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秋天——宋玉、王维诗中品味秋意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只要用心观察,相信你眼里也有一个独特美好的秋天!

立秋过后是处暑,处暑过后是白露……天空日渐高远,空气也越来越凉。秋天来了,秋意浓了。古代诗人个个都是生活家,他们对秋天有着各种各样的感触与体味。给诗人一个秋天,他们还你万千种秋意。今天,让我们一起从那些写秋名诗中体会秋意吧!

九辩(节选)

九辩(节选)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慄兮若在远行,

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寂漻兮收潦而水清。

《九辩》这首长诗描写的是贫士潦倒不得志的境况。然而,它却为宋玉赢得了“悲秋之祖”的称号。它开首便直言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从炎夏到凉秋,这个转换是怎么发生的呢?敏感的诗人首先感觉到的是它扑面而来,触目皆是的萧杀之气。秋气所过之处,草木摇落,万物都失去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只剩下满目的衰杀萧瑟。这自然会引发人的悲伤之情。情景交融,为中国的秋季诗歌涂下了最为浓重的一笔。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秋天的景象会牵动着人的思绪,这就是“秋思”。马致远这首散曲,历来被称为“秋思之祖”。他选取的物象都可以引发人的悲秋之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物象虽然非常密集,但用语非常简练,它们从近到远,逐渐铺展出去,共同勾勒出秋天悲凉的图景。最后牵引出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表明前面的所有物象都是游子旅行所见,由此悲秋之思与羁旅之愁得以相互激发。“断肠人”就成为这幅悲秋之图的点睛之笔,全篇所描写的景物都在“断肠”一语的映照下变得生动有神起来。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季不止有衰草连天,也不止枯藤老树昏鸦。它自有其清幽明净之处。王维这首山水名篇,描写了秋季傍晚的山村雨后景象。在诗人的笔下,远离世俗喧嚣的宁静山野,经过秋雨的洗涤之后,更显空净与新凉。秋天的月亮越发明净,透过松枝照下来;清澈的泉水流过山石,淙淙作响。月光、泉声,塑造出秋山的一片清凉与宁静。这时,竹林传来一阵声响,是洗衣服的姑娘回来了,而水中的荷花晃动,是一只渔船划向了水里。静中写动,动景反衬静景。幽静与生机并存。这样的秋景,让诗人不禁想到,这即便不是芳草萋萋的春天,也会让人心中充满了愉悦,而想要留在这里。

秋词二首·其一

秋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同一种秋色,可以引发人们的不同情绪。刘禹锡这首《秋词》,可称得上秋诗中最为豪迈昂扬的作品,在众多的悲秋作品中独树一帜。第一句叙述悲秋的传统,第二句提出自己截然不同的看法,一句平常话,便有着要勾销过往的气概。当然,这气概还要靠后面两句来支撑,才能言符其实。什么样的秋日能胜过春季温柔明媚的清晨呢?第三句写出一幅秋景:白鹤掠过白云,飞往更高远的晴空。第四句写这开阔高远的景象引发激扬的诗情,犹如白鹤直冲云霄。秋日之景高远胜过春朝,而诗人豪迈之情正与这秋景相得益彰。

古诗词中的秋天,在不同作者笔下,各有各的情味。“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只要用心观察,相信你眼里也有一个独特美好的秋天!

来源:育灵童国学在线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