里,列郡数十,土皆膏腴,古之赋输,太半多出于此。自两汉以来,名臣贤守,所以为民兴利除害,沟洫畎浍之迹往往犹在。而荆棘成林,无尺寸之耕,狐狸豺狼之所嗥,而逃兵罢士之所窜伏,荆襄之地,本朝二百年之间降为荒落之邦,北连许汝,民居稀少,土产痹薄,人才之能通姓名于上国者如晨星之相望。”

河北变成沼泽,河南荆棘布野,伊洛平原荆棘成林,湖广膏腴之地变成荒落之邦....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原因。

作者:林云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