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清代小说家。出身于科举世家,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南。他反对封建科举制度,鄙薄一味追求功名富贵不择手段、放弃自尊的八股学士。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历代正史皆相沿设有“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却与众不同,刻画的是“儒林”的另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载的面相。吴敬梓出生于安徽全椒一个名门望族,世代书香。全椒吴氏在清初曾经显赫一时,“五十年中,家门鼎盛”,到了吴敬梓生活的雍正、乾隆时期则已今非昔比,逐渐败落。也正是这一坠入困顿的过程让吴敬梓窥破了世间的真相,他“有瑰意与琦行,无捷径以窘步”,自36岁后便绝意于科举,也拒绝朝廷的征辟,不再走传统士人出仕为宦、显亲扬名的道路,而是移居于南京,将自己的才华、情感和对社会的深沉思考,贯注于《儒林外史》之中。小说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一以贯之的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书中的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或唯利是图,自甘下流;或貌似君子,内心卑污;或故弄玄虚,欺世盗名;或倚仗权势,横暴不法;或假作清高,实则鄙陋;或终老科场,迂腐可笑。他们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与品德,而是为功名利禄所颠倒,丑态毕露。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封建八股取士制度对部分读书人心灵的摧残,作者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科举考试是隋唐以后一千多年来士人求取功名的主要途径。在《儒林外史》中科举制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周进: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形象。他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汤奉、王惠: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而贪狠、蛮横则成了他们的共同特征。马静、鲁编修:为举业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始终把举业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他们对八股达到迷信的程度。王冕:出身田家,经史上的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交往。杜少卿:以作者本人为原型写成的,他轻视礼教,反对歧视妇女,反对纳妾,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仗义疏财,平等爱人,也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小明和你阅读《儒林外史》,发现有不少涉及南京的内容,你俩进行了专题探究。这姚园在清凉山上,是个极大的园子,进去一座篱门。篱门内是鹅卵石砌成的路,一路朱红栏杆,两边绿柳掩映。过去三间厅,便是卖酒的所在,那日把酒桌子都搬了。过厅便是一路山径,上到山顶,便是一个八角亭子。席摆在亭子上。娘子和姚奶奶一班人上了亭子,观看景致。一边是清凉山,高高下下的竹树;一边是灵隐观,绿树丛中,露出红墙来,十分好看。坐了一会,柱少卿也坐轿子来了。轿里带了一只赤金杯子,摆在桌上,起酒来,拿在手内,趁着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这日社少卿大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国门,一手拿着全杯,大笑着,在清凉山网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笑笑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杜少卿夫妇两个上了轿子去了。姚奶奶和这几个妇女采了许多桃花插在轿子上,也跟上去了。娘子笑道:“朝廷叫你去做官,你为什么装病不去?”杜少卿道:“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玩的所在,留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萧金、杜慎等又走到山项上,望着城内万家烟火,那长江如一条白练,琉璃塔全碧辉煌,照人眼目……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目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玄武湖是极宽的地方。左边台城,望见鸡鳴寺。那湖中菱、藕、莲、芡,每年出几千石。湖内七十二只打鱼船,南京满城每早卖的都是这湖鱼。湖中间五座大洲,中间洲上ー所大花园。园里合抱的老树,梅花、桃、李、芭、桂、菊,四时不断的花。又有一因的竹子,有数万竿。园内轩窗四启,看着湖光山色,真如仙境。每年四月半后,秦淮景致将渐好了。那外江的船,都下掉了楼子,换上凉篷,排了进来。船舱中间,放一张小方全漆桌子,桌上摆着宜兴砂,榎细的成窑、宣窑的杯子,烹的上好的雨水毛尖茶。那游船的备了酒和肴馔及果碟到这河里来游,就是赶路的人,也买了几个钱的毛尖茶,在船上了吃,慢慢而行。到天色晚了,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着河里,上下明亮。自文德桥至利涉桥、东水关,夜夜笙歌不绝。又有那些游人买了水老鼠花(一种水上燃放的花炮)在河内放。那水花直站在河里,放出来就和一树梨花一般,每夜直到四更时才歇。(选自《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版,有删改)1.南京是个“好玩的所在”。读了以上片段,你和小明也想去玩玩。你最想去哪一处?为什么?2.小明对“六朝烟水气”不大理解,你根据以上片段做了概括解说。3.小明在阅读中疑感:“看花吃酒”本是雅事,作者却反复写杜少卿手拿一只金杯,这不是把他写俗了吗?请你为小明解答。1.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 ,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 "、秦淮寓客。作品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2.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 小说,全书共 回。3. 整书开头以 “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对于历史上其追求功名的旧事一概不提,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4. 《儒林外史》塑造了 、 等一批醉心于功名的八股学士。5. 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的人 。6. 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 ,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刻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8. 在《儒林外史》中,和范进一样迂腐,被科举制播弄得神魂颠倒的可悲、可怜、可笑的人是 。9. 在《儒林外史》中, 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 。10.《儒林外史》中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 ,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1. 对于《儒林外史》的主题,目前主要有哪三种观点?2. 在《儒林外史》中,传主具体描写的四位“奇人”是在寺院里安身的李遐年、卖纸火筒的王太、开小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荆元,他们分别有什么奇本领?3. 读完《儒林外史》,你喜欢杜少卿其人吗?为什么?
本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多标有原文出处,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