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结果、历史意义及评价

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结果、历史意义及评价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它使唐朝从开元盛世跌入了混乱衰败的局面。安史之乱对唐朝和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多方面的影响,既有负面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作用。安史之乱是一场极其重大而复杂的事件,它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和思考。

安史之乱,大唐为何向“回纥”这个少数民族求援

安史之乱时,唐室无力压制周边时,汗国实质上取得独立。而唐向回纥借兵,得其出动4000骑兵协助平叛。作为回报,唐朝答应每年送给回纥绢帛两万匹。
几乎摧毁大唐盛世的“安史之乱”其实是一场世界大战

“安史之乱”几乎摧毁大唐盛世,其实是一场世界大战

堂堂大唐官军,其实也是"多国部队", 其主要将领都是六蕃人,哥舒翰、仆固怀恩、浑瑊是突厥人,高仙芝、王思礼是高丽人,李光弼是契丹人,白孝德是龟兹人等等。唐军军队中有许多外国外蕃请来的"雇佣军",如回鹘军队。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不死,就能避免安史之乱吗?

不论是李林甫,还是安禄山,他们作为个体在历史进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比较小的,如果不是唐朝本身出现巨大问题,那么即使是再多的李林甫安禄山支流都不足为惧。

安史之乱经过、安禄山叛军组成、香积诗之战、起因分析...

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安史之乱爆发原因:只因唐朝有这些制度性缺陷?

朝廷对基层士兵的苛责让基层将士只认安禄山不认李唐,更是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因素。事实证明,不从制度入手,不重视地方和基层的情绪,最终定会祸及中央。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危害有多大?

公元755年,安禄山终于率领15万人马发动叛乱,叛军从范阳(今北京)南下,声势之猛、速度之快,简直无人能够抵挡,仅一个月的时间,叛军就渡过黄河,直逼长安城。
null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为什么不撤除“藩镇”?

并不是说唐朝皇帝不想撤藩镇,而是撤了藩镇,数以百万计的职业兵无处安置,反倒失去了约束,与其如此,还不如以藩镇牵制藩镇,形成一定程度的平衡,保护唐朝朝廷作为最大的“藩镇”和拥有“大义名分”的朝廷继续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