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先从定义开始...数学是人类的发明,还是发现?

但本文的主题『数学是人类的发明,还是发现?』,却让人不由自主的想做「二选一」,这是「二元论」的天然特性。至于为什么人类会有这种倾向,也是一个好问题,我们在下次讲形式科学的时候会分析。

思维导图学习正反比例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满足正比例关系的变量比值为一定值,反比例变量的积为定值,根据这个关系得到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图形特征。对于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已知一个变量的情况下,能直接求出另一个变量的值。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考点思维导图:图形初步认识

12.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考点思维导图:一元一次方程

3.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考点思维导图:整式的加减

4.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5.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考点思维导图:有理数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元一次方程思维导图+考点梳理

1.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2.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带好三角板、量角器、圆规......2021初三数学中考考试注意事项

带好三角板、量角器、圆规、削好的2B铅笔,橡皮,答题用顺滑有墨的黑色中性笔(全放入笔袋中,特别要检查圆规的笔芯及使用情况!)