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值不值?文科生就是花钱买时间和文凭,不会有技能加成

留学生回国求职的前提,是拿到国外高校颁发的毕业证后,去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几乎所有体制内单位对应聘的留学生都有明确规定——先拿到认证,才有资格报考。

2019年8月,在英国研究生课程结束三个月后,确认自己满足了留学生落户北京中“在境外停留一年以上”的条件后,阿苏回国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求职之路。她本科毕业于北京某“985”知名高校,留学回国依然选择回到北京,且求职目标明确——体制内单位,解决北京户口。
“有了户口才能真正在这里落地生根。”她说道,“虽然身体上还是‘北漂’,但至少心理上不是了。
英国研究生学制一年,她有同学从刚入学两个月开始就投简历和国内的应届生一起参加秋招,大部分同学还是选择先享受完一年的学习时光。阿苏属于后者。
与国内应届生求职相比最大的不同,阿苏觉得是自己“沦为孤家寡人一个,脱离组织了”。
她的同学们在回国后四散于各自的目标城市,阿苏如今进军职场,只能倚靠一身孤勇,这使她对可以享用学校提供的各种信息和资源的生活十分羡慕。
阿苏手机里的约克小镇俯瞰
留学生回国求职的前提,是拿到国外高校颁发的毕业证后,去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几乎所有体制内单位对应聘的留学生都有明确规定——先拿到认证,才有资格报考。而国外大学发放毕业证的时间与国内不同,有的要等到12月甚至第二年2月,再送到留学服务中心走完流程,不少报考机会都错过了。“如果确实有想要报的岗位,就只能等下一年。”阿苏叹气道。
但留学生求职面临的麻烦远不止时间问题。“国外学校的专业目录也和国内的不一样。”阿苏的专业名称直译成中文是“媒体与社会”,“国考”报名时十分麻烦:“到底是属于传媒类?还是社会学类?如果对方严格按照专业目录审核,就完全不知道我有没有报名资格了。”报考时,阿苏打电话一个一个问下来,耽误了很多时间。
她在香港读研的同学也遇到了类似的麻烦。对方拿到的双语毕业证上,“Communication”专业的中文翻译是“传理学”。“这是他们学校的特定叫法,但找工作时就很尴尬。”对方从留学服务中心拿到的认证上也写的“传理学”,只有申请二次认证,改成“传播学”。
经历了诸多投简历、报考的小问题,终于有机会站在面试官前,阿苏也并不觉得自己的留学生身份是“受待见的”。“很多企业都会设置壁垒,只招世界排名前50院校毕业的;有的企业直接刷掉英国、香港这种一年制硕士。”此外,令阿苏印象深刻的,还有面试官对自己政治立场的刻意试探。“不被信任的感觉还挺不舒服的。”她说。
如今,阿苏已顺利入职一家事业单位,实现她心目中的“高质量就业”目标——有户口,不担心朝不保夕,不存在“自己马上会被淘汰”的焦虑感。“虽然也很羡慕互联网大厂的薪资水平,但我也想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谈到“留学值不值”的问题时,她不假思索:“对于学业没区别,对于眼界很值。”到了英国,阿苏发现课堂所学其实在大学本科时都已接触过。“知识方面没有太多长进,但是语言、独立生活的能力锻炼到了。”对阿苏而言,出国的这一年是确保了“在未来30年可能比较单调的人生中有这样一段快活的时光可以回忆”——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圈子、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每天收获新鲜的体验。
而出国读研的高消费,在阿苏看来却是“赚不回来的成本”。她不建议以“掏空父母积蓄”为前提的出国留学——尤其是读文科。“对于文科生而言,其实就是花钱买时间和文凭,不会有技能上的加成,也不会帮你找到更好的工作。”2020年的海归有80万人,阿苏觉得留学生也并不比国内“985”“211”院校的毕业生更受欢迎。“所以归根结底,背景都只是背景而已,关键还要看自己。”阿苏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