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人日”习俗的远古神话来历典故

正月初七,是民间传统习俗的“人日”,来源于远古神话。人日主要源自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历经演变,成了春节期间比较隆重的民间传统习俗。

文:枯木

正月初七,是民间传统习俗的“人日”,来源于远古神话。据说开天辟地之初,女娲在七天内依次造出鸡狗猪羊牛马人。后来人们就以此为俗,从正月初一开始。“一曰不杀鸡,二曰不杀狗,三曰不杀猪,四曰不杀羊,五曰不杀牛,六曰不杀马,七曰不行刑。”(《荆楚岁时记》)。来感谢造物主的恩赐。

最早记载此习俗的文献资料为汉代。汉武帝时期东方朔(约前161年~前93年?)撰著的《东方朔占书》曰:“岁后八日,一日鸡,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育,阴则灾。”(宋代高乘编撰的《事物纪原》引用,原书佚失。一说伪作),以当日天气阴晴来预测一年人畜谷物的繁茂。

《北史·列传第四十四·魏收传》引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也说明该习俗在汉魏时期就比较流行。

图片

关于人日习俗,古代记载颇多。南朝(梁)宗懔(502年~565年)编撰的《荆楚岁时记》有:“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可知在南北朝时期人日主要习俗为食用“七菜羹”,戴人胜、华胜游玩,登高赋诗等。

“七菜羹”:是指人日饮食,一般准备七种青菜菜肴,寓意美好。最早源自立春日食生菜的习俗。东汉崔寔农业理论著作《四民月令》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生菜在古代是泛指,指新鲜蔬菜。如今的生菜则是特指,指晚清从欧洲引种过来的菊科莴苣属蔬菜。

人日食用七菜羹的风俗延续至今,各地都不一样。一般大致都包含芹菜(“芹”谐音“勤”,以示勤劳)、韭菜(“韭”谐音“久”,财源长久)、芫荽(yánsui,即香菜,“芫”谐音“缘”,合财有缘)、大蒜(“蒜”谐音“算”,精打细算)、青葱(“葱”谐音“聪”,聪明才智)等五种菜肴。

“人胜”:即人形饰物。《荆楚岁时记》记载:“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华胜”:即“花胜”,指花形首饰,以剪彩为之。“胜”在古代指发饰,形状为龙虎豹等猛兽、花鸟鱼虫以及人物等等祥瑞图案。材质有玉质、琥珀、水晶、金银铜质、纸质、布帛等等,分别称之为玉胜、金胜、花胜、人胜等。戴胜习俗最早源自西王母的形象,《山海经》里:“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从现今历史考古和文献资料来看,在人日戴人胜的风俗记载,最早应为晋代。西晋大臣贾充《李夫人典戒》云:“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取像西王母戴胜也”。李商隐《人日即事》诗有:“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也是明证。从晋代开始戴人胜的习俗缘起,《荆楚岁时记》:“剪彩人者,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也。”认为当时人们在此日期望寓意美好的未来。

人日“登高赋诗”的习俗起源更早。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章》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可见古人很早就有春日登高望远之俗,然而在人日登高赋诗,却恕难考证。如今留存最早的诗赋,是东晋桓温参军文学家张望的《正月七日登高作诗》:

“玄云敛夕煞,青阳舒朝愥。

熙哉陵冈娱,眺盻肆回目。”

东晋末年郭缘生跟随刘裕北伐慕容燕、西征姚秦,将沿途所见撰著《述征记》,其中有:“寿张县(今山东梁山县)安仁山,魏东平王凿山顶,为会人曰望处。刻铭于壁,文字犹在。”可见当时人日登高望远颇为流行。

在《荆楚岁时记》中,除了记载南方在人日有“七菜羹”、戴人胜、登高赋诗外,还记载了北方此日有“食煎饼”的习俗。“北人此曰食煎饼,于庭中作之,云熏火,未知所出”。宋代庞元英撰著的《文昌杂录》记载:“唐岁时节物,元日则有屠苏酒、五辛盘、胶牙饧,人日则有煎饼,上元则有丝笼”。

《辽史·礼志六》:“人日,……俗煎饼食于庭中,谓之薰天”。人日食用煎饼至于“熏火”和“熏天”的缘由,并未记述,不过大概也是古人在人日用来祛除晦气,迎接美好的意思吧。

另外有意思的是,煎饼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是北方非常流行普及的食物品种,式样和内容也不尽相同,并且不时出现在古代节日当中。除了人日吃煎饼,如今北方很多地方在正月二十日也食用煎饼(山西俗称软蒸带馅的为“卷卷”,硬煎的为“煎饼”)。并且起源也很古老,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顶,谓之补天漏。相传女娲以是日补天地也。

以上就是关于正月初七人日习俗的来历以及典故出处的简单介绍,从中可知,人日主要源自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历经演变,成了春节期间比较隆重的民间传统习俗。人们在此日食用煎饼、七菜羹,戴人胜华胜出游,登高望远,吟诗作赋,无不反映了人们希冀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期盼。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