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咏梅花》五言诗赏析: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庾信的《咏梅花》其实是讲了一个文人赏梅小故事。从羡梅、想梅,到相约赏梅;然后踏雪寻梅,却未得见梅;因而意兴阑珊,不由得相互感叹天气之寒,直叫衣裳之单。

《咏梅花》

【南北朝】庾信

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图片

梅花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在隆冬严寒之中,傲立霜雪,怒然绽放,卓尔不群,清香溢远。象征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高洁清雅的君子之风。因而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古往今来咏叹梅花的诗词歌赋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今天我们撷取南北朝时期庾信的一首咏梅诗,略作品评。

图片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人,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出身世家,为东晋时期文学家庾阐的后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以文才闻名。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年十五即为梁昭明太子东官讲读,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与徐陵一起被称为“徐庾体”。

图片

侯景之乱时,庾信奉命出使西魏。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历事西魏、北周两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北周时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因周武帝惜才不得放回。

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惭。最终在隋开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享年六十九岁。

图片

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在鲍照之后的齐、梁、陈三朝和北朝,没有一个人能和他相比。

庾信的诗赋在中国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将两汉以散文入赋变为以骈文入赋,使赋更具有形式美,将赋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代表作有著名的鸿篇巨赋《哀江南赋》以及《枯树赋》、《小园赋》等,有作品集《庾开府集》传世。

图片

这首《咏梅花》是庾信的五言诗作品,当为晚年作品。声律和谐,对偶工整。在保留了齐梁注重音律文风的基础上,已经没有了南朝绮丽之风。下面我们就做简单赏析。

图片

“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腊月”:即农历十二月(丑月),原叫蜡月,源自古代祭祀活动,为岁终祭名“腊”。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阑”:指衰退、衰落、凋零的意思。

图片

首句说明赏梅时节。梅花是百花之中最先开放的,而文人观赏梅花讲究“含苞欲放”。因为此时梅花最为娇妍,香气也浓郁。诗人按照往年的经验认为,一般到了腊月中旬,梅花就已经开始衰败凋零,了无情趣。今年眼看已经过了最佳赏梅时,因而急急想出外赏梅。表达了诗人急切赏梅的心理。

图片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第二句说明赏梅缘由,然而今年由于季节气候过于寒冷,梅花放花很晚。可是大家都不相信,于是相约一起到雪地里去观赏梅花。

图片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第三句写寻梅情景。没想到的是,今年梅花确实还没有绽放。不但没有闻到梅香,也没有看到梅花,却看到梅枝上缀满了冰雪。人们还以为梅花在冰雪下面,于是出手摇动树枝,只见冰雪满树坠落,却依然没有梅花的踪影,并且感到刺骨的寒冷。这句对偶工整,情趣盎然,颇有后代五律诗的雏形。

图片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尾句抒发赏梅之情。大家在雪地里赏梅,本来情趣盎然。如今却没有看到梅花,不由地感觉到遗憾。于是更加感到天气严寒,纷纷感叹穿的衣服过于单薄了。

图片

庾信的《咏梅花》其实是讲了一个文人赏梅小故事。从羡梅、想梅,到相约赏梅;然后踏雪寻梅,却未得见梅;因而意兴阑珊,不由得相互感叹天气之寒,直叫衣裳之单。情节起伏,跌宕反转,把文人急切赏梅而未得的情形刻画得非常传神,简直让人忍俊不禁。

图片

整首诗词清新简约,灵动飘逸,跌宕起伏,妙趣横生,意境优美,含蓄隽永。虽然没有看到梅花,不过其兴致也是赏梅的最大乐趣。因而这首赏梅诗,看似朴素简单,实则意味悠远,当为赏梅无花之佳作,值得咀嚼

图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021/1/11榆木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