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腹经纶和才华出众的屈原为何投江而死?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出生史学界尚有争论。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出生史学界尚有争论。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在楚国担任管理民政和外交的大夫。

他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在改革的运动中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受到了旧贵族的排挤毁谤,挑拨和迫害,继而导致失去楚怀王的信任,撤了屈原的官职被流放。

公元前330年,幼年屈原居住在乐平里。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精,(公元前320年),屈原应怀王之召出山进京,这一年他在鄂渚为县丞。

公元前319年,屈原仅二十二岁出头就升任楚怀王左徒(即宰相),深受楚怀王信任。这一年的深秋,屈原首次出使齐。

经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不断增强。

《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青年时代就执掌了楚国大权,深得楚怀王信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

战国时代,称雄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

楚国雄踞南方,占尽长江流域的沃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劲的争霸实力。

名士苏秦提出合纵,即联合六国一同抗秦,屈原积极参与此事,与苏秦一起促成楚、齐、燕、赵、韩、魏六国君王齐集楚国的京城郢都,结成联盟,并使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因此得到了怀王的重用,很多内政、外交大事,都凭屈原作主。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怀王二十四年,屈原第一次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屈原第一次流放原因是:其一,屈原出生和成长的那个年代,正是楚宣王、威王统治时期,楚国君臣团结、政治稳定、国力强盛,为中原各国所畏惧。

秦国张仪认为六国中间,齐楚两国最有力量,只要离间这两国,联盟也就散了。他愿意趁楚国内部不和的机会,亲自去拆散六国联盟。

为了破楚、齐联盟,秦国派张仪带了很多财宝到楚国活动。张仪贿赂了楚国的一批权贵宠臣,于是楚怀王真的和齐国断绝了合纵之盟;反而和秦国联合起来了,还派人跟张仪去秦国受约定赠送的六百里地。这时张仪反口对楚使说:“是六里,不是六百里。”

使者回来,怀王大怒,先后两次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丧失八万军队,还被占去汉中大片土地。这时怀王稍有醒悟,让屈原出使齐国,重修楚齐之盟。

楚怀王恨透了张仪,提出不要汉中地,只要张仪头。等到张仪再到楚以后,又贿赂了郑袖、靳尚之流,在楚怀王面前一番花言巧语之后,糊涂透顶的楚怀王居然又把张仪给放了;还和秦王结下了婚姻关系。

等到屈原使齐回来,说明利害,怀王想追回张仪,张仪早已走得无影无踪了。屈原痛诉大臣和楚怀王。

其二,公元前305年,即楚怀王二十四年,楚又一次背齐合秦,去秦迎亲;当时屈原虽竭力反对,结果不但无效,反而遭到了第一次流放,流放到了汉北地区(今安康一带及汉水上游地区)。

第二次流放(江南地区):前299年,秦又攻楚,取楚八城。这时,秦昭王邀怀王在武关(今陕西商县东)相会。

屈原此时已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力劝怀王不要赴会,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可怀王的幼子子兰害怕秦国怂恿怀王前去。结果怀王一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劫往咸阳,要胁他割让巫郡和黔中郡。

楚怀王被劫往咸阳,楚太子横立为顷襄王,不肯向秦割让土地,秦又发兵攻楚,楚军大败,斩首5万,取十六城。

前296年,顷襄王三年,怀王客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

前293年,顷襄王六年,秦国送给楚顷襄王书信说:“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准备率领诸侯讨伐楚国,楚顷襄王很忧虑,就谋划再与秦国讲和。

屈原又直指怀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大臣和顷襄王“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这对宰相子兰形成了威胁,于是子兰指使靳尚到顷襄王面前进谗。

屈原于周赧王十九年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他从郢都出发,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

周赧王二十年(公元前295年),屈原到达长沙,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时间长达16年。

在这之间并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

屈原的许多名作名句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达则兼济天下,穷亦兼济天下“。“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作品中不断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焚毁楚国宗庙,烧先王陵墓,楚国蒙受奇耻大辱。

顷襄王和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迁都于陈城。

已经六十二岁的屈原眼看着国破家亡,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境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据说东汉初年,长沙有个名叫区曲的人,曾梦遇一位自称屈原的贤士,他对区曲说:“多年来人们祭我的米,都让蛟龙吃掉了。

今后你们要把楝叶和米塞在竹筒里,或用芦叶包裹好,再用五彩丝缠好。

因为蛟龙是害怕楝叶、芦叶和五彩丝的。”后来人们改用楝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粽子。

据说就是这一缘故。此后,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屈原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做到了人格与诗格的高度统一。为中国诗歌竖立起一座旷世丰碑。

屈原墓位于湖南汨罗市城北玉笥山东5公里处的汨罗山顶。因在2公里范围内有12个高大的墓冢,这些墓冢前立有“故楚三闾大夫墓”或“楚三闾大夫墓”石碑,相传为屈原的“十二疑冢”。

屈原墓园附近有3座规模颇大的寺庙,分别是保缘寺、普济寺和普德大庙。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