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的挂牌名校,吸引力正在减弱,许多名校分校的学区溢价已逐渐消失。
去年出台的新政策规定,名校分校的委托管理期限最多为9年,之后分校需独立办学,本部不再派遣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
因此,现在更多人关注的是那些老牌名校的本部。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长沙真正的老牌名初(不包括子弟类学校)的起源。
湘郡培粹、中雅培粹、青竹湖湘一、长郡双语、长郡外国语、雅礼实验、南雅、麓山国际、博才天顶。
21世纪初,长沙四大名校需要剥离初中部,只保留高中部,而四大名校原有的初中部拥有大量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强大的管理水平。
起初,四大名校都有对应的强势民办学校。
长郡—麓山国际
长郡——麓山国际,2001年与长郡中学组成教育集团,实施“名校带民校”的办学策略。
(图片来源:麓山国际官微)
雅礼—南雅
雅礼——南雅,2002年,雅礼中学整体收购原北大附中湖南分校,创办雅礼寄宿制中学,后更名为南雅。
(图片来源:南雅官微)
一中—青竹湖湘一
一中——青竹湖湘一,2005年创办。虽然没有官方说法表明这是一中的初中本部,但在许多家长眼中,青竹湖湘一就是一中的初中本部。
(图片来源:青一官微)
附中—广益(华益)
附中——广益(华益),2007年师大附中与湖南华夏公司联合,成功对广益中学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剥离出师大附中本部。
(图片来源:华益官微)
这些民办学校聚集了四大名校初中部的优质师资力量,成为当时长沙初中的佼佼者。
麓山国际和南雅中学于2012年转公,青竹湖湘一于2022年转公,长沙的公办初中因此增加了三所赫赫有名的老牌劲旅。
广益依然是民办学校,2022年更名为华益,附中师资撤出。
2009年后,四大名校又相继打造了一系列公办初中。
长郡双语
2009
2009年,长郡双语创立。
虽然没有官方说法表明这是长郡的初中本部,但学校聚集了长郡系的优质师资力量,实力雄厚,许多家长视其为长郡的初中本部。
(图片来源:长郡双语官微)
博才天顶
2009
2009年,博才天顶创立。
这是师大附中重点打造的学校,2014年博才学士成立,与博才天顶采取“一校两址”的办学模式。
(图片来源:博才实验官微)
雅礼实验
2012
2012年,雅礼实验创立。
同样没有官方说法表明这是雅礼的初中本部,但学校聚集了雅礼系的优质师资力量,备受瞩目,许多家长视其为雅礼的初中本部。
雅礼实验位于长沙尖子生云集的侯家塘-东塘-砂子塘片区,毗邻雅礼中学本部,成为长沙的强校之一。
(图片来源:雅礼实验官微)
湘郡培粹
中雅培粹
2016
2016年,湘郡培粹和中雅培粹创立。
2016-2019年,长沙出台“公办不择校,择校去民办”的政策,民办学校因此吸引了更多尖子生。
一中和附中当时有青竹湖湘一和广益这样的强势民办,长郡和雅礼也采取措施吸纳更多有才华的学生。
2016年,原培粹学校一分为二,长郡创办湘郡培粹,雅礼创办中雅培粹。
湘郡培粹位于长郡中学本部旁,长郡中学抽调了许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包括一些能带竞赛的名师,使学校师资力量特别强大。
在本部师资的支持下,湘郡培粹直接成为长沙的一类劲旅,没有经历新学校的适应期或成长期。
(图片来源:湘郡培粹官微)
中雅培粹使用原雅礼实验的校园,雅礼实验则搬离了侯家塘-东塘-砂子塘这个尖子生大本营。
相比湘郡培粹,中雅培粹面积更大,校园环境更好,深受砂子塘小学和枫树山小学尖子生的青睐。
学校有能带竞赛团队的超级名师,整体学习氛围非常好,甚至创造了初中生被清华北大录取的神话。
(图片来源:中雅培粹官微)
从2019年开始,长沙中考成绩前三名中,常能看到湘郡培粹、中雅培粹、青竹湖湘一的身影。
2020年开始,长沙实行“公民同招,100%派位”,民办学校的生源也开始依赖微机派位。
但2023年中考,湘郡培粹和中雅培粹依然取得了优异成绩,展示了强大的教学能力。
这些成绩已经非常有说服力了。
2022年,青竹湖湘一、湘郡培粹和中雅培粹转公办,长沙公办四大名初正式形成(不包括子弟类学校)。
2019年,长郡天心更名为长郡外国语。
(图片来源:长郡外国语官微)
南城原本就有青园小学和湘府英才小学这样的一类小学,长郡外国语的出现使整个南城的学区格局提升了一个档次。
2022年,长郡外国语中考成绩优异,成为长沙公办第二(仅次于长郡双语,不包括民转公的湘郡培粹、中雅培粹、青竹湖湘一和子弟类学校)。
于是,长沙赫赫有名的五大名初也逐渐形成。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来源:马思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